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妙法除血栓,颅内无“问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妙法除血栓,颅内无“问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说起自己“头痛” 的经历,54岁的黄先生至今记忆犹新。一个月前,他的额头突然开始疼痛,而且不断加重,吃止痛药、用冰袋敷也不见效。十多天后到医院时痛点“转移”到了头顶,一阵又一阵的头痛让他坐卧不安,经过医院全力救治,疼痛又从头顶“往下”慢慢转移到了脖子,最后消失。整个发病过程恰如一个完整的“问号”。而随着黄先生的康复出院,这个“问号”也找到了答案――颅内静脉窦血栓

颅内静脉窦血栓是一种特殊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脑血管疾病的3.5%左右,死亡率高达10%~20%。引起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头面部感染、创伤、凝血性疾病等,如果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会加重病情。

核磁共振检查有助早期诊断

静脉血栓病情凶险,不容耽误。因此,当出现某些症状时,应尽早进行确诊治疗,否则易引发脑水肿、颅内高压、脑缺血或者出血性梗死,危及生命。

静脉血栓一般起病较急,常因眼鼻颜面部感染、脑膜炎、败血症、脑外伤、血液病、心脏病等病所致。

全身性症状:一般会出现不规则发热寒战、全身酸痛、萎靡乏力、消瘦等。

颅内高压症状:部分患者有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引起致命性脑疝的危险。

在诊断过程中,由于梗死的位置、形态和一般的梗死区别不大,静脉血栓极易与普通的脑血管疾病相混淆,可以根据核磁共振检查作出初步诊断。这是由于血管中血流速度的快慢反映在核磁共振片上的影像是不同的:正常人血管内血液由于流动速度较快,接受不到核磁共振发出的信号,因此拍摄出来的管腔呈现出黑影,这被称为“血管流空”现象。而静脉血栓患者血流速度慢,在共振片上血管管腔处会呈现一团白色的影像,据此可以认为 “血管流空”现象消失。

介入治疗,化险为夷

一旦诊断明确,就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口服抗凝药或者静脉内给予溶栓药物,但这2种治疗方法周期较长,疗效欠佳。目前提倡用“介入治疗”,这种“血管内治疗”可大大缩短溶解血栓的时间,提高效率,使闭塞的静脉窦迅速打开,恢复正常的脑循环。

介入治疗是在血管造影机的辅助下,将导丝从患者的股静脉刺入。由于静脉血的流向与动脉血相反,导丝将“逆流而上”,进入栓塞部位,最后再用导丝“碎栓”并注入溶栓药物尿激酶。手术几天后,头痛症状就会消失。不过,少部分被“击碎”的血栓易在颈静脉孔发生“交通拥挤”,这就是为什么黄先生手术后会觉得“脖子疼”的原因。但这种症状会很快消失而完全康复。介入治疗后,栓塞的复发率几乎为零,患者仅需在家中按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去门诊检查凝血功能即可。

因此,当出现慢性、持续加重的头痛,患者应格外引起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确保在第一时间得到高效、安全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