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山水以形媚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山水以形媚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道”是一切万物的本源,得“道”者可繁荣长久。山水是顺应自然造化的产物,它以其形质的美好更加集中的表现“道”。优秀的山水画既反应了山水的内在规律,又反应了作者的内心,它也体现了“道”。

关键词:山水;形;道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036-01

一、对“道”的解读

“道”是一切万物的本源,是世界之始,它是万事万物的内在精神,得“道”者可以繁荣。《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并非先于“一”而存在,这里的“道”与“一”是同等概念,由“道”而生发出万事万物。《道德经》三十九卷:“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请,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古来得到"道",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得到“道”而贤明,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道”即是宇宙万事万物的本质,规律和法则,顺应“道”可得以发展。《老子》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先于一切事物,是一切事物的出发点,自然也是艺术的本源。

“道”没有具体的形象。“大象无形”(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即天地之中最大的形象莫过于天,可是没有人能描述出天的具体形象,最大的形象往往是无形的,无法看到其形状。老子《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道”是不可用言语来表述的,我们平时能说出的“道”都只是寻常之道理。真正的“道”无处不在,它在四季更替,生老病死之中,甚至在瓦砾之中,屎尿之中。老子的自然之“道”,灵魂就是要尊重自然,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对自然世界本身的活力信任,对自然的潜能信任。

“道”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以“有”的形式,一种是以“无”的形式。“有”和“无”相互统一,相互补充,“道”就是二者的统一。“无”并不是没有,什么都不存在,也不是消极的什么都不争取,更不是放弃一切随波逐流,而是一种虚怀若谷,是包容,是退让,是积极的以退为进,是顺应事物的本质规律。《画山水序》中说“圣人含道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灵趣,”道德修养极高的人,“道”就包含在其身体之中,贤者从艺术角度观察世界澄清其胸心,体味艺术之像,至于山水,其形质存在,必能从中发现“道”之所在。

二、山水对“道”的体现

自然山水用山川的幽深和河水的灵动,包容了所有的事物,就像思辨的菩萨,或者庄严的佛,以一种巨大的智慧化解了人世间的一切是与非,爱与恨,将浮华归于平淡。出入山河大川之间者,无论其权柄有多大,能耐有多大,此时人生是得意还是失意,这些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山水将一切不同化作平等,在山水面前,人与石头,树木是没有区别的。山水是大自然的产物,完全顺应天时地利的发展而发展,山川晴时明亮照人,阴时昏暗阴郁,雨时幽深神秘,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长变化,是造化的产物。然而山水并非一成不变,它千变万化,虽无正形,却有常理,这正是山水“道”之所在。

历代大家都将山水作为心性与修养的栖息地,他们在山林中参禅,作诗,画画,以此来提升自身,超越世俗凡尘。笔墨之间既撰物又抒情,一切皆在“似与不似之间”。用手中笔墨“写山水之纵横”,“笔妙墨精”饱含着审美情趣和天地造化。山水画,不在于画什么怎么画,而在于心,人与自然冥合,画面即可气韵生动。纵观历朝山水画精品,无论是北宋李成,范宽全景式构图,严谨写实,还是南宋马远,夏圭,只画一山半水,残山剩水,又或是元代黄公望,笔简意远,空灵俊秀。优秀的山水画作品,是画家心灵的寄托,是作者最真挚内心的反应,画家不用尽力表现现实中的所有一切,只需要在画面中恰到好处的表现内心的想法,面对自然,是取是舍皆是性情的抒发,内心的呼唤,无需多言,点到即可,所造之意境亦将会与鉴赏者产生共鸣,此乃性情之归宿,灵魂之栖息地,人性本质之需求。山水画是对真实山水的概括总结,画中山水若抓住了真山水的本质,即是抓住了“道”。

山水画集中体现了中国道家哲学精髓,“对立统一”。画家在作品中有意识的制造矛盾,然后再承接矛盾,最后解决矛盾。在这一系列制造解决的过程中必须使画面完整和谐,这样的画面,丰富,耐看,让人寻味。这种“对立统一”分两方面,一是从内容上看,山水之中最以奇险打动人心,奇险之处扣人心弦。激发人的联想与想像,使人的思维得以打开,忘却尘俗,沉浸于思维的翱翔之中,“一切景语皆是情遇”。山川平缓之处见奇险,奇险之又处可游可居。画面不可能呈现一边倒的形式,即一座大山巍峨耸立,十分倾斜,又孤立无援,单一的立于纸上。这样的画面无法让人认可。二是从形式上看,青绿山水,工整细致,富丽堂皇,浓重富贵而不媚俗;水墨山水,轻松舒展,笔墨传情,清淡雅致而不单薄。密体画,千笔万笔,密而不堵;疏体画,寥寥几笔,疏而不空。淡墨之处湿润明亮不乏力度;重墨之处浓郁深沉不乏通透。

无论是自然山水还是山水画,都通过山水的质感,形式,规律,来表达其本质的灵趣,这种灵趣潜藏与山川内在精神之中,此乃山水之道。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