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080-02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它是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基本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高考数学科的命题原则是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了综合性。这就对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试卷的题型更新,更具有开放性。这同时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减少在这一方面的失分。

1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审题是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全面认识,对与条件和问题有关的全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它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审题能力主要是指充分理解题意,把握住题目本质的能力;分析、发现隐含条件以及化简、转化已知和所求的能力。要快捷、准确在解决问题,掌握题目的数形特点、能对条件或所求进行转化和发现隐含条件是至关重要的。

例1,已知sinα+sinβ=■,cosα+cosβ=■求tgαtgβ的值。

分析:怎样利用已知的二个等式?初看好象找不出条件和结论的联系。只好从未知tgαtgβ入手,当然,首先想到的是把tgα、tgβ分别求出,然后求出它们的乘积,这是个办法,但是不好求;于是可考虑将tgαtgβ写成■,转向求sinαsinβ、cosαcosβ。令x=cosαcosβ,y=sinαsinβ, 于是tgαtgβ=■。

从方程的观点看,只要有x、y的二元一次方程就可求出x、y。于是转向求x+y=cos(α-β),x-y=cos(α+β)。

这样把问题转化为下列问题:

已知 sinα+sinβ=■ ①

cosα+cosβ=■ ②

求cos(α+β)、cos(α-β)的值。

①■+②■得2+2cos(α-β)=■ ,cos(α-β)=■。

②■-①■得cos2α+cos2β+2cos(α+β)=■,cos(α+β)=-■。 这样问题就可以解决。

从刚才的解答过程中可以看出,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挖掘所求和条件之间的联系,这需要一定的审题能力。由此可见,审题能力应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2 培养学生合理应用知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知识包括函数、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数学思想包括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与讨论和等价转化等;数学方法包括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配方法等基本方法。只有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思想、方法,才能解决高中数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而合理选择和应用知识、思想、方法可以使问题解决得更迅速、顺畅。

例2 设函数f(x)=■-x 其中 >0

(Ⅰ)解不等式f(x)≤1;

(Ⅱ)求的取值范围,使函数f(x)在[0,+∞)上是单调函数。

解:(Ⅰ)不等式f(x)≤1 即 ■≤1+x,

由此得1≤1+x即x≥0,其中常数>0

所以,原不等式等到价于x■+1≤(1+x)■x≥0,即

x≥0(■-1)x+2≥0

所以,∞当0

当>1时,所给不等式的解集为x|x≥0。

(Ⅱ)在区间[0,+∞)上任取x■,x■,使得x■

f(x■)-f(x■)=■ -■-(x■-x■)

=■-(x■-x■)

=(x■-x■)■-

()当≥1时,

■-

又 x■-x■

f(x■)-f(x■)>0

即 f(x■)>f(x■)

所以,当≥1时,函数f(x)在区间[0,+∞)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当0

综上,当且仅当≥1时,函数f(x)在区间[0,+∞)上是单调函数。

在上述的解答过程中可以看出,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单调性等基本知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算、推理能力。

3 加强应用题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模式识别能力

高考是注重能力的考试,特别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考查的重点,而高考中的应用题就着重考查这方面的能力,这从新课程版的《考试说明》与原来的《考试说明》中对能力的要求的区别可见一斑。(新课程版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充满模式的,就解应用题而言,对其数学模式的识别是解决它的前提。由于高考考查的都不是原始地实际问题,命题者对生产、生活中的原始问题的设计加工使每个应用题都有其数学模型。如1997年的“运输成本问题”为函数与均值不等式;1998年的“污水池问题”为函数、立几与均值不等式;1999年的“减薄率问题”是数列、不等式与方程;2000年的“西红柿问题”是分段式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等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应用题的教学,同时要对应用题进行专题训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各种应用题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合理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重视解题过程的回顾,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数学解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

解题教学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通过回顾解题的教学来实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解题的回顾,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