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控烟之父”谈戒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翁心植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内科学专家,在诸多领域有创造性成就。他一直将消灭烟害当作自己的心愿,在国内最早开始推行控烟运动,取得显著效果,两次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烟草或健康纪念奖”,被誉为“中国控烟之父”。
翁院士曾多次在本刊发表关于控烟的文章,现选编其中的片段,以飧读者。
观点一:香烟是导致肺癌、慢阻肺、冠心病的罪魁祸首
我国是世界第一吸烟大国,烟民大军“浩浩荡荡”。长期以来,吸烟被认为是一种魅力,给人敬烟是尊重对方和友谊的表示。敬烟还被当作公关手段。殊不知,吸烟的危害已为全世界所公认。香烟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氰氨酸等是导致肺癌、慢阻肺、冠心病的罪魁祸手。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患肺癌的机会高约10.8倍,支气管肺气肿高约6.1倍。因此,控制吸烟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这一类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增进人体健康。
观点2:“亡羊补牢”并不晚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戒烟成功的标准为:吸烟者完全不吸烟达一年半。控烟成功的重要指标是人群中吸烟率降低和吸烟者戒烟率增高。吸烟率降低促使有关疾病患病率,死亡率的降低,需要30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而戒烟的效果往往是立竿见影的。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戒烟后咳嗽会立即减轻,咯痰量迅速减少。研究表明,戒烟10年后,患肺癌的危险性可降低到与不吸烟人群相似。因此,切莫低估戒烟的作用,“亡羊补牢”也不算晚。
观点3:吸烟上瘾有心理、药理两大原因
心理性原因是指吸烟者已形成了“口叼烟卷,指夹烟卷”的习惯,一旦戒烟就有失落感。
药理性原因即吸烟者对尼古丁的依赖性,一旦戒烟,血液中尼古丁浓度会迅速减低甚至消失,导致戒烟者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对烟草的渴求、抑郁,易激惹、焦虑等恶劣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心率减慢等,医学上称为“烟草戒断状态”。最易出现严重症状的时间是在戒烟后1星期内,随着时间的延长,不适症状会逐渐减轻,戒烟第3~4星期后完全消失。戒烟者只要有毅力在短时间内坚持下去,出现不适时多饮水,或做其他活动以转移注意力,定能渡过“难关”,取得戒烟成功。
观点4:有效控烟 提高全民素质
为了提高我国吸烟者的戒烟率和戒烟成功率,要借鉴发达国家控烟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国控烟的法规,采取控烟综合措施,改善社会大环境。最重要的是加强控烟的健康教育,广泛宣传吸烟的危害及戒烟的好处。
各级医院要广设戒烟门诊,鼓励药厂生产有效价廉的戒烟辅助药,开设戒烟方法义务咨询热线电话等。
推广有效的戒烟方法和戒烟药物。包括降低烟草制品中的尼古丁成分,或用戒烟漱口药,吸烟者在漱口后再吸烟即会出现口腔异味。针刺治疗也能达到同样效果。
(原文《吞云吐雾 欲戒难舍》发表于2001年7月)
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约占全球吸烟者的1/3;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是5.4亿。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约为100万,因吸“二手烟”导致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0万。这些数字足以让人们警醒:控烟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首都医科大学的一项监测表明,在密闭空间里,即使一位吸烟者只吸一支烟,污染程度也大幅加重。而在部分禁烟的公共场所,烟雾的危害程度也很严重。这就是说,室内不达到100%禁烟,就免不掉“二手烟”的危害。
戒烟、控烟,不仅需要个人以身作则、增强公共意识,更需严格执行法规,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坚持不懈,一定会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