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流行音乐滋养学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流行音乐滋养学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生喜欢流行音乐,新课标下的音乐教育需要流行音乐。从上海版音乐教材加进周杰伦作品这一例子可以看出,在教育观念开放的冲击下,音乐课堂也呈开放趋势,流行音乐让音乐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局面。

一、目前音乐课堂引进流行音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 从“质”的角度看,以偏概全

所谓“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它是“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族音乐”,亦称“通俗音乐”。“流行歌曲”(popular music song),是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并非“流行音乐”的代名词,只是由于流行音乐的绝大多数载体以歌曲形式出现。部分音乐教师混淆“流行音乐”与“流行歌曲”的概念,在音乐教学中引用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时,只仅仅限定于流行歌曲这一范畴,忽略流行音乐中的其他分支,片面地追求流行歌曲之魅力,这种以偏概全的音乐教学行为不符合音乐教学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宗旨,虽然学生在课外音乐学习中接触面有所扩大,但仍存在很大局限性。

2. 从“量”的角度看,引入过多或过少

⑴ 流行音乐应用于音乐课堂过于频繁,将教材定位过“活”,流行音乐独占音乐课堂

我们现在的音乐教材版本众多,花城版、湘版、人音版、江浙版……等,但不管哪种音乐教材都已经过各位专家们精心筛选再安排于其中的,也是各位音乐大师千锤百炼的智慧结晶,其价值不可质疑。而某些音乐教师却忽视教材本身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只要学生不喜欢的,就盲目地否定教材,盲目地肯定流行音乐,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学生喜欢的作品都搬进来,美其名曰:以兴趣为出发点,并给自己套上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学生喜欢,老师省事,何乐而不为?”致使音乐课堂被简单地归结成流行歌曲的唱歌课,歌唱得不少却不懂乐谱基础知识,只是唱得兴头足,貌似热闹却没学会如何真正地品味音乐的真本事,双基教学如同虚设,这是可喜还是可悲?

⑵ 流行音乐应用于音乐教学微乎其微,将教材定位过“死”,不敢大胆利用流行音乐与教材进行整合,形式流于表面。

学生是流行音乐的时代追随者,他们对流行音乐的那种狂热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是不可忽略的。可某些教师却对这类现象熟视无睹,不是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索,而是采用“避”“堵”的方法解决,能避则避,能堵则堵,遵循“依纲靠本”的死道理,或是流于表面形式地引入,这无形中就剥夺了学生学习课外音乐的机会和权利,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

二、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新课标》是我们进行音乐教学的依据,它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为基本理念,因而,要科学有效地引流行音乐进课堂,必须遵循以下三原则:

1. 遵循“多元文化”原则

社会形态是多样化的,文化也呈现各式各样的特点,多元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无法避免地同时并存,其矛盾与冲突同时又互相地包容,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发展至今不见衰落,必然有其价值所在,我们不可能把流行音乐抛于脑后,忽视其存在。同样,对于音乐教学而言更要持接纳态度,让处于懵懂时期的中学生在多种文化氛围中辨清良莠,提高音乐审美辨析能力,形成自我音乐价值观,而一味地回避态度只会受到社会的淘汰。由此看来,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2. 遵循“兴趣”与“双基”相结合的原则

据报道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80.5%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 为什么出现此状况?大多缘自教师的墨守成规。现在的学生对课外流行音乐兴趣浓厚,而学生音乐兴趣的提高与否,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渴盼上音乐课,如果激发了学生兴趣,就不必担心上述情况的出现了。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学”,教师就会“乐教”,这是符合新课标“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理念的。当然,教师也不可以随便以“兴趣”作为借口,毫无科学性地让流行音乐占据课堂,甚至于只引进流行歌曲这么局限的领域,学生只会唱流行歌而不会看乐谱,不懂如何鉴赏流行音乐作品,这便无形中忽略了音乐教学中的“双基”教学。

3. 遵循“尊重教材”与“课外音乐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象。尊重教材是每位音乐教师应持的态度,但教材又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它要求音乐教师尊重教材的同时,还要创新教材,让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入教学材料中,使教学材料变得生动形象,贴近学生实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参与学习,既拓宽了学生视野,进行了课外音乐学习,又解决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看来,教材是“死”的,学生是“活”的。我们作为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也应是灵活的,我们“用教材而非教教材”,不要把“依纲靠本”的大帽子束缚了我们探索课外音乐教学的“手脚”。

三、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构建生态型、人性化的课堂音乐教学框架

现今商品化的流行音乐,良莠混杂,雅俗交织,我们在引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时就必须格外小心,要有选择、有目的、有分寸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应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的优秀作品引入课堂。那么,如何选择好引进课堂的流行音乐作品呢?

首先,教师可做个问卷调查,借此了解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是哪些?为什么?哪种类型接触较多,哪些接触较少?现今所熟悉的作品有哪些?如果引流行音乐进课堂有什么建议等等,通过问卷调查清晰学生在流行音乐方面的喜好,及学生接触流行音乐的薄弱环节,方便音乐教师做好筛选工作,有的放矢地科学引进好的流行音乐作品以辅助音乐教学,如戏曲教学中引入戏歌《唱脸谱》及陶《苏三说》作品,在爵士乐教学中引入流行作品爵士乐版的游戏音乐《超级玛莉》,在东南亚音乐介绍中引入聋哑人创编的舞蹈《千手观音》等等都可收到很好的效果。据我所知,学生对流行歌曲了解最多,但对其他方面如舞蹈音乐、器乐、戏曲等因素认识寥寥无几,因此更应引起音乐教师的注意。

其次,由于年龄限制,心智发育未成熟,其有限的知识结构和鉴赏能力还无法区分流行音乐作品的优劣,他们喜欢的流行作品都没分析过,只觉得“喜欢就是喜欢,也谈不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可见,音乐教师在引入已筛选好的音乐作品时,要在课堂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客观分析,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自己独立感受和见解。记得上《亲情》一课前,我安排学生自己分组课外先寻找关于亲情的流行音乐作品,结果有组学生极力提议学习韩红作品《天亮了》,我问学生原因是什么,他首先讲了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还讲了发生的那段悲惨故事,用那位同学的原话来说就是:“它更能引起我心灵的触动”,我便不失时机地播放了一段FLASH版的《天亮了》,大家在视听刺激下入神了,还有好几个学生都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欣赏过后,许多学生还纷纷举手发言谈自己的感受,当时我就想,学生对作品表达情感的认识已上升到理性,我的目的达到了。

再者,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所熟悉的流行音乐进行改编和二度创作,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或在器乐教学中让学生改编旋律,或在唱歌教学中让学生改编歌词等等都不失为一些好方法。“传统由发展而来,也要发展下去”音乐教材是传统音乐教学典型代表,尊重教材非常必要,而活用教材更为重要,引流行音乐进课堂便是活用音乐、发展音乐的一项有效措施。具体如何做呢?我认为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组合生活实践,自选学习材料,重组教学材料,使其更为生活化,从而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性。譬如说,在给学生上《歌剧》欣赏课时,由于教材内容远离学生生活,艺术性较强,学生无法接受,我便选用由歌剧《阿依达》选曲改编的《生命之杯》(1998年法国世界杯足球开幕式主题曲《the cup of life》)作为突破口。先让学生欣赏一段贝克汉姆、罗纳尔多等球星足球比赛片段,伴奏音乐就用了瑞奇・马丁的《生命之杯》,随着那一声声的“go go go ole ole ole”学生兴趣一下被激发,以激情导入法来介绍学生相对陌生难以理解的歌剧,果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引流行音乐进课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知识,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填补流行音乐知识的空缺,多与学生沟通,多接触流行音乐,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只要用心,就可以抓住学生在流行音乐方面的兴趣点,使之有效地辅助音乐课堂教学,而且,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