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世乒赛男团决赛技战术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世乒赛男团决赛技战术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分段指标评估法,对中国男团和德国男团各运动员技战术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经分析得出: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前三板优势已经不再那么明显。后三板技术全面、无明显漏洞和扎实的基本功是克敌制胜的基础。强大的体能支持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乒乓球;男团;技战术;后三板理论

迄今为止,乒乓球竞赛规则进行了许多次的修改,目的是吸引观众兴趣,促使该项运动更具竞技性和观赏性,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为了限制中国运动员独霸乒坛的局面。但是,中国运动员与时俱进,面对改革,迎难而上,发挥中国运动员特有的创新精神,较好地适应了每次修改。2012年世乒赛男团中国队所向披靡,大获全胜,挺进决赛。作为东道主德国男团,一直是中国队的主要对手之一,也是中国队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本次世乒赛,德国队也显示了强大的实力,奥恰洛夫3:0大胜日本名将水谷隼,波尔3:0大胜小将丹羽孝希,并以3:0轻松胜水谷隼,为德国队拿下2分,总比分3:1挺进决赛,与中国队会师。

2012年世乒赛中国队派出马龙、张继科、王皓,德国队派出波尔、奥恰洛夫、鲍姆,虽然中国队以3:0完胜对手,但是比赛一度进行得异常紧张,笔者通过对6名运动员的三场比赛进行技术统计,意在找出中国运动员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发现德国运动员的优点和漏洞,从而取长补短,为中国乒乓球队备战里约奥运会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郾1研究对象

以中国男团成员:马龙、张继科、王皓;德国男团成员:波尔、奥恰洛夫、鲍姆为研究对象。

1?郾2研究方法

1?郾2?郾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目前国内有关乒乓球技战术方面的文献资料和相应的专业研究成果。

1?郾2?郾2专家访谈法

分别走访了广州体育学院的乒乓球研究专家,广泛征求意见,试图使研究更加深入?郾

1?郾2?郾3录像观察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

观看了2012年世乒赛男团决赛的技术录像,按照三段统计法将张继科对波尔(3:2)、马龙对奥恰洛夫(3:0)、王皓对鲍姆(3:1)的比赛,依发抢段、接发段和相持段进行得失分的统计,并且把所得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郾

1?郾2?郾4乒乓球技战术三段指标评估法(见表1)

本文主要采用了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乒乓球组吴焕群研究员的三段指标评估法,即发抢段(第一,三板),接发段(第二,四板)与相持段(第五板与五板以后),将马龙、王皓在本次比赛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术分为三段,然后对两位运动员在本次比赛中的三段使用率和得分率进行统计,并对所得到的数据加以深入地整理与分析。

2分析与讨论

由表2我们可知,发抢段张继科技术评估为不及格,而波尔发抢段评估为优秀,得分率是86%,波尔是中国队的老对手,对张继科的战术策略比较熟悉,对张继科的逆旋转发球和反手侧拉技术都比较适应,接发球也给张继科造成了比较大的威胁,我们从波尔的接抢段的技术评估和得分率也可以得出此结论。波尔的接抢段技术评估为及格,得分率为47%。说明本届世乒赛波尔信心十足,发球后积极抢攻,接发球主动上手。给张继科增加了不少压力。接抢段张继科技术评估为不及格,得分率为27%,远远低于波尔的得分率47%。从发抢段和接抢段我们可以得出,前三板技术优势已经不再是中国队员的专利。波尔的前三板技术已经占据上风。张继科赢下比赛的重要因素是相持段。相持段波尔的技术评估不及格,得分率也远远低于张继科,为37%对65?郾7%。这也充分说明张继科的技术特点,正、反手弧圈球力量大,旋转强,综合实力较强,攻守平衡。波尔的技术特点也有中远台的优势,但是由于力量不及张继科,因此在相持段便处于下风,这也充分说明乒乓球基本功仍是赢得比赛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乒乓球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乒乓球规则的更新,笔者在此提出后三板理论。简单地说,就是永远比对手多一板球。

从表3中我们可以得出,发抢段马龙技术评估和得分率均高于奥恰洛夫,为及格对不及格,62?郾5%对27%。说明马龙的竞技状态很好,进攻积极,从录像上观察马龙比赛,马龙发球抢攻拉球节奏时常变化,促使奥恰洛夫回球失误。接抢段奥恰洛夫成功率和使用率都高于马龙,为70%对67?郾5%,38?郾4%对8?郾3%。奥恰洛夫技术特点在反手,反手接发球比较凶,并且成功率比较高,这是此段胜于马龙的主要原因。从前三板技术统计来看,马龙比较好地发挥了中国队员的优势技术,即拉不同旋转的弧圈球和合理使用摆短技术。虽然奥恰洛夫反手技术特点突出,但是正手拉球很多时候拉不出高质量的弧圈球,并且站位偏正手位,转正手进攻时容易出现失误。这一点从发抢段得分率和相持段得分率可以看出,即27%和26%,技术评估均为不及格。相持段评估和得分率马龙均高于奥恰洛夫,这同样说明马龙技术实力在奥恰洛夫之上,也是马龙在遇到一些小小麻烦时仍能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总的来说,马龙技术全面,攻守平衡,并且有比较强势的防守。这也是笔者上节提出的后三板理论。

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发抢段技术评估和得分率王皓均高于鲍姆,为及格对不及格,60%对28?郾5%。这次世乒赛的表现对于王皓来讲很重要,这也是王皓马上进入比赛状态的重要原因,王皓积极进攻,发挥前三板优势,鲍姆发抢得分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王皓的接发球技术特点突出,发手侧拉,且质量较高。从比赛录像来看,鲍姆另一个得分率比较低的原因是发球变化少,中路偏反手的发球太多,这就正好打到王皓的进攻套路上。接抢段各项也均低于王皓,得分率和使用率为73%对50%,32?郾5%对12%。鲍姆给王皓制造麻烦的重要因素是相持段。两人各项统计基本持平,这也是王皓面临的比较严重的问题,体能问题。与张继科和马龙相比,王皓体能明显处于劣势。对于一些有上升势头的小将,体能问题成了对王皓的最大考验,但可以弥补体能的是王皓丰富的比赛经验,心理素质的稳定是王皓赢得比赛的重要因素之一。

4结论

4?郾1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前三板优势已经不再那么明显

波尔等国外名将的前三板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先进技术的创造与使用,乒乓球前三板的争夺更加激烈。但是作为中国传统的控制球技术不能被抛弃,例如摆短技术。正手摆短技术依然是控制球技术的核心所在。尽管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向着进攻无盲区,强调积极主动,任何落点、任何旋转都能进攻。但是,在乒乓球比赛中,失误即失分,特别是到重要的比赛关头,较量的是心理素质,比的是谁不失误,谁少失误。摆短技术是最能让对手失误的技术。因此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要一直继承乒乓球控制技术的精髓——摆短技术。由于反手拧拉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全台反手拧拉技术趋势,忽视了正、反手的挑打技术,其实,正、反手的挑打技术特别是一些小技术,比如,晃挑、翻挑等技术,作为战术配合使用,依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郾2后三板理论

技术的全面性,扎实的基本功是乒乓球运动取得比赛胜利的基础。相持阶段是乒乓球运动员实力的展现,在相持阶段占有优势,则会给心理带来极大的稳定因素,更有利于对比赛节奏的把握。尽管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向着进攻无盲区发展,强调积极主动,任何落点、任何旋转都能进攻。但是强大的防御能力也越来越成为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因素。攻守平衡,强势的防守,也是给对手制造压力、给自己创造得分机会的有力武器。技术特点突出是相对的,正反手都是技术特点笔者认为就是没有特点,必须要有所侧重,另一方面不要出现明显的漏洞就可以了。

4?郾3强大的体能支持

随着乒乓球规则的改变,回合的增多,高质量的对拉和反拉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强大的体能作为支撑,是没有办法做到的。这一点在马琳、王励勤和王皓的身上体现得比较突出,如何保持体重和体能的维持是中国运动员必须重视的问题。

5建议

(1)继续发扬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前三板传统优势。特别要加强发球环节的训练,大球的使用和无遮挡发球的规则改变,单调的发球即使旋转再强,速度再快,落点再刁也会很快被对手适应,达不到得分或抢攻目的,因此发球要灵活多变。旋转上,转和不转,侧上旋与侧下旋,微转的下旋和强下旋,顺、逆旋的转差要大,各项旋转应结合使用,做到隐蔽和突然,使对手难以调整和适应。发球落点上,突出“刁”、角度大,长短球落点要尽量准确和精细。接发球摆短仍是控制球技术的精髓,不能摒弃,而应该继续加强训练,特别要强调摆短时机、落点、弧线等。发球抢拉要拉出不同旋转的弧圈球,这样才会打乱对方反攻的节奏,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2)继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正手进攻的能力要继续加强,扎实的基本功,强大的正手进攻,仍是取胜的关键因素。拉弧圈球弧线目前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强烈上旋、往上走,一种是前冲,一种是弧线往下掉。我们比较常见和常用的是第二种,第三种弧圈球我们应该加以训练和使用。随着规则的改变,回合的增多,攻守平衡也是取胜的重要因素,强势的防守也是给对手制造压力,给自己创造得分机会的有力武器。笔者在此提出后三板理论,希望以后有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

(3)探索保持体重的方法,加强体能训练与恢复,最大限度地延长运动寿命。

参考文献

〔1〕程虹,白洁,李钟香?郾马琳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相持技战术的运用分析〔J〕山西体育科技,2010(9)?郾

〔2〕赵霞?郾我国优秀直拍反胶选手马琳和王皓的技战术分析〔J〕?郾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郾

〔3〕何琼,张雨?郾第27届奥运会男子优秀运动员发球技术的统计分析〔J〕?郾体育学刊,2002,9(1):120-122?郾

〔4〕林炳光?郾世界男子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前三板”技战术运用规律及趋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郾

〔5〕于兴文,张沛文?郾摆短的力学机制及它在前三板中的地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89,(1)?郾

〔6〕徐大生?郾乒乓球新赛制新规则实施下对前三板技战术的影响之探讨〔J〕?郾山西体育科技2005,25(2)?郾

〔7〕张良西?郾韩志忠?郾发球与接发球〔M〕?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