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与德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让学生在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的同时,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充满爱国激情的诗篇。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还我河山”的呐喊;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成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在让同学们慷慨激昂地朗读这些文章的同时,也要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比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真”“善”“美”
语文不仅仅要让学生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更要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让作品中的真善美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声情并茂地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
如《背影》中让人感动的父子深情;《窗》中临窗病友忍痛给他人带快慰和享受;《散步》中“我”作为中年人扶老携幼,表现出承前启后的庄严的使命感;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三、走出课堂,让学生把“爱”付之行动
“纸上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
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比如,教师节临的时候让学生每人送一句祝福给老师。班上有学生有了困难,组织学生对其进行帮助。
分数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我觉得培养一个善良、正直、懂得爱的人要远远比培养一个“高分低德”的学生有价值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