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韩愈的学子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韩愈的学子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韩愈好为人师,作为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提出了不少教育理论,他针对当时的学风、学子概况以及社会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里笔者将其称为“学子观”。韩愈希望学子在求学时要不耻相师,同时要有创新,有所超越。在治学方面既要勤奋又要博约结合。

关键字:韩愈;散文;学子观

学子观,其实也就是学生观。教师的学生观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发展的看法。韩愈一生中致力于教育事业中,曾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活动,致力于儒学教育。他通过自身实践,对当时的学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这主要见于韩愈的教育名篇《师说》《进学解》,散见于韩愈与友人的书信、赠序以及传记文等。

一、求学:不耻相师与超越其师

韩愈生活在中唐,在那个时代,“师道不传”,从师的风尚不再盛行,究其原因,就是当时人们“耻学于师”。柳宗元写了《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支持韩愈的说法,也说明了当时师道不传的背景:“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华笑之,以为狂人。”韩愈时代的科举制度是考试与推荐相结合,于是就有不少学子为了求得达官贵人举荐,将心力都放在干谒行卷而非求师学习。而从师求学是中国历史中积淀下来的传统,比如古代孔子通过招收弟子、私人讲学来宣扬自己的学说。韩愈是儒家的“卫道士”,他以重振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为己任,而儒家的教育思想便是其复兴的重要部分。他敢于“抗颜为师”,以端正学风,又要求求学的学子要不耻相师、谦虚向学。

首先,对当时上层士大夫的门第观念,他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看法,认为学子在择师的时候不应该受到门第高低的束缚。在科举时代,科考的成败往往与考官的主观态度联系密切,于是不少学子都踏踏实实求师学道,而是通过其它途径去赢得考官的好感,于是,求师问道的风气也日益低下。对于这种风气,韩愈在《师说》中做出了批判与讽刺。同时也指出了,师生关系不能僵化地停留于表面的身份形式,应不拘于年龄、地位、资格等的限制,有“道”者为师,能“授业”者为师。

其次,韩愈十分赞赏向他请教的学子,对待向他求学发问的青年是极为热忱的。他在《师说》中直陈“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以遗之。”对李蟠不拘于时、向师问学、有志于儒道的精神予以充分的表彰,寓有作者针砭时弊的良苦用心。

韩愈也鼓励学子超越其师,有所创新。他在《师说》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是极为进步的学生观。学子超越其师的一个最关键的点便是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在《答刘正夫书》中,他提出了创作要“师其意,不师其辞”,“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不因循,便是提倡创新精神。韩愈一生写诗文追奇求新,可见他也是希望学子不要陷入死读书中,而是要有所创新,有所超越。“宏其中而肆其外”,要求学子在写文章时不仅要内容丰富,而且要文意放肆,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反对“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

总之,学子应当不耻相师,在求师学习的同时有所创新,有所超越。

二、治学:业精于勤与博约结合

韩愈要求学子要“勤”,刻苦用功,勤奋好学。在《进学解》中,韩愈通过太学生的口描绘出一个“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太学先生”,这其实是韩愈的自我形象,也传达出韩愈对当时学子治学态度的看法。

同时,从韩愈的某些著作言论来看,他希望当时的学子能够做到博与约的结合。“博”,也即是博学,反映学习知识的广度;约,则是专注,反映的是治学深度。在韩愈看来,学子的学习方法或者说学习内容必须具有广度与深度,简言之,就是既博大又精深。

首先是“博”,韩愈要求学子在治学时有博学的精神,“贪多务得,细大不捐”。他对当时博学的学子是持一种极为赞赏的态度的。他在《师说》中称赞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他又在《进学解》中借学子之口说出国子先生(韩愈自己):“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这其实正是韩愈自己对待知识的态度,也是他推己及人,及学子的看法。

其次,他又认为学子在学习中必须要善于思考,深入钻研,达到精与约。一是,学生在广泛学习圣人之书的基础上,又要学会思考,学会钩玄提要:“论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构其玄”,对于精华之处要“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二是学生要在深入钻研之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就是深造自得,不能“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这在韩愈的《送穷文》中也有所体现,韩愈说自己有五穷,其一便是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意思就是说自己一生轻视术数与典章制度一类的学问,深入探究阐发幽深微妙的道理,杂取各家学说,抓住精神的要领。这传达出了韩愈做学问中追求的探微求精的精神,这也是他对当时做学问的学子的要求。

三、结语

韩愈的某些观点,对现代教育来说仍旧有其独特的意义,然而,他从维护儒家道统出发而提出的教育观念维护了当时地主阶级的利益,其腐朽成分应当受到批判。

参考文献:

[1](唐)韩愈撰;马其昶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M].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卞孝宣,张清华,阎琦著.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韩愈评传(附李翱评传) 上[M].南京市: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唐)柳宗元著;杨慧文选注.柳宗元散文选集[M].天津市: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