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内生型”发展与“外源型”支持合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内生型”发展与“外源型”支持合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辅导员摆脱职业发展的现实困境,有两种对策:“内生型”发展和“外源型”支持。“内生型”发展更注重通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高,以及职级、地位的提升,来丰富辅导员职业的内涵,帮助辅导员实现对于身份的观念认同,以及社会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可。“外源型”支持主要是给辅导员提供本职业以外多种选择的机会,扩展其职业发展空间。只有二者共同作用,形成合力,从内外两个方向进行探索,才能为辅导员职业发展寻找到科学、合理的路径。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发展;“内生型”发展;“外源型”支持

就目前来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存在种种困境,如职业感缺失,职业倦怠严重;职业发展前景缺失,发展通路堵塞;队伍建设缺失,人员流动性大;等等。总体来说,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在此情况下,探索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寻求解决职业发展困境的对策,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良性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在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满足之后,在社会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方面就有增强的倾向,职业发展属于后一层面的需求。辅导员在职业上也有向上流动、向前发展的本能愿望。合理的流通渠道能够为辅导员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不仅有利于高校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也能够有效地激发辅导员群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开拓进取精神,推进学校的进步和发展。

流通渠道需要学校从两个方向进行开拓,包括内部发展通道和外部交流通道,概括来说就是“内生型”发展和“外源型”支持两种。“内生型”发展是指通过种种方式来丰富辅导员职业内涵,增强辅导员职业的内在吸引力,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外源型”支持是指开放辅导员岗位与高校其他岗位如行政管理岗、教师岗之间的流通渠道,建立一套岗位间流动的标准和实施办法,为适合行政工作和任课教师工作的辅导员寻找出口,扩大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劲头,促进校内人才的合理流动。

一、“内生型”发展的路径及意义

(一)“内生型”发展路径

要真正吸引和留住优秀辅导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辅导员在观念层面上认同自己的职业身份,认同学生教育工作。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真正踏实工作,为学生教育事业奉献自己最大的力量。高校应该探索辅导员职业的“内生型”发展路径,帮助辅导员在观念层面上认同这个职业。

1.探索辅导员职级制,形成单独评定系列

辅导员的职称评定主要走思政讲师――副教授――教授系列,上升通道狭窄,尤其从讲师上升到副教授这一级别很难。一是课时量的要求,大多数辅导员没有上课的机会,何谈达到一定的课时量。二是层次和质量的要求,辅导员在承担大量学生工作的同时还要像教师一样做科研、发表高质量论文,难度过大。考虑到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如果把其单独纳入辅导员系列进行评定,制定更为合理的评定维度和标准(如工作业绩水平和理论成果水平有一个恰当的比例),那么对于促进辅导员从业积极性,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例如:上海大学深化辅导员岗位聘任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岗位“聘任制、任期制、职级制”,由低到高设立了1~5级辅导员岗位,最高级别辅导员的职级与教授级等同,有效地激发了整个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2.理顺岗位培训体制,提升职业发展能力

一种职业的从业人员,只有具备独特性和排他性技能,才不会轻易被其他人替代。但是目前来看,辅导员的专业技能不够突出。大家似乎有这样一个看法,辅导员职业门槛较低,不需要多高的技能技巧和知识水平。从事辅导员这个职业没有突出的优势,成就感自然就会很少,同时又面临着随时会被其他人取代的困境。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该搭建一个好的培训平台,针对辅导员群体建立专门的培训体系,设计专门的培训课程,这是提升辅导员职业发展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辅导员所需要的自我职业发展能力是多方面的,因此培训的内容也应是多方面的。同时,培训形式也要采取学历培训与非学历培训结合、岗前培训与岗中培训结合、脱产与在职结合、专题培训与系统培训结合等多种方式,以全方位提升辅导员的自我职业发展能力。例如:南京师范大学对辅导员队伍实施了“菜单式”培训,每两周举办一次主题鲜明的“辅导员沙龙”,每年举行3~5次专项业务培训,从形势政策报告、心理专家讲座,到就业指导分析、科研技能拓展等一应俱全,所有辅导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自订“菜单”,选听选学。此外,根据培训考核的成绩,南京师范大学每年都组织部分辅导员参加校外专业培训或学习考察,促进他们的跟进式发展,同时鼓励本科学历的辅导员在职深造。

3.提升辅导员学术能力,搭建科研平台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引导教育工作,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提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这些都需要辅导员具备一定的学术科研能力。然而,辅导员在申报科研课题时往往处于弱势,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科研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有人质疑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但实际上,辅导员在做科研方面是有其独特优势的。一方面,辅导员手上掌握着大量的素材和数据,并且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作为支撑,工作中发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而目前业界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研究不足,存在很多研究空白点,辅导员在科研方面大有可为。另一方面,近年高校招聘的辅导员几乎都是硕士研究生,甚至包括博士研究生,这些高学历的人才拥有相应的知识背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高校要积极为辅导员学术水平的提升搭建平台,指导辅导员开展工作研究和课题申报,通过构建多层次的科研平台来推动辅导员队伍从“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发展。

4.探索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道路

探索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道路,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美国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情况。美国辅导员分类非常细,包括全职的心理辅导员、职业辅导员、学习辅导员和生活辅导员等,学生通过预约方式来要求辅导员进行专业指导。这些辅导员许多都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并且通过辅导员协会的职业考试。他们不是追求大而全,而是追求小而精,每个辅导员都能成为所在领域的专家。掌握了这样的技能和知识,即便是换了工作环境,也照样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细分化将是不可避免的。精细化能帮助辅导员摆脱全能型的集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工作现状,跳出“任务繁重、职责混乱、疲于应付”的工作怪圈,集中精力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与特长,瞄准自己选定的工作主题和课程项目高效率开展工作。

尝试专业化建设,高校可以提供条件多鼓励辅导员考取相关资格证书。例如:早在2007年,80名南京师范大学辅导员经过外聘的江苏省脑科医院专家的系统培训,正式走上了首批“心理气象员”的岗位。

(二)“内生型”发展的意义

“内生型”发展理念的提出,与长期以来辅导员工作积极性较低、社会地位较低、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的现实状况是分不开的。为此,高校开始探索如何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让辅导员成为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职业。“内生型”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来说,一是让辅导员有发展、有进步,不是固守在一成不变的岗位上,而是在职级、地位上有所提升,在福利待遇上有所改善;二是让辅导员有专业、有技能,改变辅导员职业技术含量低的印象,让其成为不可替代的专业人才。

二、“外源型”支持: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补充路径

(一)开放辅导员与行政岗的流通渠道

一是开放辅导员与普通行政岗的通道,行政岗位有空缺时,优先从学校辅导员岗位上进行竞聘,这样可以给有转行政岗意愿的辅导员提供机会。二是开放辅导员与党政管理干部间的通道,将辅导员作为党政干部的后备军,定期从中选拔优秀管理人员。学校在开放辅导员与行政岗的流通渠道时,需要制定一定的标准和制度,做到优中选优,最终实现这样的目的:一方面能够鼓励辅导员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能够给特别优秀的辅导员提供更适合的工作岗位。

(二)开放辅导员与教师岗的流通渠道

首先,对于一些有专业背景、符合上课条件的辅导员,可以给他们提供条件,让其参与“两课”的教学。根据笔者的观察,学生对辅导员的称呼大多数为“辅导员”,很少有称呼“老师”的,因为在学生的眼里,只有上课的老师才是真正的老师,让辅导员有机会踏上讲台,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两课的目的与辅导员工作的目标是不谋而合的,通过上课,辅导员可以通过一种更为生动活泼的方式,将价值观念输送给学生,学生也会更容易潜移默化地接受其影响。其次,与学生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课程,如党课、职业规划课程等,都可以适当向辅导员开放。再次,学校要鼓励辅导员提升学历层次,支持辅导员考硕士、博士,为转教师岗提供帮助。

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不仅需要辅导员系统内部的提升和流动,还需要建立流通渠道,实现高校整个教育系统师资力量的流动和平衡。这一方面会对高校师资提供有利补充,另一方面会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多种选择。

三、小结

如果把“外源型”支持看作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外因,那么辅导员队伍自身的“内生型”发展和内在推动就是内因。正如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法所强调的,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内生型”发展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根本路径,“外源型”支持是一条补充路径,二者的主次关系不能颠倒。

“内生型”发展不排斥“外源型”支持,但它并不单纯地依赖外部支持,它更重视从优化职业发展本身来探索辅导员发展路径。“外源型”支持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了另外的选项,起到重要的外部支撑作用。但是如果过于重视“外源型”支持,开放过高比例,有可能会导致经验丰富的辅导员转岗,新的辅导员又缺乏锻炼和磨炼,不利于学生教育的持续性。

“内生型”发展和“外源型”支持对于辅导员职业发展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二者形成合力,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进行探索,才能为辅导员职业发展寻找到科学、合理的路径。

参考文献:

[1]程德华.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应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8).

[2]张端鸿.中美高校辅导员制度比较[J].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5,(3).

[3]于南,单德伟.专业化――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路径依赖[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11).

责编:晓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