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艾玛尔与霍夫之“双雄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艾玛尔与霍夫之“双雄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久前,上海音乐厅上演了两场引人注目的钢琴独奏音乐会。这两场音乐会有几个相似点:首先,法国钢琴家皮埃尔·劳伦·艾玛尔(Pierre-Laurent Aimard)与英国钢琴家史蒂芬·霍夫(Stephen Hough),都是目前在国际乐坛享有美誉的中生代著名钢琴家;其次,在音乐会的曲目安排上,上半场以现当代的作品为主,霍夫甚至演奏了自己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下半场都安排了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彰显新锐和各自的特色。两位钢琴家在短时间内相继献艺,给了观众别样的欣赏和比较的兴趣。

艾玛尔与梅西安、利盖蒂、布列兹等当代音乐大师有很深的私交,并以演奏这些当代音乐,尤其是法国音乐而著名。形象敦厚壮实的他在音乐会的上半场,演奏了六首德彪西的前奏曲:《沉没的教堂》《精灵的舞蹈》《烟火》《月色满亭台》《水妖》《西风所见》,其演释风格明显不同于我们印象中的德彪西,比如以意大利钢琴大师米开朗杰利为代表的德彪西。艾尔玛没有过多强调色彩,而是注重作品结构,在感性的印象派中注入了更多的理性思维,这也许与他平时较多接触当代音乐有关,当代音乐大多理性重于感性。接着演奏的布列兹《第一钢琴奏鸣曲》,为艾玛尔的演奏风格找到了答案:他对作品中空间概念、结构概念的把握和解读,沉稳老到,别有一功——虽然我们不太习惯欣赏这样的音乐。在上半场最后演奏的利盖蒂三首练习曲《金属》《空弦》《华沙之秋》中,艾尔玛依然表现出了这样的特点。练习曲是利盖蒂钢琴音乐中的代表作之一,艾尔玛的演奏曾得到过利盖蒂本人的首肯。

如果说,演奏当代作品,评判的标准还难以完全建立的话,那么,演奏传统作品,就非常考验钢琴家的全面实力了。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向来是钢琴家的热门曲目,唱片版本如过江之鲫,现场演奏也多有所见,但艾玛尔演奏的《B小调奏鸣曲》,是真正感动我并让我为之震撼的,他将这首单乐章庞大乐曲的内在结构解析得既步步为营、条分缕析,又波澜壮阔、激情澎湃,技巧扎实辉煌,极富内在张力。艾玛尔似乎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法国钢琴家,而更像德国和俄罗斯钢琴学派的综合。

与之鲜明对比的霍夫,无论形象还是演奏风格,都颇具内秀的绅士风度。霍夫不仅是钢琴家,还是作曲家、作家、神学家,文化和音乐的综合修养非同一般。他的演奏注重情感的连贯通畅,气息抒情而又热情洋溢。上半场开篇的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就显示了他的这一特色。接着演奏的是他自己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断落的树枝》,由十六个短小、独立的部分组成,演奏时间约有二十分钟,主要表达的是“树枝在春天萌发,最终面临折损,再难以修复”,一种秋风萧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绪。音乐空灵而多变,表达了霍夫丰富而又神秘的内心世界。

霍夫这次演奏的斯克里亚宾“第四”“第五”钢琴奏鸣曲。在斯克里亚宾的十首钢琴奏鸣曲中,这两首是从传统走向当代的转型期作品,朦胧而又激荡“狂喜”,霍夫演来得心应手,一气呵成,令我对原本感觉有些苦涩的斯克里亚宾,有了新的体验,这是我此次音乐会的一大收获。

下半场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也许有艾玛尔的先入为主,而且又是那么的精彩火爆,与之对比,霍夫的表现稍微弱了些。可能这首作品不太适合霍夫的风格,是否仅仅是为了纪念李斯特而选择它?

感谢上海音乐厅,在短时间内上演了两场含金量如此高的钢琴独奏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