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边电力交易曲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边电力交易曲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重启仅四个月的内蒙古多边电力交易市场,正面对何去何从的选择。

6月20日,国家发改委下发《整顿规范电价秩序》的通知明确规定:“未经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批准,擅自开展大用户直供电试点,或者以其他名义变相降低企业用电价格的,要立即停止执行。”

但此通知下发后近一个月,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仍在运行。

内蒙古电力严重过剩,由于缺乏外送通道,每年有700亿-900亿度电因无处可销而放弃生产,发电企业和电网公司均有降价促销之意,地方政府和用电企业也乐助其成,加上电监会的鼎力支持,故而在国家发改委态度不明的情况下于2009年7月模拟运行、2010年5月正式启动了多边电力交易市场。

以2002年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思路观之,内蒙古的多边电力交易市场引入了市场化定价机制,突破了政府审批电价、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互不见面,电网公司独家购售电的传统电力交易模式,是符合国务院电力改革思路的、建立电力市场的重要一步。

按多边市场的交易规则,发电企业和大用户直接交易,交易价格由双方直接协商,通过交易电价与产品价格联动实现双方利益互动,电网公司收取的输配电价仍然按照自治区政府规定的价格执行。同时,自治区政府负责对进入市场交易的发电机组和大用户进行资质审批,并保留对市场进行临时干预的权力。

但是,国家发改委认为,内蒙古多边电力交易市场是地方政府为高耗能企业提供优惠电价的工具,不利于节能减排,也不符合审批程序,必须尽快停止运行。

2010年8月,在正式运行三个月后,内蒙古多边电力交易市场第一次被叫停。今年3月1日,在经历多次交涉后,该市场得以重启,但始终笼罩着再次被叫停的阴影,其间之迂回曲折,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近年来中国电力体制的改革步履维艰。

酝酿试点

自2002年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大幕开启之后,以厂网分离、竞价上网、大用户直购电等为内容的改革试点在全国陆续展开。

2004年4月,国家电监会、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电力用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试点暂行办法》。以此为发端,东北、广东等地率先开展了大用户直购电试点。

也就是在2004年,内蒙古电力公司开始派人到广东考察,希望能借鉴当地搞大用户直购电试点的经验。然而,考察归来,内蒙古方面颇感失望。

原来,广东模式的特点是“点对点”,即一家电厂面对几家用电企业,按照国家发改委事先批定的价格进行供电。不仅参与的企业过少,而且本质上仍然是行政主导。

内蒙古的省情完全不同。此时,这个以煤电为核心产业的能源大省刚刚迈上发展快车道。2002年至2009年间,内蒙古电力装机容量从1034万千瓦猛增到5542万千瓦。

电力充裕,价格低廉,本是内蒙古吸引投资发展经济的独特优势。如果借鉴“台山模式”搞“点对点”的交易,这将意味着内蒙古的优势完全得不到发挥。一方面将造成电力资源闲置,另一方面众多用电大户仍将高价买电。

“从2005年开始,我们有了搞电力多边交易市场的想法。因为除了资源优势,我们还有体制优势。”内蒙古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

该负责人所说的体制优势,是指由于历史原因,在2002年的厂网分离改革中,内蒙古电力公司成为全国唯一一家独立于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公司的省级电网公司,受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独立管辖,负责除蒙东四个盟市(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之外自治区其余八个盟市的电网运营。这使内蒙古有了更大的自主行动空间。

煤电充裕和独立电网,成为内蒙古电力市场建设先行一步的先决条件。

200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正式提出了“在内蒙古开展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的提案。随即,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又向国家电监会上报了《关于商请开展直接购电试点工作的函》,并得到电监会的积极回应。

2007年4月,随着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建设步入快车道。内蒙古电力公司委托华北电力大学研究制定了内蒙古电力市场建设方案,并在电监会华北电监局、内蒙古自治区经委等多部门的介入下形成了最终方案。该方案初步确立了发电、用户和电网三方企业参与,在发电侧和用户侧两端引入竞争的市场模式,这种三方模式将打破电价由政府制定、再由电网公司独家购售电的传统,构建购售电双向竞争的市场框架。

方案提出了计划电量与市场电量并行、市场电量逐步取代计划电量的发展目标。通过引入大用户直接交易、区外电能交易、发电权交易等多项交易品种,引入中间商、经纪商等中介机构,形成双向选择、多买多卖、价差联动、浮动电价的长期交易平台。

同时,大用户通过直购电获得相对优惠的电价,降低生产成本,发电企业也相应地可以通过薄利多销增加发电量和利用小时数。这种市场机制中的直购电电价将更好地反映电力供需关系,形成一种全新的电价机制。

这并不意味着多边市场只能在电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运转。“在正常的市场机制下,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是必然的,也符合市场规律。我们不会因为供应紧张就对市场运行的核心规则做出修改。而多边市场也有严格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已经进入市场的大用户不得随意退出。”内蒙古电力市场多边交易中心副主任王敏杰对《财经》记者说。

在他看来,虽然起步阶段进入多边市场交易的电量在整个电量盘子中的比例只占15%左右,但未来会逐渐升高。这样一来,一旦电力供不应求,大用户由于政府计划电量不能满足其用电需求量,仍然不得不从市场中买高价电。尽管在这种情况下电价上涨不利于电力下游用户,但对整个行业来说仍然是健康的。因为市场交易电价的上升会给电源和电网建设提供加速动力,从而改变市场环境,实现下一轮的供需平衡。

2008年8月,历经多次修改完善后的《内蒙古电力市场建设方案项目》,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名义同时上报至国家电监会和国家发改委。同年10月,在国家发改委迟迟未有明确表态的情况下,电监会单方面下发了《关于推进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建设意见的复函》,不仅原则同意了内蒙古方面提交的方案设想,时任电监会主席的王旭东还亲自作出了“积极、探索、推进”的批示,国内首个电力多边交易市场终于在内蒙古获得准生证。

两度启动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突然来袭,使得刚获准生证不久的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被意外提速。

2008年10月,蒙西电网负荷低谷从1000万千瓦骤降到680万千瓦,冬季采暖来临在即,内蒙古已推广热电联产,如果这样的负荷水平持续下去,那么自治区将有一半的供热机组不能启动。

而拉动电力需求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用电大户恢复正常生产。2008年11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主持专题会议,决定立即启动电力多边交易市场,以争取恢复和启动用电负荷200万千瓦,保证自治区平稳过冬。

随即,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下发了《关于部分行业实行电力多边交易电价的紧急通知》,决定自2008年11月17日起实施多边交易电价,在全区范围内对符合产业政策的铁合金、多晶硅、单晶硅、工业硅、电石、氯碱化工、氟化工企业,每度电下浮0.08元,对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企业生产,每度电下浮0.04元,实施期限为三个月。

降价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内蒙古电力公司总经理张福生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透露,多边市场启动仅40多天,蒙西电网用电负荷就增加了300多万千瓦,供热机组得以顺利启动。

而发电和用电企业则获得了双赢。以同包头铝业公司签订了大用户直购电协议的国华准格尔发电公司(下称“国华公司”)为例,2009年“国华公司”的计划发电小时数是3300小时,通过和包头铝业合作,获得了约10亿千瓦时的计划外电量,扣除税金、让利金额和燃煤成本,“国华公司”增加收益5000万元。

而包头铝业公司则更是依靠优惠电价渡过了危机。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铝价从每吨近1.9万元跌到了最低时的1.04万元,国内多数铝厂被迫停产,包头铝业公司也岌岌可危,降低占电解铝成本40%的电价成本,成为公司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最后,通过电力多边交易市场,包头铝业公司电价成本节省了2亿多元,没有停产一天,没有一个工人下岗,而且还投产了一条新的生产线。

2009年7月1日,在总结前期各项经验的基础上,内蒙古自治区电力多边交易市场开始模拟运行,包括神华、华电、大唐等18家电厂和14家用电企业被批准进入多边市场。2010年5月6日,在时任国家电监会主席王旭东和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的共同见证下,酝酿六年之久的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中心正式鸣锣运行。

因何叫停

好景不长,发端于2010年下半年的全国性节能减排风暴,改变了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的命运。

就在该市场鸣锣运行后的几天,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节能减排工作会议。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价格检查组赴内蒙古检查,2010年7月初,由国家发改委、电监会、监察部、工信部等六部委组成的更高规格的全国节能减排督察组再次赴内蒙古督察。

据一位参加向督察组汇报的内蒙古人士对《财经》记者回忆,在督察组起主导作用的是国家发改委。

在听取汇报后,督察组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其他省的优惠电价都停了,内蒙古要是不停,其他省就会仿效,节能减排就没法搞。二是参与多边交易的用电企业多数都是高耗能企业,不能搞优惠用电。

而令上述内蒙古人士深感委屈的是:“发改委自己批准的大用户直购电试点一直在搞,如果说包头铝业公司是高耗能企业,可是发改委早前自己批准的大用户直购电准入企业名单中就有包头铝业公司。同时电监会作为国务院授权的电力市场主管部门,知晓内蒙古多边电力市场筹建和运行的全部过程,并下发了一系列的许可文件。”

根据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的设计方案,初期进入市场交易的电量占全自治区发电量的10%-15%,以后逐年扩大比例。而且将来只有30万千瓦以上高效节能的发电机组才能有资格进入大用户名单,这意味着市场交易电量越大,大机组的发电量占整个发电量的比重也越大。由于大机组煤耗低,所以大机组发电比重越大,对节能减排就越有利。

国家电监会华北电监局的预测数据显示,2010年,内蒙古电力公司统一调度的2473万千瓦机组,煤耗比启动多边市场前的2009年减少了21.99万吨,这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9.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400吨(见附表)。

但这些解释并未奏效。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仍然以口头通知的形式正式要求内蒙古暂停电力多边交易市场。2010年7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亲自带领自治区经委、发改委和电力公司成员,到北京拜会电监会副主席王禹民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这次会面,王禹民再次肯定了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对深化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示范意义,并重申电监会此前各项审批文件真实有效。

而彭森则重申,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虽然符合电力改革的方向,但在节能减排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包括新疆、四川在内的全国22个省份出台的优惠电价政策已经全部停止,内蒙古不能搞例外。以后可视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情况,走规定审批程序再行启动。

赵双连一行返回内蒙古后,向自治区主要领导提出建议:如果自治区能确保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可顶住压力继续电力多边市场的运行,并可考虑向国务院进行专题汇报。否则,可考虑先行停止大用户直购电交易,保留现存的电力多边市场交易机制,根据节能减排目标完成进展情况逐步恢复,但必须明确自治区政府有权根据节能减排进展情况适时重启电力多边交易,而不再重新履行审批程序。

经过综合权衡,2010年8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以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名义向内蒙古电力公司、各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下发了《关于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暂停安排大用户直接交易的通知》。

今年3月1日,在经历多次交涉后,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得以重启。然而很快电荒来袭,国家发改委于4月21日和6月20日分别下发《有序用电管理办法》和《整顿规范电价秩序》两份通知。

后一个明确规定,“未经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批准,擅自开展大用户直供电试点,或者以其他名义变相降低企业用电价格的,要立即停止执行。” 重启刚四个月的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再次命悬一线。

《财经》记者获悉,在此次关于整顿规范电价秩序的通知下发后,内蒙古方面紧急派出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潘逸阳赴北京同国家发改委和电监会磋商。

发改委坚持认定: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审批程序存在问题,必须经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电监会联合审批才能生效,而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仅通过了国家电监会的审批,必须尽快叫停。

“20日出台的文件对我们压力很大,多边交易市场可能从下月起再度暂停,但最后决定需要等自治区领导听完潘主席的汇报后才能定。”6月28日,内蒙古一位知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但在内蒙古电力公司总经理张福生看来,内蒙古仍然是未来中国继续推进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最佳试验田。“国家电监会把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看做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最有示范意义的探索,如果连这个探索都失败了,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还有什么希望?”张福生对《财经》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