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钱与钱寻”2009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钱与钱寻”2009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年终盘点,不得不承认,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波澜起伏、充满转折性大事的一年,以至于连管理层都发出“不折腾”的声音。

而由美国次债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和经济衰退浪潮经过前三个季度的蓄势,在最后一个季度中终于将此前仍然强劲的中国经济拖入了快速下滑的泥潭中。

这场剧变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充满了变数,全球范围内的实体经济“去杠杆化”和“去泡沫化”之痛苦,同样席卷了企业金融活动刚刚开始走向市场化创新的本土企业。而持续了近一年的从紧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与金融海啸的传导效应形成了共振波,使得在改革开放30年这个值得隆重纪念的特殊时点上,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经济首度遭遇了真正意义上的“冬天”:出口引擎马力渐息,内需消费持续不振,大规模规定资产投资的拉动效应开始出现递减。种种迹象表明,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的前两个季度,很可能是最近10年来中国经济表现最差的时候。

“去杠杆化”和“去泡沫化”浪潮带给全球企业界最显著的影响就是资金链条前所未有的“紧绷”。即便在国内货币政策大幅放松以及积极财政政策出台的背景下,基于对市场前景的悲观预期,作为在国内企业金融中扮演占决定性角色的商业银行,处于对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忧虑,反而表现出较“从紧”时期更审慎的态势。与此同时,其他企业融资渠道也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持续萎靡而几近枯竭。

根据 《首席财务官》 近期对作为资金供需求双方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界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中国整体经济的复苏需要3~5年的时间,现在还远不是最艰难的时候,但政策层面的改变已经令曙光乍现。作为本刊的传统,《首席财务官》杂志照例在新年开年之际广泛采访了企业界、银行界、资本市场权威研究机构、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就年内资金供求态势进行了深入调研,力图在即将到来的“中国经济空前困难的2009年”里,与广大CFO们共同探讨如何为企业生存发展“持续造血”,以应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挑战,同时对“钱与钱寻2009”(资金供求态势)的趋势性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和前瞻性的预测,以供广大本土CFO参考。

“确定性”主导下的2009

近几年来,“不确定性”一直成为预测和涵盖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最常见的词汇。然而,这一颇具江湖术士风格的词语终将在2009年正式谢幕,再也没有比“全球经济衰退,中国经济增长乏力”更为确定的趋势了。

中国宏观经济自2007年第二季度形成双顶部以后,起于2001年的汽车和房地产双轮启动和出口拉动为标志的、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持续最久的一轮经济周期已经进入调整阶段。具体表现为出口减缓、消费滞长、投资乏力。

因此,不少业内专家和CFO均认为这一轮经济衰退会在2009第一个季度前后见底,以第二季度为界线,2009年的经济会呈现“先低后高”或“先低后平”的趋势。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更大的可能性是前低后高,至少先低后平,但其可维持性存疑,至少取决于外部经济发展以及地产市场的变化趋势。”

西南证券的研究则显示,从经济运行的背景和自身的运行趋势看,宏观经济预期明年第二季度才会形成真正底部,季度GDP增长预计会降到8.3%,甚至更低。

而瑞信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期则稍显悲观:“如果让我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形容2009年经济形势的话,我的判断是‘007’:全球零增长、全球零利率、中国“保7”。“在WTO和拉动了56个产业向上发展的房地产业两个‘超级因素’受阻后,个人认为,在新的超级因素启动之前中国经济的增长应该在7%~9%之间。要做好中国经济至少三年不会有大作为的准备。

银行 :犹疑的主角

积极效应释放有待时日

去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实行积极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受访者预计2009年整体而言,企业融资状况会有比较明显改观。西南证券首席研究员张仕元表示,“尤其是信贷的增长,如果2008年信贷增长维持在16%,比期初预期的快1个百分点,那么2009年的信贷预期会达18%。”

国办126号文件对于2009年的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做了详细的阐述,要求“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2009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 对此,张仕元认为,“这一增长数据明显高出我们的预期,也好于2002年经济启动时的水平,与2005~2006年的水平相当。按照M2增长17%计算,那么M1的增长不会低于16%。”

虽然有政策的支持和信贷总量增加的利好消息,但不少现金流良好的企业CFO对本刊表示,年底到了,与他们合作的银行在增加放贷额度的要求下纷纷表示愿意把钱贷给他们,而实际上他们“并不缺钱”,接受贷款反而会增加资金管理的成本,但“银行是不会轻易把钱贷给现在资金链紧张的企业的――出于‘安全’的考虑”。

美国把十年一遇的信贷收缩变成了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资金市场也因而出现了重大变化,企业之间由于不知道对手到底掌握了什么资产,一夜之间彼此不做交流――“对手风险”的产生导致了全球资金链的断裂,实体经济因为资金来源枯竭而关门歇业――这场摧毁性危机的真正主角刚刚粉墨登场。

人们的风险意识到了恐慌的地步,瑞信的信贷标准统计显示(见图1),因为对未来经济看不清,银行将信贷标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几乎令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支持的希望再次化为泡影。

因此陶冬预计,今后一年或者18个月,银行会不会把从央行拿到的大量资金流动到有实际需求的企业和个人手中,恐怕还要经历一个不短的考察期。

根据高善文的分析,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大中型企业无疑是直接受惠者,目前这种积极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以后会更加明显。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的调整只会对他们产生非常间接的影响。“当然,即便没有金融海啸和国内经济发展减速的内外环境,中小企业也仍然难以从以资产抵押为特点的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即便获得贷款成本也比较高。”

好消息是,资质良好的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条件会松动的情况下的短期融资可以得到一定缓解。“但中小企业的发展所需要的研发投入,兼并收购所需要的大笔款项仍然不太可能通过商业银行解决。”

“抱团取暖”融资共赢

在本刊就“危机”话题的诸多访问中,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的CFO都一致强调,时下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保障有充足、稳定的现金流,而企业的这一迫切需求也对银行发出了清晰的信号――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现金理财产品以寻求银企共赢机会。

实际上,从企业需求看,近年来由于跨国公司在中国争相布局,国有大中型企业资金集中管控的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中国本身跨区域经营的集团企业数量也在增长。因此,管理多家银行的账户已经成为困扰企业的实际问题。同时,近几年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投资领域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也层出不穷,银行通过提供理财业务的投资平台,也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实现现金的增值。

自从花旗银行在1999年把现金管理业务带到中国,中国的商业银行现在基本上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现金管理业务,目前很多银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见表1)。此外,为响应客户的多方需求已经开始出现产品组合的趋势(见表2)。

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合伙人、副总经理丛艳表示,“从银行的角度看,现金管理对银行而言既能锁定大客户的存贷款,稳定客户群,又能获得丰厚的中间利益,发展前景广阔。”

实际上,国内商业银行在现金管理上已经探索出颇具亮点的服务模式:工商银行制定了11个行业的解决方案;民生银行为了解决电网资本金短缺的问题,民生银行能源电力事业部推出了“资本金增长计划”,而对于煤电企业民生银行又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了“煤电供应计划”;2008年华夏银行进行了公司业务内部流程改革,成立了公司业务部,形成了统一的营销平台。

招商银行则成立了总行现金管理部门,集中资源统筹管理现金管理业务。实际上,招商银行在现金管理领域已经取得13项专利,在2005年招商银行在国内同业率先推出了财资管理平台TMS,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首家推出了跨银行CDS系统,首开银行同业间协作的先河。

招商银行副行长张光华表示,在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以开放的心态寻求银行、企业以及银行同业间的共赢的现金管理模式显得更为有实际意义。“银行与企业间要达到共赢,银行要把现金管理做大,同业之间的通力合作是非常必要的。”这个冬天,“伙伴关系”已经成为资金供需双方在合作理念上最值得拷量的字眼。

然而现实情况是,危机下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很明显的趋势就是强势企业想把风险转嫁给弱势企业,大企业想转嫁给其供应链上的小企业,核心企业想把风险、库存转嫁给非核心企业。而银行要防范风险,更加谨小慎微。

在这方面,已经在中国持续经营150年的渣打银行很早就提出了自己的品牌承诺,即“成为客户最理想的合作伙伴”。始终强调自己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单纯从银行角度出发 “一厢情愿”的做生意。

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德国默克药业集团,历经数次金融动荡和经济危机而不倒,他们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内部银行来解决成员企业的资金需求,融资成本非常低。“我们几乎没有向银行贷过款。”北京默克药业咨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邹志英表示,“但即便如此,我仍然会和银行保持适当的沟通,因为你无法预计什么时候灾难会突然降临。”

鉴于全球竞争已从单体竞争升级到供应链间的竞争,针对供应链开展的商业银行间的合作不仅能够让企业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降低资金成本,同时银行也能因此获得丰厚回报。

在自2005年开始就已经为多家大型跨国企业成功地实施了供应链融资项目的渣打银行看来,供应链融资是基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针对其上游供应商的采购行为和下游经销商的销售行为开展的融资服务。作为核心企业的大型公司通过银行的帮助,能够做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充分整合,而其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供应商和经销商则可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也开始了在这方面的积极探索。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产品研发部副总经理潘贵平表示,将来有可能发展到银行对供应链整体受信,“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单独的受信条件是不够的,但是如果纳入到供应链可能条件就够了。”

对此,民生银行总行公司银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林云山建议,核心企业一定要对供应商和经销商引入风险管理理念,这方面可以借鉴银行的一切比较好的做法。

深圳发展银行总行公司产品开发部总经理金晓龙认为,“未来大的物流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果银行和物流公司联网完成信息集成,核心企业、银行与物流公司共同打造一个商务、信息流、资金流的平台,将实现供应链上各方的共赢。”

资本市场 :探底中寻求机会

IPO 放缓 A股艰难复苏

清科集团最新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11个月113家中国企业上市融资218亿美元,上市数量、融资额和平均融资额均创三年新低。上市的113家中国企业中,34家是有创投或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企业,融资总计33.77亿美元,其中海外市场上市12家(见表3和表4)。

2008年中国境内资本市场受国际大环境影响,沪深两市长时间低位盘整,在全流通改革进程安排下的“大小非解禁”,也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上述因素影响下,中国证监会持续放缓新股审核和上市进度,控制股票供给以稳定市场。受此影响,中国企业境内上市速度大幅放缓。

而受《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和境内外资本市场恶化的影响,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呈现明显的集聚特点。一方面,上市地点集中于香港主板;另一方面,行业分布高度集中于传统行业。IPO退出趋清淡,境内市场渐成VC/PE退出主通道。

根据国金证券分析师陈东的估计,2009年上半年A股市场环境依然颇为艰难。2009年下半年,工业企业高存货压力逐步释放后,产能利用率将有小幅回升,积极财政政策对企业的效果逐步显现,恶劣的企业盈利环境可能略有缓和,但这一趋势能否持续,关键在于国内房地产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金融市场以及实体经济的恢复程度。

陈东表示,2009年主要投资方向有三大类机会值得关注:一、周期性行业具有超额收益机会。我们建议关注机械设备、电力、交通工具、化工等行业;二、自下而上选择非周期行业中的优秀企业。从产业链上的相对比较优势角度看,我们建议关注如强势品牌消费品、商业渠道、医药流通渠道、基础设施、旅游景点等下游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三、主题性投资机会。政府的刺激经济计划、制度变革、新兴产业、区域经济等会带来较为丰富的主题性机会。其中我们比较看好:新能源、节能环保、医改、家电下乡、世博与迪斯尼等主题。

VC/PE :谨慎投资

近两年高度活跃的全球资本市场因为金融海啸而事实上处于半关闭状态。高善文认为,VC/PE、IPO的恢复还需要一些时间,IPO 要等到明年后半年才会有起色,但不确定性仍然很大。“VC/PE受金融海啸的影响,自身的融资就会有问题,加之对经济发展并不乐观的预期,未来一年,他们在选项投资新项目上会更加审慎。”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市场行情不好,企业估值比较低,对VC和PE来说反而是进入的好时机,而从资金供需双方的情况来看,纵然有4万亿元人民币的投放,大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仍然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而这也为VC/PE提供了机会。

对此,创富合伙人许萍坦言,有些PE因为上游LP资金压力的转移,有时候只好把投资项目打包再卖给别的基金,“我们就在买这些项目,都比较便宜。”

但CID总经理罗文倩同时表示,“企业估值低的时候,资本市场的估值也会低,这个影响是双向的。我们一般会给投资的公司五年的时间成长再退出,那时候应该可以赶上市场的景气周期。这样对公司、对投资人的影响都比较正面。”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认为,市场火爆时一拥而上的情况很多,但泡沫破裂后投资人和企业都会回归理性。那些能够在市场低迷的时候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企业会在未来两三年等到机会。“在97金融风暴后和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都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出来。因此,可以预计的是,未来会有整合的机会出现。以前我们投资的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就可能成为行业整合者。”

多数受访的VC/PE表示现阶段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投资的企业共同调整面对市场变化的策略。在他们看来,这场风暴实际上对那些本来就有清晰商业模式,而且已经可以赚钱的企业影响比较小,但对那些商业模式还不确定的企业则影响比较大。

清科的研究数据显示,虽然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拖累,但中国创投市场依然表现抢眼。2008年前11个月共有76家中外创投机构新募集110支基金,其中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金额为70.81亿美元;新募基金数较2007年全年增加了89.7%,新募资金额较2007年全年增加了29.1%。从投资方面来看,有503家企业得到创投机构的资金支持,已披露金额共计37.07亿美元(见表5)。

但与新募资金的乐观情形相对应的是,金融风暴对中国创投市场的退出环节影响最为直接。由于全球各资本市场持续低迷,新股发行频率降低直至停滞, 2008年中国创投市场的退出活动明显收缩,IPO退出交易大幅减少。

展望未来,清科集团CEO倪正东表示,对2009年的退出不抱什么希望,退出的机会至少要在2010年以后机会才会好,那时候再选择上市,因此投资者不能太着急,重要的是管好现有项目,谨慎投资。

在倪正东看来,相比全球,亚洲私募股权市场,特别是保持高速、稳定发展的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对于全球资本正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吸引力。”

从前11个月的投资数据看,私募股权基金募资额增长迅速,成长基金募资大幅提高,但也已经出现调整和回落迹象。投资下滑明显,投资总额下挫逾三成。清洁技术行业已成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热点行业,“这与中国政府逐渐加大对该领域的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而2008年我国房地产行业进入市场低谷,私募股权基金对房地产项目的投资热情大减。清科预计,VC/PE投资者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并购手段来实现退出,从而获得回报并规避风险。

此番采访中,多数投资方和企业CFO均表示,未来和内需相关的行业,能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保持相当营利水平的行业以及拉动农村消费的行业都是未来值得关注的方向。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刘荣志表示,非常看好新能源、新材料方面的项目。

对此,罗文倩表示认同,“我们会锁定内需型的产业,比如教育、外包、ERP、医疗设备等相关的服务行业。”倪正东也肯定了和内需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比如教育行业,大家在等的时候,会选择‘充电’。此外,应该关注行业内的细分市场,比如旅游行业长期看是值得关注的,即便是在金融危机下,但并不是所有市场都有机会,可能户外就比较好。”

并购机遇可期

经济衰退下,加强财务稳健性、控制成本、分散经营风险以及谨慎地寻求扩张的机会成为业界共识。但“管好现金流”并不代表“只进不出”。“对于2009年,首先要看好手中的钱,别乱花;其次要尽量的拿进钱,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融资模式;第三,要好钢用在刀刃上,可以在危机的时期进行战略收购,对那些具备核心技术、市场渠道和品牌优势的企业进行战略并购。”张仕元建议道。

亚洲并购(M&A Asia)的统计数据显示, 2008年内外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共募集与中国相关的基金(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皆有)约144亿美元。但是,由于“估值差异”和有限的IPO退出机会,2008年下半年并购交易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近60%,且平均每宗并购案交易金额维持在不到1亿美元的较低水平。

虽然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认为在当前估值水平下降,其他融资渠道几近枯竭的情况下,出现并购机会,并拥有实现并购交易的现金。但是,卖方不愿意在下跌的市场中出售资产,因此,缩小“估值差异”是恢复私募股权基金并购活力的前提。”

对此,普华永道企业并购部亚洲区主管合伙人谢韬表示:“中国公司拥有并购交易的资金,政府仍然对海外投资持支持态度。中国公司现在只是暂缓了海外并购交易,等待全球经济环境的稳定。中国的整体经济环境也会逐渐改善,相对世界其他地区复苏较快。”

普华永道预计中国的并购交易活动在2009年上半年将维持较低水平。至下半年,随着买卖双方估值预期的趋同,并购交易预计将会有所恢复。内资和外资投资者都将利用这段时期对受经济下滑影响的行业进行整合与重组。

证券低迷 债券活跃

“2009年与证券市场低迷相对应的是,债券市场活跃,作为直接融资重要工具的债券融资将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西南证券首席分析师张仕元预计,“2008年市场完成债券融资项目578个,稍低于2007年全年的697个,但融资额为8543.31亿元,高出2007年全年20%;完成可转债项目16个,与去年相同,但融资规模高出去年1.4倍,可转换债券和债券融资合计达9253.36亿元,占直接融资额的80.6%,资本市场融资呈现典型的多元化格局,债券融资成为市场的重要投资手段(见表6)。”

2008年9月,监管部门颁布了《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规定》,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债券市场,在给资本市场、特别是亲睐固定收益品种的若干机构投资者创造机遇的同时,也给大部分上市公司和控股公司增加了在不丧失控股权的前提下进行融资的工具。此外,可交换债券的推出,也可以增强国内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联动性,促进两个市场的合理连接。“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2009年的直接融资市场会更加活跃。”张仕元表示。

如果2009年在A股市场平稳运行的情况下创业板能够出台,那么将再次激活国内PE和VC的投资,因此,2009年的融资格局将有别于2008年。2008年全年信贷增量约45000亿元人民币,预估PE和VC总额为800亿美元,那么全年的融资总额为61830亿元人民币。2008年信贷:PE/VC:IPO:其他的比例约72.8:8:1.67:17.47。张仕元预计,2009年这四类融资的比为:69.5:5.9:1.0:23.56,融资总额76400元人民币。

在高善文看来,“目前政府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短期和中期融资券等形式募集资金。此外,目前的商业票据就非常活跃,明年会更加积极。同时,民间借贷的成本会大幅度下降。”

除了近来媒体频频爆出的中信泰富等企业投资失败案例令不少企业对金融投资避之不及。不少受访CFO理性地表示,风险管理成为明年CFO需要关注的重点,但也不应错过机会。

“锁定风险和投机只有一步之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财金部金融处副处长、金融风险管理及投资主管、首席交易员程斌认为,衍生品是一柄“双刃剑”, 使用得当可以帮助企业稳定成本,保持财务和营利状况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并不是万恶之源。“如果没有金融衍生品,企业只能随着市场走,对于因自己不能把握的因素而造成的暴跌无可奈何。”但他提醒企业,金融衍生品的运用程度要与企业相关团队的专业水平和管理经验匹配,否则风险会非常大,同时金融风险管理需要建立在公司的现金集中管理和债务集中管理的基础之上。

对此,中信银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助理张连泽建议企业在市场低迷的状况下,在选优理财产品时要做到两个了解和两个确定。两个了解,即了解到企业集团内部现金流的状况;第二个了解现金流的发展趋势。两个确定,即一个确定就是风险承受能力,另外一个是你整个企业内部支撑的能力,这两个方面能力确定以后你要做好理财产品保值和升值的预期。

税收节支

除了上述为企业“开源”的种种策略外,“节流”已经从2008年后半年开始成为企业CFO的主流话题。通过合法的税务策略节省大量税务方面的现金支出,以实现保存现金、增加或加快税前列支或税务返还、减少或延迟税务支出等成为CFO日程中的重点议题。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桉建议,“税收和GDP是不一样的,税收就是现金。明年国家采取增值税转型,大概每年会有1200亿元人民币增值税的减免,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机会。同时,可以预见的是明年国家的税制改革仍然会非常频繁,每一位CFO都应该花时间和精力关注这方面的变化。”

继国家允许商业银行发放“并购贷款”后,很快出台一套并购的税务制度,如果能做到并购税务成本最低,对企业获得资金和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增值税改革中主要一个大的变化就是对于设备、采购所发生的增值税允许进行抵扣。而知识产权方面的优惠会持续。此外,公司还应该考虑通过股权激励机制等方式节省人力成本。

朱桉特别提醒企业,未来国家会加强反避税方面的规定,“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跟你的功能和风险相对应,企业可以通过对功能的重新组合,实现利润的重新分配,达到利润最大化。”

除了使出浑身解数为企业获取资金,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税收损失外,此次受访的多数经济学家建议CFO “在低头走路的时候别忘抬头看路。”通过对宏观经济的走势判断把握企业发展的契机。

目前关于政府“4万亿”的财政刺激方案有没有能力真正把中国经济拉动起来的评论在各大媒体引发的讨论甚嚣尘上,陶冬表示,无论4万亿元如何分配,必将由此带来一系列地方政府的刺激和积极参与,对资金供需双方而言都应该关注这里的机会。多数受访者表示,真正拉动消费的是公众的收益预期,“当人们对未来没有把握的时候,他们不会首选消费,一定是把钱存起来。”而能够创造收益预期的只有保证劳动者的就业,说到这里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只有投资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

记者采访也发现,这一轮危机的打击对各地企业、各行各业的影响倏然迥异。周大福珠宝金行财务管理部总经理何仲强对记者表示,金融海啸对地处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的打击比较沉重,“市民对于消费非生活必需品的金饰品的欲望明显下调。”而比邻香港的深圳情况似乎缓和一些,以深圳赤湾石油基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副总监于忠侠所见,亲历或者见证过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3年“非典”的深圳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抗压能力,他们已经开始内外兼顾的“两条腿走路”策略,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完成了产业升级。“真正会在这一轮风暴中淘汰的制造业企业大多数还是那些比较低端的,从事简单加工的初级企业或者工厂。”

从全球制造业中心从欧美到日本再到中国的香港、台湾、最终进入中国内地的转移趋势看,近年来在内地制造业中心――广东省,东莞已经成为替代几年前的深圳,他们正成为这场全球经济衰退的“重灾区”。谈及现状,东莞市嘉荣超市有限公司财务部副经理梁婉华难掩内心的隐忧:“目前看来,我们企业还不错,但东莞每天都会有几百家工厂倒闭,这些小企业要维持运转更多的是依靠当地信贷公司获取资金。”

而同样处于零售业态的、位于福建的永辉集团的际遇则大不一样,其财务部高级经理林晨文乐观地向记者表示:“我们其实还受益于这场经济衰退,以前我们本地沃尔玛的客户现在开始光顾我们了。另外,福建是‘侨乡’,‘侨乡’有团结奋进、共渡时艰的传统,在外面的福建人更信任自己家乡的合作伙伴,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撤单,因此合作关系非常稳固,我们目前的状况反而稳中有升。”

无论如何,身处萧条顶点的2009年,注定将带给本土企业一个难以忘却的结构性调整过程。然而,萧条本身却又对本土企业金融的整体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金融的阳光化,都让本土CFO们对未来金融市场的变化充满了期待。

2007年年终岁尾,《首席财务官》杂志首次发起了“钱与钱寻2008”的大型调查。彼时“从紧的货币政策”初露端倪,一年来宏观经济的走向和微观经济的践行,充分印证了我们当初的预判:外部金融环境永远只是企业所涉及的诸多因素之一,而提升内部运营效率,降低资金占用、加快资产周转速度等“内功”才是应对“从紧货币政策”的终极武器。这一判断在充满萧条确定性的2009年显得更加具有实际意义。说到底,2009年是“失望之冬”还是“希望之春”,全在于本土CFO们对于企业金融的运用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