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朱红墨黛,相应成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朱红墨黛,相应成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今天,探究美术课程学习的本质,需要超越传统的教学认识论。 新课改以来,在课程目标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可以看出人们观念上的转变,更加贴近生活。这样以来很多老师在开什么课方面绞尽脑汁,因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我开了篆刻这一模块。篆刻这一模块和其他模块(如,鉴赏,绘画,设计等)相比较来说,在这一模块实施的学校,选修的人数,教学的效果等方面并不尽如人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篆刻

一、一些学生的心声

“当时抱着玩的心态,报了篆刻这个课程”;“我主要是来拿学分的”;“老师讲老师的,我在下面做自己的作业”时常听到学生这样的讨论,现在的美术教学,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高中的美术教学,难度大。虽然新课改以后人们对艺术这一领域开始重视起来,但因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副科“这一观念仍然难以马上消除,学生和家长也是认为美术只是课外之余让人休闲放松的课程,没必要花大量时间在上面,对美术课的兴趣也没有这么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样以来对我们美术教师的要求就更大了,绞尽脑汁想着开什么课能够吸引学生,让他们对此感兴趣,转变他们对艺术课程的的看法,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篆刻课遇到的困境

1.对篆刻不够了解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和书法联系紧密。在这种艺术形式当中象征和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神。然而很多人对此不是很了解,大都停留在使用的“章子”之上,大部分学生对篆刻缺乏一个基本的了解。更有甚者认为:“不就是在石头上面刻几个字吗,有什么好难的”。就当下高中美术师资来看大部分教师比较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从学生到老师都比较缺乏对篆刻的足够认识。

2.教学资源的不足,课时短

没有专门的教材,学校在篆刻方面相关的资源基本上处于空白,没有相关的书籍,工具书,资源的缺乏是影响教学的最大瓶颈。技法类的课程,需要的材料比较多,所以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材料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前面已经说过,很多学生抱着玩的心态来选这门课程的,所以在材料准备方面很不热心,无所谓的态度,这样篆刻教学根本无法正常有序进行。

课时短,美术课一周一节课,一个学期下来开满也就十八节课,这中间还没把一些节假日、期中期末考试除外,所以一个学期下来总共也就上十四五节课,可想而知学生学到的东西太少。

3.课程难度大

就篆刻学科本身而言,在方寸之间真可谓乾坤之大。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相对于课难度要大一些,对教师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以及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操作等都要求相对比较高。从印石的打磨,印稿的设计,印稿上石,印文的篆刻,边款刻制等一系列工序,整个工序过程比较复杂,就印稿的设计这一环节而言就有一定的难度,不仅要会写篆书,而且还要知晓古文字常识,懂篆法等。印文,边款的刻制必须要练就一些基本的刀法才可得以表现等等。依次来看对于高中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三、目前篆刻教学实施策略

面对目前高中美术篆刻课的教学实施的现状来看,这一模块的教学实施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影响着教学正常有序的进行,作为教学的参与者,笔者认为应尽最大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篆刻课程开发的有效实施。

1.宣传工作要到位

虽然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但由于各科的教学限制,很多人对此不是很了解,这时就需要到宣传工作,在学生选课前要做一个详细的介绍,我们教师应从各个方面收集与篆刻相关的较接近生活的资料整合现有资源运用网络,图书等做好学生的宣传引导工作,有条件的可以把自己的篆刻作品包括印材在校园内展示出来,让学生对篆刻有一个相对较深的的了解,使学生对篆刻产生一定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一一块上来。

2.因材施教

篆刻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对于高中生而言专业性过强难度很大,所以要做好适当删减的工作,因为不可能十几节课的内容把所以的东西全部教完,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改删减的删减,能够适合高中生的水平,合理的利用资源利用教材,使教学活动更加精彩有趣。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要加以引导。刚开始选课时可能学生兴趣稍微浓点,但经过一段时间学习,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厌烦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适当加以鼓励,给他们信心。印章刻完后,对一些学生作品要进行评价,不能他们刻完后就不管不顾了,可以把他们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如:经过一端时间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对怎么进行篆刻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不难发现,还有很多学生在用刀和章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作品分析:

原稿“生” a图 b图 c图 d图

a图:没有设置边框,这样刻单个字显得单调了,文字线条有些粗,稿子打的不够规范,布局不满,用刀不够肯定爽利。

b图:和a图相比构图稍微满了点,同样也没设置边框,中间横线有些细,这样整体感粗细不均。

c图:边框太细,四边粗细不均匀,稿子有些歪,写的不规范,布局不满。

d图:边框粗细不均不够考究,文字线条不均衡,稿子不规范,整体感觉有点东倒西歪。

原稿“马” a图 b图 c图 d图

a图:边框太细,收拾不干净,文字线条粗细不均,用刀不肯定。

b图:和a图相似,边框太细而且不均衡,文字线条太细,留红过多,用刀不爽利。

c图:没有边框,文字线条周围收拾的不够干净利索,下面横线和上面横线相比有些粗了。

d图:边框稍微有点粗,文字线条有些细,文字的边没收拾整齐。

原稿“启恒” a图 b图 c图 d图

a图:线条不挺,左边边框留的过多,两字之间的距离太近,“恒”字的“木”下角有些刻过头了,右边的“日”字转角宜圆。

b图:字体布局写的不好看,字的取势太扁了,文字线条粗细没把握好且线条太软,“恒”字“木”部应上紧下松。

c图:全印留红太多,所有线的终端未收拾平整。布局不饱满,文字线条太细。

d图:线条挺拔是有了,不过略有些粗细不均匀,边框留的太宽,右边的“日”字转角宜圆。

经过对比,学生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后,就问题进行解决修改。让学生自己把问题纠正过来,加深印象。经过自己的修改后学生对篆刻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也更能让他们有成就感。知道篆刻不仅仅是“章子”,更是经过艺术家精心揣摩的艺术品。

3.贴近生活

就当下高中篆刻模块的教学目的不是培养篆刻家,十几节的课程,也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篆刻家,我们教师只是个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我们的篆刻教学不能只强调学科的专业艺术性来考虑,应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学有所用。篆刻作为一种具有中国传统符号的审美元素进入实用美术和设计领域。把篆刻的美的元素拓展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

当前,我们今年看来的高中美术篆刻模块的教学现状并不怎么乐观,作为每一位教学的参与者应该值得大家反思, 希望我们美术学科今后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李力加.走向多元的美术教学[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2]范斌.中国书法理论技法与作品欣赏[C]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9.

[3]》范节庵.《篆刻十讲》[C].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