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口哨女皇”秋鸣:我的命运与口哨休戚相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口哨女皇”秋鸣:我的命运与口哨休戚相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来自四川的乡村女孩秋鸣,自幼痴迷口哨。为了实现“把口哨吹到北京去”的愿望,她承受着父亲的责打、别人的嘲笑和误解。在历经酸甜苦辣后,秋鸣终于把人们认为不入流的雕虫小技带到了大雅之堂,而她也因口哨而改变了命运

吹哨成痴,

誓把口哨吹到北京去

秋鸣的原名叫杨涛,1972年出生于四川省仁寿县新民镇。秋鸣的父亲在镇上开了家诊所,母亲是一位教师,她在兄妹四人中排行老小。

3岁时,秋鸣被父母送进了幼儿园。一天,老师让小朋友们学儿歌,别的小朋友都是唱出来的,秋鸣却是用口哨吹出来的。老师颇感惊奇,问她是怎么学会吹口哨的。秋鸣说是自己练的。老师觉得这个小姑娘挺有意思。秋鸣从小就对大自然中的声音有种说不出的喜爱,放学后,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挎着个小篮子去割猪草,那时她就会对着大山,用口哨模仿各种鸟叫声。

一天,母亲对秋鸣兄妹四人说:“咱们是中国人,应该学会唱国歌,你们谁能给妈妈唱一遍?”结果,哥哥姐姐都唱出来了,唯独秋鸣不会唱,妈妈失望地摇摇头。谁知秋鸣却说:“妈妈,我能用口哨吹出国歌。”说着,她撅着小嘴把国歌完整无误地吹了一遍。妈妈吃惊地张大了嘴巴:这孩子啥时学会了吹口哨,而且还吹得这么好听!

有了口哨相伴,秋鸣每天都很快乐。1986年秋天,秋鸣上初中了。课间休息时,同学们总会围着她,听她用口哨演奏当时的流行歌曲。一些男孩子不服气,要和她比试比试,可他们在秋鸣灵巧的嘴巴面前,纷纷败下阵来。

1989年7月,在初中毕业典礼上,秋鸣用口哨演绎了几首最流行的歌曲,轰动了全校。在掌声中,秋鸣陶醉了,她自豪地想:口哨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将来我一定要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口哨的魅力。

然而,秋鸣吹口哨的行为却让父亲忍无可忍。父亲思想传统,一直想让秋鸣将来做个受人尊重的医生。他觉得吹口哨是那些坏男孩才干的事情,一个女孩整天吹口哨简直是自毁形象。他不止一次地警告秋鸣,以后不许再吹口哨,否则打断她的腿。慑于父亲的威严,秋鸣在家里很少吹口哨,更不敢当着父亲的面吹。

一次,秋鸣的父亲到外地办事,第三天才能回来,秋鸣感到很放松。她去村里一位同学家玩时,当着同学家人的面说出了自己的愿望:我就爱吹口哨,将来我还要把口哨吹到北京去。没想到,第三天下午,父亲一回到家,脸色就很难看,命令她跪下,厉声训斥道:“我不让你吹口哨是为了你好,你不但背着我吹口哨,还对别人说要吹到北京去,你知道别人怎么说你吗?人家让我带你到精神病医院去看病,说你病得不轻!”秋鸣一听,心想坏了,自己在同学家说的话,父亲怎么知道了?肯定是同学的家人说给了父亲。秋鸣知道父亲的脾气,跪在那里没敢动。没想到父亲越说越生气,还拿起门旁的扫帚用力往秋鸣身上抽……秋鸣痛得哇哇大哭。这时,母亲从外边回来了,看到秋鸣挨打,就冲过来夺走丈夫手中的扫帚。因为父亲出手太重,秋鸣被打得无法坐下上课,她只得站着听了一周的课。父亲的暴力惩罚让秋鸣此后几年没敢在公开场合吹过口哨。

然而,父亲的阻挠并没有熄灭秋鸣对口哨的热爱。随后几年里,她在很多个早晨,一个人跑到山里对着树上的小鸟,把自己心中的委屈和欢乐都吹给这些大自然的伙伴听。说来也怪,平时那些怕见人的小鸟见到秋鸣从来不逃,还用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和她交流。

秋鸣喜欢口哨成痴,为了练气息,她想了不少办法。上学的路上有个山坡,别人骑车上坡累得气喘吁吁,恨不得早点翻过去,而秋鸣吹着口哨到了坡度最陡的地方,还故意走起S型路线,为的就是让自己吹口哨的高音部分更自如、保持时间更长。在紧张、沉闷的学习生活中,口哨成了秋鸣最大的慰藉,一天不吹口哨,她就觉得少了些什么。她从来没有忘记把口哨吹到北京去的梦想,并为实现这个梦想努力着。

弃医从艺,

把口哨当成自己的终生追求

1995年9月,在父亲的期盼中,秋鸣考上了北京医科专修学院。在去学校报到的火车上,望着父亲的笑脸,秋鸣心里却另有打算:到了北京,我一定要给口哨讨个说法。

1996年1月14日晚上,秋鸣躺在宿舍的床上听收音机,收听的是北京音乐台的节目,当晚的嘉宾主持是因创作并演唱《大中国》而声名鹊起的高枫。这时,秋鸣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我何不打个热线电话问问高枫老师?”热线的确够热,秋鸣第18次才把电话打进去,她开门见山地问:“高老师,我想请教您,我会用口哨吹很多歌曲,您觉得吹口哨能不能成为一门艺术?”电话那边,高枫犹豫了一下,亲切地说:“我还真没听说过女孩子会吹口哨的,你能不能表演一下?”秋鸣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高枫话音刚落,她的口哨就在电波里响了起来,而且吹的就是高枫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大中国》。还没吹完,电话里就传来直播间的掌声。主持人和高枫都表示惊讶:“听到了吗?掌声就是对你最好的回答。”高枫还鼓励她:“这是我听到的最美的口哨,你应该在北京好好闯。”节目结束后,有几十名听众打电话给秋鸣,对她的口哨表示赞赏。一位50多岁的科技工作者对她说:“听完你的口哨,让我改变了几十年对口哨的看法,口哨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就是艺术,姑娘你大胆地吹吧!”

听众的反响让秋鸣深受鼓舞,为了提高自己的口哨技能,她每个周末都要到北京复兴门附近的地铁通道练习吹口哨。那里比较空旷,还有回音,听起来像是大自然的音响。她怕别人把她当成卖艺的,于是就装成路人,在地铁通道里来来回回地走,然后一曲接一曲地吹。有一次,一位大妈拦住她说:“姑娘,你的口哨很好听。你下次什么时候来,我专门过来听。”大妈的这句话让秋鸣非常感动,也让她终生难忘。听众的鼓励、大妈的赞赏,让秋鸣内心酝酿已久的那个念头越来越清晰:放弃毫无兴趣的医学,把口哨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远在四川的父亲在电话那头听到秋鸣的决定后,不禁暴跳如雷,最后生气地断了她一个月300元的生活费。可秋鸣毫不退缩,并坚定地开始了在北京的漂泊生活。离开学校的那天晚上,秋鸣坐上车却不知去哪里,于是,她就对司机师傅说:“你拉我到哪里就去哪里吧。”好心的司机帮她找了一个小旅馆,车费都没向她要。

把吹口哨当成事业,接下来的坎坷远远超出了秋鸣的想象。如果不是一位口哨迷收留她,秋鸣肯定要露宿街头了。接连几个月,她都和那个身形庞大的善良女孩挤在一张破旧、狭窄的单人床上,身体单薄的秋鸣每晚都像壁虎一样贴在墙上,艰难地熬过漫漫长夜。

那些日子,秋鸣跑了很多文化公司寻找演出机会,但都被拒之门外。实在没钱时,她啃一个馒头就能过一天。为了解决生活的窘迫,秋鸣找了份文秘工作。拿到工资后,她租了个仅有4平方米的阳台暂住,这一住就是一年多。

工作之余,秋鸣每天有四五个小时练习口哨。一些共鸣好的场所,像过街通道、地铁通道都成了她的天然练习场。双休日、节假日,秋鸣总爱一个人骑车闲逛,北京的大街小巷都飘荡着她清脆的口哨声。由于吹得忘我投入,秋鸣时常遭到路人的白眼。而在她那个蜗居里,每天睡觉前,她都要练习很久。

1997年秋天的一个早上,秋鸣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她忐忑不安地打开门,看到一位干部模样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外。那个男子笑着问她:“姑娘,那首《父老乡亲》是你吹的吗?真好听!”谈话中,秋鸣才得知那位中年男子竟是北京市文化局的赵局长,就住在自己隔壁。她心里不由得一阵激动。于是,她对赵局长诉说了自己对口哨的痴迷,以及饱受磨难的经历,希望赵局长能帮帮她,让她的口哨艺术有一个施展的舞台。赵局长爽快地答应了。

第三天下午,赵局长带给秋鸣一个好消息:经过研究,北京市文化局准备为秋鸣特批颁发中国第一本口哨演员专业证书。有了这本证书,秋鸣顺利地办理了演出证。此后,她参加了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主办的97年歌手原创词曲选拔赛并获得特邀表演金奖;同年,秋鸣受邀去97香港回归大型庆典晚会表演;1998年,秋鸣获得广电部组织的全国歌手大赛的“特邀金奖”……

2000年12月22日,对秋鸣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她终于把口哨“吹”进了大雅之堂。这天,北京人民大会堂“蕾波之爱――秋鸣之约”中国首届口哨音乐会在此举办。秋鸣一口气吹了《父老乡亲》等8首歌曲,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同时,秋鸣还献上了她的首张口哨CD。最让秋鸣感动的是父母也从家乡赶来,他们终于接纳了这个吹口哨的女儿。而最让秋鸣激动的是,中国诗词泰斗乔羽先生听完她的口哨,欣然为她题词:口哨吹得震天响!

在人民大会堂成功演出之后,秋鸣接到的演出邀请越来越多,北京一家演艺公司看中了她的才华,主动与她签约。秋鸣还被美国环球电视新闻、英国BBC广播公司等外国媒体称为“中国口哨女皇”。

“金口哨”吹出幸福人生,

为传承口哨艺术孜孜以求

历经多年的坚守,命运之神终于向秋鸣露出了微笑。转眼,秋鸣已经在京城漂泊了8年,她依然是单身。其实,秋鸣曾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恋情。她的第一个男友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通过北京音乐电台的那次热线电话,他认识了秋鸣,两人以“口哨”结缘,渐渐走到了一起。

秋鸣放弃学医专门吹口哨后,男友陪着她到处找工作,分享着她的喜怒哀乐。1997年5月4日,男友还为秋鸣争取到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大型文艺晚会上表演的机会。秋鸣吹了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立刻引来掌声如潮。此后,秋鸣的演出机会越来越多。

当时,秋鸣对口哨过于痴迷,整日奔波演出,忽略了男友的心理感受。有一次,她从东北演出归来,因事先没告知男友,两人爆发了相识以来最激烈的争吵。男友伤心之余,决定出国读书。半年后,男友踏上了赴美留学的航班,秋鸣的初恋就这样无果而终。秋鸣以为自己这一生再也碰不到爱她的男孩了,对爱情也失去了信心。

2003年春节过后,秋鸣到北京某部队演出,她从小就对军人很崇敬,为军人演出,她不收一分钱的报酬。部队首长被秋鸣的拥军情怀所感动,并和她聊起了天。部队首长也是四川人,当他得知31岁的秋鸣仍是单身时,便热心地把手下的一名军官介绍给她。那位军官和秋鸣聊了一个多小时,彼此印象都不错。

此后,秋鸣和那位军官开始了交往。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后,他们彼此接受了对方。2007年5月27日,秋鸣和军官男友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第二年,他们的儿子来到了人世。儿子出生不久,“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了。身为四川人的秋鸣内心十分悲痛,她决定联系其他艺人,通过义演,借助更多的力量去帮助灾区人民。

2008年5月18日,秋鸣就在她家所在的小区――北京奥运村绿色家园的中央公园举办了第一场“爱之声”赈灾义演。义演活动没有做任何宣传。然而,精彩的节目还是吸引了很多附近的居民。两三岁的孩子拿出自己的压岁钱,被父母抱着,把钱投进募捐箱;90岁的老人坐着轮椅,坚持让儿女把他推到现场……一场演出下来,捐款箱里的钱已经有3万多元。在秋鸣的带领下,“爱之声”义演队在北京完成了多场巡演,为灾区筹集善款几十万元。接着,秋鸣还和中国移动公司合作,把那首用口哨演奏的《康定情歌》录制成彩铃,提供给全国移动用户使用,其中赢利得来的钱全部用于灾区重建。

演出之外,秋鸣更加专注于口哨艺术的提高和推广,她很快创立了“北京秋鸣文化艺术工作室”。历经多年的摸索、练习,她的口哨艺术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她吹的口哨音色圆润,音质清亮纯净略带金属质感,尤其是她的口哨长音一口气能吹50多秒,高音能吹出3个高8度,低音到A调。这些年,不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口哨迷登门拜访她。秋鸣深知,口哨艺术的民间爱好者甚多,但其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并没有发展起来。在全国,口哨艺术爱好者连一个专业组织都没有,这样的现状让秋鸣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从2003年起,秋鸣就一直向文化部申请成立“中国口哨音乐协会”。由于手续繁琐、运作程序艰难,申请成立协会的计划被搁浅,但秋鸣仍为此孜孜不倦地努力着。近日,秋鸣接受采访时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中国口哨艺术能够传承下去,并且不断发展。”她坚信这个愿望并不只是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