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例谈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例谈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非智力因素包括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心态等,它们是促进智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精神力量.教育学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我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也体会到,必须把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注意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动力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围绕“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这个课题,我校进行了为期3年的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自觉获取数学知识

由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乃是他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所以教师既要经常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以培养他们的间接兴趣,又要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饶有趣味,以激发他们的直接兴趣.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因为学生对学科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特别大,所以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刻苦学习,还要时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让学生动手实践

建构主义指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从而有效地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新知识点.

【例1】 轴对称概念的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设计了如下几个步骤:

(1)操作实验.

①让每位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张纸对折;②在上述对折纸的其中一面画上图案(可简单些);③把上面图案剪下来(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④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得到美丽的图案.

(2)观察思考.要求学生观察剪得的图案与教材中图12.1-1的图形,并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小组交流.各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派代表发言,回答上面思考题.

(4)揭示本质.师生共同揭示“轴对称”图形概念的本质,并给出定义.

由此可见,学生在思辨中形成知识,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在体验中获得成长.此案例说明教师使用了非智力因素去激发智力因素,创造了一个我们所希望的最优化教学情境.

2.展开数学美引趣

数学的美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美育材料,作为数学教师要把这样的美变成学生情感素质的一部分.日常教学应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使学生在美感的激发下,产生浓厚的数学兴趣,以良好的心态,愉悦的心情去思考问题,使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发展,激发学生探索这些美的科学规律和源泉,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例2】 如图1,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3),B(3,1),C(1,2).

(1)把三角形ABC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所得的三角形A1B1C1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图2)

(2)把三角形ABC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所得的三角形A2B2C2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图2)

这道题实质上是考查学生对教材(七年级下册P51)中所归纳的“点的平移”规律的灵活运用.同时也告诉学生:平面图形的平移可以转化成图形上点的平移.这样,问题的解决就相对容易了.

数学以高度抽象、极其简洁的形式和思想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容美.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杂乱无章的客观现象中抽象出数学理论,用简单、清晰的数学形式来表达,反过来再去解释、处理更多的客观事物和现象,这就是数学的简单美.例2告诉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作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在多种解法中选择最简单的解法,逐步养成一种追求简单美的品质.

二、磨砺意志,让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意志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苦下功夫,锲而不舍,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成果.据此,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设置一定的障碍,有意识地磨炼学生的意志.设计的提问或练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定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3】 在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人教版)一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设计了如下探究过程.

1.复习旧知(为新课铺垫)

师:请同学们口算方程(x-3)(x-4)=0的根.

生甲:这个方程有两个根:x1=3,x2=4.

师:请同学们把上述方程化成x2+px+q=0的形式.

生乙:上述方程可化成:

x2-(3+4)x+3×4=0,

x2-7x+12=0.

2.设置目标1,让学生探究形如x2+px+q=0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一次项系数(-7)和常数项(12)与它的两个根(x1=3,x2=4)有什么关系?

生丙:3+4=-(-7),3×4=12.

师:如果给出一元二次方程x2+px+q=0,它的两个根分别为x1,x2,你能写出这两个根与一次项系数p和常数项q之间的关系吗?

生丁:x1+x2=-p,x1・x2=q.

3.设置目标2,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形如ax2+bx+c=0(a≠0)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师:如果给出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2x2-3x+1=0,那么它的两根的和、积与系数或常数项有类似关系吗?

(众生解这个方程得两个根为x1=1,x2=12,并观察得

x1+x2=32=-(-32),x1x2=12.)

师:同学们能用数学语言表述这个方程的两根的和、积与系数或常数项之间的关系?

众生:方程2x2-3x+1=0两根的和等于一次项系数(-3)与二次项系数(2)的比的相反数,两根的积等于常数项1与二次项系数2的比.

师:如果给出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那么你能表述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吗?

(学生根据求根公式进行演算,得出x1+x2=-ba,x1+x2=ca.)

4.学生归纳发现,得出结论

众生:两根的和等于一次项系数与二次项系数的比的相反数,两根的积等于常数项与二次项系数的比.

5.尝试练习,检验效果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下列方程两根x1,x2的和、积:

(1)x2-6x-15=0;(2)3x2+7x-9=0;(3)5x-1=4x2.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P41例4)

“教学生解题是意志的教学.……如果学生在学校时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波利亚语).因此,教师进行适当的解题训练,既培养学生的意志,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如慌张、挫折感、悲观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而对数学学习.

【例4】 在八年级上册因式分解(人教版)一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明辨各方法的适应范围,设计了如下一个题组供学生训练:

(1)x4-4x2;

(2)a6-b6;

(3)x4-13x2+4;

(4)a2-2ab+b2-c2;

(5)(a+b)c3-(a2+ab+b2)c2+a2b2.

当学生做完上述几道题后,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共同归结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一提”、“二套”、“三分组”(或“三交叉”),直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当然,几种方法可在同一题目中交替使用.由此,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