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介绍了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在防治措施上提出了选用“三稻”良种、采取“三不”措施、选择“三适”的栽培密度、合理施用“三肥”、科学管好“三水”、补救措施喷好“三药”等内容。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136-02

2013年9月10日,对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官亭镇张祠村调查发现,该村种粮大户李世保种植的113.33 hm2水稻中,有2%的稻蔸和1.92%的稻株被“云雾笼罩”(田间只见零星症状)。水稻植株被“云雾笼罩”,即出现的云纹形斑块为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的发病症状。水稻纹枯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1-5]。其病原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无性态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6-10]。纹枯病在南方稻区危害严重,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下面就其症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大田防治建议。

1 发病特点

1.1 “三强”[1]

1.1.1 菌量优势强。据有关资料介绍,前茬水稻发生纹枯病的稻田,收割后残留在田间的菌核数量,一般田块在150万粒/hm2以上,菌核量大的田块达到1 200万粒/hm2,少数田块高达1 500万粒/hm2以上。

1.1.2 菌核生活力强。据相关资料介绍,在种植各种不同冬作物的稻田中,其越冬的菌核在土表下9.99~26.64 cm的存活率为88%左右,在土表的存活率能够达到96%以上,远高于种植冬作物的稻田。

1.1.3 应变能力强。在初春灌水耕耙后的稻田里,其越冬的菌核即可发挥“飘浮”的特殊本领,飘浮于水面;在插秧后的稻田里,菌核即可发挥“附着”的特殊本领,附着在稻株基部的叶鞘上;随着稻株分蘖数的增加,病菌即可扩繁,致使病菌数量迅速增加;浮沉在水中的菌核,遇中温高湿条件,萌发长出的菌丝,在叶鞘上延伸,并从叶鞘缝隙侵入叶鞘内侧,先形成附着胞,再通过气孔或直接穿破表皮侵入稻株[7-10]。为了不被及早发现病菌侵略稻株的目的,其在暴露目标之前,即可发挥“潜伏”的特殊本领,在稻株组织内潜育1~5 d;为了避开风吹,病菌还可发挥“飘流”的特殊本领,向下风的田角飘流。

1.2 “五多”[2]

1.2.1 多颜色菌源。致病的菌丝融合群是AG-1、AG-4、AG-Bb(双核线核菌),其中AG-1占95%以上。AG-1、AG-4的菌丝生长速度和菌核开始产生扎“根”所需时间较快,而AG-Bb较慢。在PDA上,23 ℃下,AG-1、AG-4、AG-Bb的菌落分别呈浅褐至深褐色、浅灰褐色、灰褐色,其菌核分别呈深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较扁平的不规则形、灰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其菌核形成时间分别为3、3~4、3~4 d;此外,AG-1的菌核较紧密;AG-4的菌核疏松,相互聚集;AG-Bb的菌核大小较一致。

1.2.2 多场所越冬。病菌的越冬形式主要有菌核、菌丝,越冬场所有土壤、病稻草、杂草残体以及其他寄主作物。

1.2.3 多次数循环侵染。病原菌在稻田中越冬,为初侵染源。春耕灌水时,越冬菌核与浪渣、浮屑混杂漂浮在水面上,通过粘附稻株上进行侵染,并形成病斑[6-7]。邻近稻株由于接触病斑上的病菌而被侵染,从而导致病害蔓延。病部形成的菌核落入田中随水漂浮,进行再侵染[5-9]。抽穗前病部新生菌丝主要横向蔓延,抽穗后主要沿着稻株表面向上蔓延,导致叶鞘、叶片受侵染,孕穗至抽穗期侵染最快,抽穗至乳熟期单株病害向上蔓延最快[7,8-9]。晚稻田间的菌核是第2年早稻纹枯病的主要侵染源,早稻菌核是晚稻纹枯病的主要侵染源。

1.2.4 多途径传病。病菌主要以菌核、菌丝体的形式越冬。翌春后,在春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他杂物混在一起,水稻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时即可生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气生菌丝再次侵染邻近植株[3-5]。水稻拔节期,病情加重,病害向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早期落入水中的菌核也可引发稻株再侵染[5-9]。

1.2.5 多部位感病[3]。常表现在叶片、叶鞘、穗颈、茎秆感病。叶片感病时,病斑呈云纹状,边缘变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6-7]。茎秆感病的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断。穗颈感病时,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色,常不能抽穗;即使抽穗,其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6-8]。叶鞘感病时,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8]。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9-11]。

2 防治对策

2.1 选用“三稻”良种

根据南方各稻区的生产特点,在注重高产、优质、熟期适中的前提下,一是选用早稻良种陆两优996、株两优4024、金优1176;二是选种中稻良种C两优513、扬两优6号、C两优396、Ⅱ优498;三是选栽晚稻良种天优华占、岳优9113等品种。

2.2 采取“三不”措施

一是不留浪渣于田间,由于在上年(或在早稻田收获后种植晚稻时)发病田块里的浪渣中混杂有大量的菌核,在插秧前,采取人工打涝浪渣的办法,并将浪渣集中进行销毁,可起到减少菌源的良好效果[4];二是不留带病的稻草于田中;三是不留带病的杂草于田埂[12-13]。

2.3 选择“三适”的栽培密度

水稻纹枯病发生的程度与水稻种植密度的大小关系密切,即种植密度越大,发病越重。因此,选择“三适”(适当的株距、适宜的行距、适合的密度),可达到降低田间群体密度、提高植株间的通透性、降低田间湿度、降低发病程度的目的。

2.4 合理施用“三肥”

在科学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三肥”,即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可达到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的良好效果[13-19]。

2.5 科学管好“三水”

一是灌水应做到浅水分蘖、苗够露田、晒田促根;二退水应做到肥田重晒、瘦田轻晒;三是回水应做到前浅、中晒、后湿润。

2.6 补救措施喷好“三药”

可以喷施化学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一是使用井冈霉素。当前,井冈霉素仍是防治水稻纹枯病较理想的药剂,可用3%井冈霉素水剂2 250~3 000 mL/hm2,或5%井冈霉素水剂1 500~2 250 mL/hm2,对水1 125 kg/hm2进行喷雾防治;二是用12.5%氟环唑乳油450 mL/hm2防治;三是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300 mL/hm2防治[5]。

3 参考文献

[1] 丁晓丽,易红娟,孙雪梅,等.江苏沿江地区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其综防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2012(11):23-25.

[2] 李涛,路雪君,廖晓兰,等.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J].江西农业学报,2010(9):91-93.

[3] 周勇,王新林,龚校钢,等.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0(5):185-186.

[4] 王教利,苑克凡,苑兴业,等.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160,162.

[5] 石桥德,唐振宁,宾莉,等.打捞菌核对水稻纹枯病的控害效果[J].广西植保,2007(2):4-6.

[6] 杨治平.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中水稻主要伴生种种群动态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4.

[7] 孙俊波.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2(2):15.

[8] 刘长生,杨玉红.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10):1.

[9] 张传军.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01(7):23.

[10] 何峰.防治水稻纹枯病连续重发的具体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3(15):52.

[11] 王颍.水稻主要病虫害田间调查技术[J].农技服务,2013(5):498.

[12] 陆爱玲.田东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6):21.

[13] 孙永军,施保国.淮安市水稻纹枯病大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植物医生,2012(2):4:5.

[14] 池一泓.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福建农业,2013(8):31.

[15] 苏秀艳.浅谈水稻纹枯病及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3(13):6.

[16] 李全杰.如何防治水稻病虫害[J].农民致富之友,2013(13):68.

[17] 何潘功.科学理解和防治玉米纹枯病[J].河南农业,2013(13):30.

[18] 王琼.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措施[J].农技服务,2013(4):350.

[19] 马明轩.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