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创感理念的班级管理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演讲稿撰写人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一书中提出,当今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经济正在从以逻辑、线性、类似计算机的能力为基础的信息时代(Infomation Age)向概念时代(Conceptual Age)转变。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把“概念时代”这一名词翻译成“创感时代”,旨在区分“创感”与“创新”在内容发展上发生的变化,创新着重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而创感不仅强调了培育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高概念能力,而且更强调了以“六感”为主要特征的高感性的培养。高概念(高理性)的能力和高感性的能力的融合与提升是创感时代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能力。
创感时代以“六感”为主要特征,即设计感、故事感、交响感、共情感、娱乐感和意义感。以上六感是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一书中所表达的核心理念。班主任可学习借鉴这些崭新的创感理念,在班级管理中进行探索实践,不断创新班级管理的理念、形式、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班级管理的成效。
一、设计感――培养学生全新的思维能力
设计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能力,它是指人类制造以往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赋予生活新的意义。学生今后要获得职业上的成功和满足感,他们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是设计,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随着物质日益丰富和先进科技的普及,设计日渐为人们所熟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设计活动中去,成为设计业内人士。二是在物质极为丰富的年代,设计对现代商业至关重要,因为通过设计可以做到与众不同,并产生新市场。三是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了设计感,人们愈有可能达到设计的终极目标:改变世界。
班主任在组织开展班级各项活动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感。充分发挥学生左右脑并用的全脑思维的智能,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注活动的过程,而且更要关注活动的设计,把活动的实用性和意义性结合起来,使其体现活动(物化成果)的完美性和新颖性,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从而发挥活动在学生精神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更好地发展学生全新的思维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设计感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活动。
1 开展各类参观活动和设计活动。学校和班级可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美术馆,在参观时要求学生携带速写本和记录本,随时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让学生在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和设计作品过程中加深他们对设计的理解,培养设计感。班主任也可配合学科教师开展设计活动。比如,班级可开展班级标志的设计活动。这项活动不仅包含对班级精神的提炼和概括,而且也涉及美术设计知识的运用,在设计中启发学生的思考,追求设计和生活经验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意义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开展基于设计的学习探究活动。如初一新生刚入学时,班主任帮助新生熟悉校园环境并了解全新的中学校园生活,开展“认识我们的新学校”主题活动。班主任可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式来组织活动。活动前,班主任准备好若干张介绍校史、学习方法和励志的字条并把它们藏在校园的各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活动开始时,班主任先分组并解释活动规则,然后宣布“寻宝”行动开始。在半小时的紧张搜寻过程中,各组学生都要设计最佳路线和合理的人员分工方案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宝物”。在“寻宝”行动结束以后,小组成员要设计出一张校园地图并在上面标注藏宝的地点。最后,小组成员合作设计一份简明的解释词,请小组代表对本组的“寻宝”行动作口头说明。这样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家分工协作,交流探索,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快乐,体验设计的趣味,品尝成功的愉悦,从而促进全新思维的发展。
二、故事感――孕育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怀
每个人都是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叙述的想象――讲故事,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手段,它决定推理能力。它是展望未来、预测、计划、解释等的主要方式。”(马克・特纳《文学思维》)故事感和设计感一样,也是人的一种能力。
班级的成长史(管理史)主要是由师生、生生之间共同演绎的一部生活史。在课堂、校园等地方教师和学生相互叙述着各自的人生故事,在这些故事的交汇过程中,故事的发生、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其间包含着悔恨、遗憾、郁闷、欣喜等各种感情,因为这些故事是在一定的背景中讲述的,具有一定的感彩,更易被师生理解;同时,它包含一定的情感性,倾听和讲述故事更有利于指导学生去追求学习、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孕育美好的道德情怀。
1 撰写学习故事,分享道德情感体验。班主任可利用个人博客或QQ等网络平台自己的教育故事,让学生参与进来,分享自己的故事,引起情感的共鸣和不同观点的争论。这样,班主任的身体力行会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动员学生参与。
一位初二学生在他的QQ空间里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记得有一次,在作文讲评课上,谭老师表扬我的作文写得不错,点名让我上讲台朗读。我从来没有上台朗读过,忸怩地挪步上讲台。因为有轻微的口吃,平时我也不愿多与人交谈,此时更是显得有些手足无措,面红耳赤。我越不自在,讲话就越发紧张,一张口,便卡住了。台下的同学紧紧注视着我,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谭老师用鼓励的眼光看着我,轻声对我说, ‘没关系的。谭老师第一次实习时也由于太紧张,刚开始几分钟,一句话都没说出来。’接着,谭老师又微笑着说:‘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都趴在桌子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他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着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来。终于,我鼓起勇气读了起来,刚开始,我的声音还有些羞怯,慢慢地声音越来越响亮,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我已进入状态。这时,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的同学抬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我。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心里一阵感动,眼睛里噙满了泪花。”这个故事刚,就立即引起了许多学生和教师的关注。有同学在回帖中写道:“老师的良苦用心让我们扬起自信的风帆,我们会珍惜机会,好好表现!”还有学生鼓励作者:“有了第一次,相信你今后会表现得更出色,我会做你永远的支持者。”这一条条回复在师生的生命历程中相互激荡,不断积淀、升华为美好的情感,师生之间的教育故事成为彼此生命成长中有力的情感支撑。
2 “让故事说话”,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迁移。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如果单纯采用
说理教育,往往会流俗于以强硬灌输为主要特征的“美德袋”式的教育。班主任如果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并结合说理进行教育,会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一定的共鸣和迁移,对美好的道德情感产生初步的认知,在态度上出现“向善”的倾向。班主任如果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并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教育,不仅拓展了故事发展的时空范围,而且让学生体会了故事的真实性、典型性,产生一种信服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亲力亲为中体验了故事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在情感上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唤起一种道德成长的主体自觉意识,内化个体所认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逐渐升华为美好的道德情怀。
三、交响感――提高学生综观全局的能力
交响感是由交响乐团的多种乐器演奏而汇合成的富有整体感的旋律。它关注的不是乐团中的某一部分而是整个交响乐团。创感理念下的交响感是指将琐碎的事情联结在一起的能力。这种能力重综合,找出看上去毫不相干的领域之间的联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培养学生纵览全局的能力,引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观察事物的各种联系,了解在表面上不相关的事物中所存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交响感能力,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 在活动中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主要的方式有阅读故事、写比喻日记、聆听音乐等。比如,班级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时,可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抽签,从准备好的木桶中摸出一个物件,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结合这一事物所蕴含的本质特点展开想象,用固定的句式“我好像……要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来简要阐述自己的人生理想。如有的学生摸到了土豆,他就说“我好像土豆,虽其貌不扬,但有营养、有内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平凡做人,刻苦钻研专业技能,做一个有品位的人。”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事物的表面特征,挖掘事物所蕴含的特性,并和人的发展的理想图景统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归因方法。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时,时常会发现一些成绩落后的学生的归因模式比较单一,他们要么是归因于自己的不努力,要么是归因于自身的智商不高,缺乏综合思维能力。班主任在实施学习心理辅导时,首先要创造宽松的心理氛围,不预设思考的框架,强调学生的回答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消除他们的疑虑;然后,让学生自由思考,每人在白纸上写下自己学习成绩优秀或落后的主要原因,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在现有的思维节点上继续延伸,写出尽可能多的答案;最后,师生一起对归因过程进行整理、归纳。这样的归因方式帮助学生从广阔的现象世界中寻找表面看来不相关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扩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从而培养学生综观全局的能力。
四、共情感一塑造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
共情能力是认同和理解别人的处境、感情的能力。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用他们的角度来看待事情,理解他们的感受。班主任在管理中可采用以下两种策略。
1 结合故事感、交响感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班主任要认识到:创感理念的“六感”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因为拥有共情能力的学生更善于叙述自己的故事,分享他人的故事,全面地观察一个人,理解环境在成长中的重要性,从而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增强学生主体的自我意识。比如,在前面初二学生叙述的“一堂作文讲评课上”这个故事里,学生在谭老师几句短短的温暖话语中即时感受到了老师曾经历过的情感体验,接着在老师极富艺术性的语言提示下,激起了大胆表达的勇气,特别是在全班同学趴下头来听朗读这一场景下,诱发了作者对自己在未来舞台上应表现出的慷慨激昂的主人形象的想象,从而推动了故事的顺利发展。这位学生正是在课堂教学情景下通过对像黑板、教师、学生、教室等多种要素的认知和感悟,产生了认同和理解别人的处境、感情的心理反应,不断唤醒、发展着自己的共情能力,重塑自信心,找回了真正的自我。
2 结合社区志愿者活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班主任要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性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会接触到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在服务过程中他们总会遭遇许多尴尬事、烦心事,在处理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学生会去留心观察,认真倾听,积极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在敬老院看到一些老人落寞的神情时,他们急于想去了解他们曾经的故事,在倾听中体会他们的情感体验。在福利院看到那些可怜的孩子的处境,学生同样会深有感触。这些情景会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在感同身受中训练他们的共情能力。更有价值的是,志愿者活动不仅能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集体和个人在有关问题上的观点和态度,经常“三省吾身”,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断地调控自己的行为,建构良好的自我意识。
五、娱乐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009年10月,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江苏南京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中指出,“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创新教学方式。”班主任在管理中,要深入学习、运用脑科学的相关理论,创新班级管理方式和活动方式,使活动形式游戏化,提高学生的兴趣,享受活动带来的愉悦和充实。
组织基于游戏的学习体验式培训。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斯佩里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揭示了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当人感到快乐的时候,右脑会受到刺激,主导逻辑的左脑会受到限制。右脑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帮助我们高效率地做好很多事情。在前文中提及的“寻宝”活动就是基于游戏的体验学习。一是它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二是它有一套完整的规则,富有一定的竞争性,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三是它是基于团队合作的体验活动,满足了学生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在整个活动中,寓教于乐,学生玩得快乐,学得轻松,知识与情感自然生成。另外,班主任还可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定期组织学生赴附近的拓展训练基地进行专项训练,学生在空旷的野外呼吸着纯净的空气,放飞轻松的心灵,建立了真诚的友谊,收获团队合作的快乐。
六、意义感――内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
人会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和已做的事情进行不断地追问,这种追问就是人们对学习、生活、工作意义的探寻,就是意义感,它是我们所有人存在的动力。班主任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意义感。
1 组织“学会感恩”主题系列活动。心怀感激之情,能增强人们的幸福感,赋予生活更深的意义。班主任可采用写感恩信、做感恩事、开感恩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系列活动。例如,班主任可让学生回想在他的生命中,曾经对他有所帮助但他却没有感谢过的一个人,然后要求学生写一封详细的感谢信给所要感谢的人,具体解释自己为什么心存感激。接着,按计划事先联系好拜访的时间和地点,拜访时把信里的内容大声地说出来。这样做会产生一种连锁效应,被拜访的人也自然会想起他要感恩的人,体会感恩的幸福。心理学研究表明:对过去某件具体的事心存感激的人,会沉浸于甜蜜的喜悦之中,也会对现状感到更加满足,树立起责任意识。
2 赋予班级常规活动一定的意义。就班级常规活动的各种事项来说,如果仅仅把它看作一种自上而下布置下来的任务,我们就可能把它们仅看作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这些事项本身所蕴含的内在的教育价值就不会得到关注。班主任如果换一个角度,把它们看作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资源,并赋予一定的意义,就有可能成为培养学生责任感的良好机会。比如,学生每天负责保管区的清卫工作的确是一件非常乏味的事情,如果班主任在做教育工作时能联系日常典型事例进行说理,会激发学生产生更多思考,使他们认识到长期坚持高标准做好清卫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学生的真实生活在常规活动中得以敞现,从中丰富学生的意义感,培养用心来书写自身成长档案的责任意识。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落实创感理念,首先自己要转变理念,在实践中加深对这一理念的认识。其次,不要把这“六感”割裂开来,而要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整合,发挥高概念能力和高感性能力在学生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层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