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条件下的人口战略问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主线,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做的好与不好对我们国家影响很大。而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人是执行者,是关键,但是,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会严重影响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执行效果。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条件下的人口战略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使经济发展方式得以成功转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产业升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主线,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做的好与不好对我们国家影响很大。而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人是执行者,是关键,但是,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会严重影响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执行效果。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条件下的人口战略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使经济发展方式得以成功转变。
一、人口老龄化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1、影响劳动力的供给结构
近年来,我们国家劳动力“老化”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一是我国劳动力的平均年龄比较高。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42岁多,而欧盟为37岁,美国为33岁,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则为23岁,都比我们国家年轻的多,而据预测,未来,我们的劳动力的平均年龄还要增加。二是青年劳动力少,中老年劳动力多。据专家测算,2012年,34岁以下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比重为25.6%,45-64岁之间的劳动力则占36.3%。而到了2020年,34岁以下的劳动力占比则减少到了12.1%, 45-64岁之间的劳动力占比则增长为43.1%。
2、加大社会运行成本
据测算,老年抚养比和GDP的增长呈现反相关关系,这说明,随着老年抚养比的增加,政府要花更多的钱来解决社会养老问题,该往生产上投资的钱,要往老龄化社会分流,所以,会影响到GDP的增长,因此,老龄化是一个高成本的社会。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支出会逐渐增加;二是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医疗保障支出也会逐渐增加。根据有关专家统计,我们国家老年人的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是在职人员的3-5倍,而在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上海,老年人的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已经占到医疗总费用支出的三分之二。据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支出将占到GDP的3.06%,2030年更是占到了8%-9%。三是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我国社会服务支出也会逐渐增加,如免费乘坐公交车的支出等。
3、消费需求下降且结构改变
人口的年龄结构,决定了他的消费倾向。国际经验显示,如果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均消费支出是1, 则0-14岁人口的人均消费支出是0.6,65岁以上人口的人均消费支出是0.8。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和出生率的下降,我们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会越来越高,消费需求也会逐渐下降,而且消费需求结构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减少,象服装、电脑、汽车以及住房等。二是对服务方面的需求大幅增加,象生活、保健、护理、文化等。这就要求未来我们的第三产业要向老年家庭服务业、老年医疗保健业、社区服务业等方面发展,这些产业技术含量都很低,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创造出很多的就业岗位。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1、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的需求减少
我们知道,我们的工业都处在产业微笑曲线的下面,咱们要向两端发展,要向前端的知识经济,后端的服务经济,要向制造业高端发展,那么就要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马克思100多年前在《资本论》里就讲了,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不仅会叫新增工人减少,而且会叫在业工人失业,也就是说,会对劳动力形成“挤出效应”,导致就业增长率下降。因此,未来我们国家的就业压力会不断加大。
2、对高素质劳动力需求增加
(1)产业升级使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
我们国家的工业要想产业升级,实现“高端突破”, 必然会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根据我们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城市求职比率情况的调查,2004―2010年,所调查的所有城市的专业技术人员都长期供不应求,求职比率都在1以上,而在2011年,高级技术人员的求职比率更是超过了2。在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比较好的沈阳市,高级技术人员的需求呈爆发性上涨,求职比率由2003年的1.71提高到现在的5.90,而高级技师在2005-2008年期间,求职比率更是达到了7以上。可见,随着我们国家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是越来越多了。
(2)服务业的发展也使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增加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到了工业化中后期,对为企业经营活动服务的生产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生产业也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生产业包括很多方面,主要包括有: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等产业。根据专家的测算,生产业的就业弹性,2005年只有0.143,到2008年增加到0.278,创造的就业不多,但也是逐年增加的,且需要的主要是高素质劳动力。有关专家对未来几年我国生产业中需要的高素质人员数量做了测算,2015年需要5935.826万人,2020年则增加到了6079.948万人。
3、需要引导人口向城镇迁徙
当前,我们国家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导致农村人口多,城乡收入差距比较大,所以,大力发展城镇化,将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扩大消费需求
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消费的理念和水平是不一样的,一个城市人的消费是一个农村人的2.7―3倍。有资料显示,2009年,在全国消费品市场中,占全国总人口53.4%的农村人口消费所占份额仅为32.1%,而占全国总人口46.6%的城镇人口消费所占份额却为67.9%。据专家测算,在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所以,将农村人口迁徙到城镇可以扩大消费需求。
(2)可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农村人口迁徙到城镇,要住房,要工作、要出行等等,都需要投资。据专家测算,每增加一个城市居民,需要新增5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增加6.5万亿元的投资。根据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的测算,如果我们在20年内把1.4亿农民工市民化,平均需要国家每年建设650万套保障性住房,可以创造出2000万个就业岗位。
三、政策建议
1、实行“有弹性”的计划生育政策
由于我们国家劳动力老化,青年劳动力规模不段萎缩,急需补充新生劳动力。但是,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人口受教育年限的提高,生育意愿普遍下降。所以,可以实行有弹性的计划生育政策。比如:在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受教育程度也比较好的城市,象北京、上海、天津和武汉等城市,可以允许有条件地生育第二胎,实行“有弹性”的计划生育政策。再比如:现在“双独” 的二胎政策已经实施了,那么,对于“单独”家庭、有特殊贡献的家庭,也可以适当的松动,允许生育二胎。
那么,这样会不会出现人口大规模增长呢?我们说不会。因为,第一,受教育年龄提高会导致生育意愿下降。有关专家做了一个测算,平均受教育年龄和出生率呈现一个反相关的关系,大家也都看到,受教育程度越高,他越不愿意生,生育意愿下降;第二,养育费用高。两夫妇挣钱,有一个人的钱都给孩子花了。第三,城镇化水平提高会导致生育意愿下降。农民工进城之后,即使有些人还在多生,但是随着他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思想意识的改变,也逐渐出现了自我控制能力。
2、大力发展教育
(1)努力做好高中教育的普及工作
经过我们国家30多年的“普九”工作,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在不断的提高,受教育年限在不断的增加,可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200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38年,而美国为13.63年,日本为12.90年,相差4―5年。但是,提高受教育年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找到的历史数据来看,我们国家用了大约30年的时间,劳动年龄人口的受教育年限才从6.04年提高到8.38年,美国从11.04年增加到13.63年,也用了40多年,所以我们还要努力做好高中教育的普及工作,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受教育年限。
(2)大力发展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
我们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大国最缺的就是熟练工人,然而我们的教育却和我们的经济发展要求不相匹配,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应试教育,是高等教育,车钳磨铣刨焊的工人是很缺乏的。很多职业教育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没等毕业,企业就去抢,供不应求。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它们的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它们的生源,努力解决我国的技工匮乏问题。在这方面,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改变当前不合理的教育投入比例,教育经费要向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倾斜。有数据显示,1997-2006年,我国教育经费从2532亿元增加到9815亿元,保持了每年增长16.2%的速度,但教育经费在分配时却向普通高等教育倾斜,在这10间,普通高等教育经费平均每年增长25.1 %,而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教育经费增长每年仅为4.3%和7.7%。结果,职业教育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技术工人短缺,造成“技工荒”,而普通高等教育却一味的扩张,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还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二是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学生在学习中还可以到企业实习,毕业后可以直接到企业就业,可以说,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就业的有效对接。
3、创造“人口布局红利”
何为人口布局红利?就是我们改变人口的布局,把更多的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使城市化率变的更高,来解决我们的内需问题,解决我们的经济发展动力问题,这个调整过程,就是人口布局红利实现的过程。具体该怎样实现“人口布局红利”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订人口布局战略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国家的劳动力基本上都是因为经济利益而自发的流动的,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然而当前,我们国家大力发展城镇化,所以,未来,我们国家的人口将会大规模的流动,因此,政府有必要制订人口布局战略,指导人口合理、有序的流动。各个地方可以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情况以及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等方面的情况,对该地区的人口规模以及人口分布情况做一个规划,指导人口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还要防止“农村过疏化”、 “过度城镇化”等问题的发生。
(2)制订配套改革方案
我们国家是二元经济体制,要想保证城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让人口自由流动,就需要进行配套的制度改革,消除制度障碍。比如: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等。只有这样,农民才可能自由的流到城市,才可能把农村的土地、宅基地变现,也才可能获得与城市人口一样的教育机会、就业机会以及医疗保障水平等福利。
(3)加强社区规划
社区规划的好,可以安置进城农民就业,可以让很多城里人居家养老,所以,我们要加强社区规划。首先,要制订社区规划,根据进城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让进城农民有房住、有工作。其次,鼓励发展社区产业,包括服务业,对于适合社区的产业项目,在政策上、融资条件上、税收减免上等要给予扶持,力争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三,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一方面,要对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或部分有偿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另一方面,要提供就业信息,使可就业的社区居民尽可能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