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企业隐性知识共享障碍与规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企业隐性知识共享障碍与规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隐性知识共享在知识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隐性知识有效共享障碍因素,并提出了促进隐性知识共享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 隐性知识 共享 障碍 规避

一、企业隐形知识共享的意义

隐性知识又称为不可编码知识,是深植于个体及其心智模式、难以编码及沟通的知识,具有高度个人化、难以规范化的特点。知识共享,是指个体知识、组织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手段为组织中其他成员所共享,同时,通过知识创新,实现组织的知识增值。对于企业而言,隐性知识及其共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隐性知识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显性知识能够进行编码,容易沟通与共享,因此也极易被竞争对手学到。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显性知识难以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而隐性知识是不能或难以编码的、隐藏于个体内部,主要体现为个体所涉及的专业经历、经验、专业诀窍或个人不愿外露或无法明示的知识。同时,隐性知识的获取往往是个人工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是长期实践的结果。与显性知识相比,它具有隐含性、积累的长期性等特点,不容易被复制和模仿,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2.隐性知识共享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源泉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而科技创新离不开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共享为企业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基础,因为企业的隐性知识主要源于工作实践,它包含了人们对各种问题的感悟和直觉,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索和判断,一旦这些感悟和思索被激发,并通过某种机制在企业员工之间流动和传递、交流和共享,就会更加明晰、更加丰富起来,从而产生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

人才智力资源是满足知识经济的主要因素,而高素质的员工具有特别的专业知识,则是竞争成功的关键所在,隐性知识共享能帮助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文化水平,从而提高员工素质。

4.有助于培育团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因为个体的经验、知识和智慧都是相对有限的,而一个组织团体的知识是相对无限的,如何使一个组织的所有成员交流共享知识是知识管理达到最佳状态的关键。对于一个组织或者企业来说,只有隐性知识的充分共享才能重塑企业竞争力,组织内部个人和集体的创造力才有可能得以提高。同时在隐性知识的共享过程中,可以培育团队的合做精神。

二、企业隐性知识共享障碍的机理分析

L・Nonaka和H・Takeuki认为知识经过社会化、外在化、结合化及内隐化的过程,使知识从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不断循环流动,形成知识螺旋,最终演变成整个组织知识。在这一转化并形成知识共享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隐性知识本身原因

隐性知识本身就具备难以共享的特性,因为隐性知识是指建立在个人长期经验、教训积累的基础上并高度个性化的意会知识,如人的价值观、信仰、预见性、经验、技能、能力等,它深深植根于个体的行为本身,植根于它赖以形成的环境与情景之中,难以用语言、图表或数据明确表达,其传递主要依靠传授者的演示和学习者的揣摩,这就决定其不易大规模被积累、储藏、传播与学习,而知识的表达、收集、存储、传播既是知识共享的前提,也是知识共享的内容。

2.员工原因

(1)心理原因。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被认为是个人价值的体现,与其在公司中的地位和待遇紧密相连。通常员工靠其隐性知识来体现自身价值,如果把知识传授给他人,就会影响他们工作的稳定性和个人利益。所以,员工不会主动将自己的隐性知识与他人分享。这就是隐性知识占有方的独占性,它阻碍了隐性知识的共享。同时,隐性知识接受方的抵触性也会阻碍隐性知识的共享,因为企业中促进知识共享的最有效方法是培训,但许多员工却误认为接受培训则说明自身能力不足,而往往是那些知识丰富的员工才明白培训的意义,乐于积极报名参加培训。这样,组织群体的知识共享便无法开展。

(2)能力原因。由于员工的能力原因,很多员工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知识。同时由于沟通的方式不畅,许多员工不能够进行很好的交流,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难以明确的被他人观察、了解,他们也无法用言语表达或者只能用言语进行部分表达。

3.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文化能够决定知识管理的成败,如果企业的成员对于分享与合作持开放、信任的态度,知识管理尤其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的推进较容易取得成功。隐性知识是深藏于人们头脑、心理和行为之中的抽象性、逻辑性、经验性或技能性的知识,因而其共享和传递是无法通过外力实现,它是非强迫性的,更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越强,就会对员工的行为产生越大的影响,因为高度的共享和强度在企业内部创造了一种很强烈的行为控制氛围。企业员工对自己应该干什么,怎样干都十分清楚,企业文化对他们的影响相当深远,强劲的企业文化会提高员工行为的一致性。此外,强文化的一个特定效果是降低企业的流动率,在强文化中,组织成员对于组织的立场有着高度一致的看法,这种目标的一致增强了内聚力、忠诚感和组织承诺,这容易打消员工离开组织的念头。知识管理需要相对稳定的公司环境,如果员工队伍保持相对稳定就会容易些、有效些。

4.组织体制原因

受企业传统组织体制制约。大多数企业金字塔式的组织体制中层次太多,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这使企业内部沟通很难跨越层次鸿沟,阻断了隐性知识源面对面的交流,也缺少各种合适的交流场所和环境。

三、企业隐形知识共享障碍的规避

1.组建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

根据企业的特点,设立相应的知识主管和知识经理等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对企业内外知识的管理,培养企业创新能力和集体的创造力,采取相关技术,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软件技术等来大大促进隐性知识创造和传播的速度及效率,从而组建专门的知识管理体系。这种知识管理体系具有以下功能:减少知识中间流通环节,减少知识的扭曲和衰减;消除企业人员之间知识交流的障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相关手段、方式,促进隐性知识的创造和传播。

2.激励措施

良好的团队内部激励体系,能促进和激励员工加强互相之间的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员工将个人隐性知识不断地转变为团队中的共享知识。团队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采取平衡高效的组合激励措施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鼓励隐性知识的流动、转化、共享和创新等。团队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共同目标将员工以强大的精神动力团聚在一起,激发团队中的员工为团体的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另一方面通过构建物质利益驱动的报酬机制,建立“按知识贡献分配”的激励制度,来体现团队对其员工所做贡献的公平的报偿。员工在精神动力和报酬机制的驱动下,乐于发掘自身潜能,致力于把对实现共同目标有价值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员工积极地贡献隐性知识,在获得相应的物质收益的同时,也将获得团队的认同感。同时员工个人在激励机制下,会进一步自我超越,学习其他员工的知识,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这对员工个人的发展也是大有益处的。

3.沟通渠道

加快创造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传播交流方式,为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提供一个良好的渠道。

将隐性知识逐步编制成操作规范、业务指南和员工手册等工作文件形式以加快员工隐性知识交流与共享的速度,扩大交流与共享的范围;根据不同情况,可以考虑用语言、文字、图像、数据和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等对隐性知识进行编码使隐性知识显性化;熟练员工和专家的许多操作技能、诀窍和心智经验等很难用语言或文字准确、全面地表达出来,需要通过观察、模仿和不断实践才能实现交流与共享。

企业可以创建各种适合的条件,通过依靠员工言传身教的方式来传播与共享隐性知识。如召开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议,有关员工和专家等就一些特定项目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和技巧等。将拥有特殊知识与能力的一些人组成各种项目小组、任务小组等,让这些小组的成员在互动场所中,彼此充分交换想法、经验和相互启发,实现交流与共享,并创造各种新知识。

4.建立适当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激励员工通过组织的学习,不断获得知识资源,更新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组织,它提倡的是组织的学习和交流,充分发挥知识团队的高效率。这样的组织,为挖掘、交流和共享隐性知识创造了条件,它使企业的各层次的员工在组织学习中面对面地相互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把属于个人拥有或未被认识的隐性知识发掘出来,并在组织中传递和转移,从而达到隐性知识共享的目的。

信息网络使信息传递方式由阶层型变为水平型,因此要求与此相连的管理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型变成扁平的、弹性的和有机的矩阵网络型。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有利于知识尽可能自然地流动,避免了知识的流失和信息的失真,有利于发挥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创新人员及时正确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5.营造知识主导型的企业文化

知识管理首先要求企业文化必须是共享型文化,使每位员工都认为贡献知识和与人分享知识是一种自然的行为。要求企业的知识管理者要拥有鼓励知识共享的理,积极为企业营造出共享学习的宽松环境;要求企业有完善的、以知识共享和创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对知识共享和创新的行为要有相应的客观评价标准;要求企业员工摒弃传统的竞争观念,建立以合作促竞争,以竞争促合作的关系,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要求企业把个体创新与团队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共享的团队精神并不排斥个体创新,真正的团队精神是以大规模的个体创新为前提的;要求共享与交流不仅在具有相同知识结构的人员之间进行,更应倡导拥有不同知识结构的成员之间进行共享与交流。

企业文化应树立(人本主义)价值观,对于知识创新的主体――人的管理必须更加符合人性。企业管理者应该:第一,尊重人的创造性、人的人格和人的基本权利,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新能力;第二,要把知识创新作为企业真正的管理目标和管理对象;第三,企业应实施人才战略。人尽其才的前提是人各有才,关键在于因人施教,因才施用。

6.加速知识转移路径

有多种方法促进转移知识这个过程,包括书面、口头和可视化的报告,实地参观,人员轮岗和教育、培训。各种研究报告是最普遍的知识转移的工具,可以总结论述事件、重要过程和方法,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专门参观可以简单了解政策、实践方法和制度。但由于隐性知识的个体差异性、过程性、难以模仿性等不确定的特性,复杂技术或管理方法的细节内容很难通过这两种方式交流,因此,人才培养和流动是隐性知识转移的更有效途径。除人才流动之外,教育和培训也是积聚和释放知识的强有力方法,在运作过程中关键是要把教育培训与实践应用密切结合,采取具体措施保证受训者实际应用培训知识。

四、结语

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知识共享尤其是隐性知识的共享在知识管理中占据着重要

的地位。但隐性知识的有效共享存在许多障碍因素,企业只有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实施相应的共享模式,知识共享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Polanyi,M.Knowledge and Being,NewYork,Routledge,1962.

[2]郭延吉:组织中的隐性知识的共享[J].理论与探索,2004(2)

[3]鲁若愚陈力:基于合作与分享的创新知识管理模式[J].中国科技论坛,2003(7)

[4]宁艳阳常立农:隐性知识的传播与共享[J].科技管理研究,2004(6)

[5]唐兴华: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途径[J].企业研究,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