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允文允武“淳于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允文允武“淳于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编赣剧《临川四梦》中的淳于棼是个独特的艺术形象,在表演美学上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他不仅体现了个人人生价值的追求,也体现了人在世俗中难以摆脱的各种羁绊。在赣剧行当中,这个人物由文武小生饰演,同时跨正生老生的行当,允文允武。戏曲程式中的武功在该剧中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武艺高强,还是表现人物剧烈的内心活动的必要手段。这个人物的塑造很好地体现了赣剧这个剧种塑造人物的独特的艺术手段。

关键词:赣剧;文武小生;程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028-02

我从事赣剧表演艺术的学习,一开始学的就是小生行当。十几年来,在舞台上塑造过不少的古今人物形象,有传统戏中的许仙、罗成等,也有新编戏中的乔炳璋、淳于棼等。

与京昆等剧种行当划分有所不同,在赣剧九角头中,生行只有老生、正生、小生,不分文武。这固然说明赣剧行当划分不如京昆那般细化,但是,对演员综合能力的要求却较京昆更高,要求一个演员允文允武,一专多能。这其实有时候也给演员塑造角色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新编赣剧《临川四梦》中的淳于棼,正是这样一个必须文武兼备才能胜任的角色。

为纪念汤显祖诞辰460周年,2010年夏,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精心打造了一台新编赣剧《临川四梦》,同年11月,这台戏参加了由教育部、中国文联、上海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演出,获得观众和专家的好评。

赣剧《临川四梦》的构想比较新颖,编剧黄文锡老师从四本戏中各精选了其中最精华,最能代表汤翁思想的内容连缀成篇,即《紫钗记》中的“怨撒金钱”、《南柯记》中的“南柯梦寻”、《邯郸记》中的“魂断黄粱”、《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四折戏各自独立,又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我有幸在《南柯记・南柯梦寻》中饰演淳于棼。《南柯记》取材于唐传奇《南柯太守传》,剧写弃官归家的游侠之士淳于棼,落拓寂寥,终日借酒遣怀。在一次醉梦中,淳于棼被邀请到槐安国并被招为驸马,后任南柯太守,在享尽荣华富贵的同时,也在南柯郡作出一番政绩,深受地方百姓拥戴。然而,就在此时,公主驾薨,淳于棼被召还宫中,加封左相。他权倾一时,无度,终于被遗返乡,一场美梦就此结束。但淳于棼依然沉浸在梦境之中,竟到槐树下寻梦,证得梦中之事皆为事实,特别是见着妻子瑶芳公主的坟时,禁不住恸哭不已,后见着亡妻,又忍不住抱持亡妻,不忍撒手。此时,契玄禅师一记当头棒喝,淳于棼幡然醒悟,立地成佛。

接到饰演淳于棼的任务,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在戏曲舞台上的演出以《牡丹亭》最多,其次为《邯郸记》和《紫钗记》,《南柯记》是最少的,可以借鉴的东西不多。而且淳于棼的性格是多角度、多层面的,再加上他文武双全,梦中经历复杂,而且有很大年龄的跨度,要演好他,必须要有小生、老生和武生的功底。所以想塑造好这个人物对我来说是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接到这个任务后,我反复琢磨,仔细研读剧本,借鉴有限的资料,为自己塑造好这个人物树立信心。剧本着重表现的场景是淳于棼梦醒之后寻梦的过程,虽然只有一场戏,但是人物的心里活动极为丰富,有梦醒时的精神恍惚,有沉浸于梦中的遐思,有对槐安国臣民的怀恋,有对荣华富贵和权势的留恋,更有对瑶芳公主刻骨铭心的痛悼。这些心里活动呈现在舞台上,主要靠演员激烈的外部动作来表现。为了演好淳于棼,我仔细梳理了人物的心理线索,理清表演层次,主要在“魂”、“情”、“技”、“新”四个字下功夫,把所学所思所悟通过文武小生的唱、念、做、打的综合来表现。具体说来就是:“魂”,即充分发挥赣剧小生的唱腔抒情性强的特点,把表现人物情绪和剧中所用的画外伴唱和谐地融为一体,塑造出人物形象的灵魂;“情”,即使用细腻的表情动作,吸收话剧和影视的表演特点化为己用,表现出被遣送回人间后的淳于棼,追忆以前在蚁国的往事以及幻觉中遇见逝去的妻子瑶芳公主,想起往日恩爱,倾吐一腔思念爱恋,体现出夫妻难舍难分的感情。“技”,即重点突出剧中的武功技巧方面,用“文戏武唱”的原则来把握全剧的表演。淳于棼在剧中是个落魄之士,既有文采,又有武功,虽然没有打斗的场面,但人物的心理波澜靠外部动作表演,一把宝剑成为他宣泄情绪的最好道具。“新”,即围绕剧中人物,在表演中融入的舞蹈元素,突出了表演的新颖感。综合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充分发挥文武小生的文功,表达人物的不同内心感情

文武小生的“文功”主要是指唱和念的功夫。唱得清、念得明,这是作为一名小生演员首先要具备的素质,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淳于棼身为当朝附马、相国大臣,又当了南柯郡二十年的太守,可以说是权倾朝野,而后来被遣还人间梦醒之后又是一切如旧。塑造这个人物时,在戏的前半部分,唱、念方面我基本上追求一种明快、清新、刚健的效果,尽量唱出韵味,念出气势。如剧中淳于棼梦醒后与山鹧儿说自己出外二十年了,有段唱词是这样的:“俺也曾大槐安国宦游半生,娶瑶芳公主绝代佳人。封太守治理南柯郡,舒展俺英雄身手豪杰胸襟。”作曲程烈清老师在这里用的【老拨子正板】恰到好处,我要求自己把这段唱腔要唱得奔放、豪情满怀,以表现他此时仍沉浸于梦中的心情。这段唱后,音乐转入轻柔,淳于棼抱山鹧儿肩同坐,用一大段的念白,绘声绘色的描述在南柯郡当太守时的风景和人情,在这里除了借鉴话剧道白和评书艺术之外,还特别突出强化了节奏感,比如念到:“男女分行,笑脸生春。凡是田头相逢,老少交头一揖,何止尽善尽美,且是兴让兴仁。”节奏逐步加快,情绪逐渐加强,最终落到:“嘿嘿,好一座武陵仙境。”把淳于棼意得志满的神态充分地表现出来,从而把整体情绪推到了一个高潮。而到戏的后半部分时,因为随着对蚁穴的不断挖掘,对梦境中的情景越来越清晰,对公主的思念之情愈加迫切,情绪越发痛苦激动,难以自制。特别是公主幻影出现后,再也控制不住,泪似倾盆。这时曲调采用的是悲壮激越的【上江调】:“人如见,泪似倾,叫芳卿恨不同棺共茔!想当初你呕心沥血来助政,共苦同甘二十春。一朝病逝裙带断,我安身立命失依凭。终被驱遣遭不幸,难忘夙昔无限情!受凄凉叫不的你芳名应!”我在结合表现人物内心压抑和痛苦时,极力调动自己对声音的控制和把握能力,把这段处理得感情沉重中又富于激情,力争使演唱达到刚柔并济、声情并茂的效果。

二、充分发挥文武小生的武功,展示人物在剧情不断变化中的表现

文武小生的“武功”主要是做和打的功夫。动作干净利落、精准得当也是对文武小生的基本要求。作为赣剧艺术的一个优良传统,文戏武演也是《南柯梦寻》这出戏的一个突出特点。全剧中虽然没有如《血洒汴梁》等传统戏中两军对阵、戈矛相对的场面,但“武”的成分仍然不少,成为塑造淳于棼这一人物的另一重要手段。为了突出淳于棼对公主的不舍和对命运的不甘屈服,我在戏里特别运用了长绸、长跪步和剑舞。长跪步运用在公主隐去后,对天呼唤公主名字,原地跪步三圈之后接耍剑舞,这段剑舞是全剧的最高潮,也是淳于棼所有的情感宣泄,因此对演员的要求很高。既要动作娴熟,又要富有激情和节奏。基于多年刻苦练习所打下的武功基础,我努力在表演中结合塑造人物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相关程序,流畅自然、精准刻画出人物剧烈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

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观众来看戏,就是抱着欣赏赣剧艺术美的目的而来的。所以在《南柯梦寻》这样一出剧目的舞台实践中,我没有简单地照搬传统表演程式,而是有所创新。

在这出戏中,我在继承前辈成果的基础上,有一段重要的程式创新。当瑶芳公主幻影出现后,导演谢平安利用公主身上的红色长绸,为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舞蹈身段和表演。这段长绸舞既增加了观赏性,极好地表现了淳于棼和瑶芳公主的爱情,同时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淳于棼对公主旧情难忘以及难分难舍之情。这场戏,不但使观众在视觉欣赏方面能得到更多的满足,我对人物的立、走、跪、转等动作也都进行认真规整,尽量使这些动作能表现出人物的内心状态。赣剧中小生使用长绸,这是第一次。算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吧。

这次演出实践,我深深认识到,戏曲表演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还应吸收借鉴各种有益的艺术元素,还要关注当代观众的审美情趣。当然,这种创新和发展,不是割断文化传统血脉的、为了现代而现代的畸形创新和发展。作为一名文武小生演员,应该在这种艺术氛围中去努力适应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状态。实际上,这也就是一种现代戏曲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