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付心脏病的办法(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付心脏病的办法(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脏病是当今相当普遍、危害相当严重的一种疾病。对付心脏病的方法多种多样,请看――

给心脏打“补丁”

医生告诉我们,先天性心脏病的病死率是很高的,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脏畸形严重的婴儿,有34%在出生后1月内死亡。60%在1周岁内死亡。但畸形较轻或经过手术治疗的,可以活到成年;要是没有右心血液向左心分流的,在手术后也可以活到老年。因此,凡是能用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最好在适当的时机争取进行手术治疗。

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就是说,在隔开左右心房的房间隔上或隔开左右心室的室间隔上,有一个“缺口”,如果不堵住这个“缺口”,左右心的血液到一定的时期就会发生互通,造成静脉血和动脉血的混合,病人会因之缺氧,肺动脉会因之产生高压,最后则发生心力衰竭和死亡。

对付缺损的最好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是把心脏打开,在医生看见的情况下把这种缺口补起来。怎么个补法呢?缺口小的,用线缝合起来就行了;缺口如果较火,就要用涤纶片或人造片遮住缺口并牢牢地把它缝在房间隔或室间隔上,好象在上面打上一个大“补丁”。这样一来,缺口被堵住了,左右心血液互通带来的不良后果再不会发生,病人就可以健康地生活、学习、工作了。

换上新的“房门”

在患急性风湿热后,有60~70%左右的病人能发展为慢性心瓣膜病。受损害的瓣膜常常是二尖瓣和动脉瓣。特别是二尖瓣损害后,可因发炎而增厚,相互粘连而变形,最后可导致关闭不全或狭窄。这种病人常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略血,最后发生心力衰竭。二尖瓣狭窄的病人生存时间的长短与他的心功能有关。有人报告,确诊后的5年成活率为80%,10年成活率为60%。若心功能差的,10年成活率只有38%:心功能极差的,5年成活率仅为15%,8年后已无1例成活。而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预后还要差一些。

医生当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这些病人一个个地离开人间,他们要千方百计地挽救病人的生命。

早在40年代,医生就能为单纯的二尖瓣狭窄病人作分离手术。但对同时有关闭不全的病人,用这个方法就解决不了问题了。

怎么办?医生想出一个好办法――把心脏中已经坏了的“房门”拿掉,重新安装一个新“门”上去,这“换门”的方法,就是瓣膜置换手术。

现在一般医院使用的是人工生物瓣――用猪的主动脉瓣、牛心包制成的二尖瓣膜和金属做成的金属瓣膜。生物瓣膜性能好,接近人的瓣膜,但易破损,坏了后还要更新――病人又要遭受一次“开膛剖心”的痛苦。上海医科大学的专家和上海合金厂的工程师共同研制了一种带有弹性钢丝支架的生物瓣膜,从1984年起,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将它用于临床,至目前,已为近百名病人更换了这一种二尖瓣或三尖瓣,并对其中45名病人进行了随访观察,发现这些新装上的“房门”在心脏中“工作”都很正常。

人工金属瓣膜虽然坚固、耐用,但易变形,也会腐蚀、损坏,也不是换上后就一劳永逸的。1978年,兰州碳素厂研制成功了“热解碳永久性机械瓣膜”,它重量轻、不破损、不变形,经过10年的应用,证实情况良好。目前已有1500名病人安装了这种“房门”。模拟试验证明,这种瓣膜可连续使用100年。

重建“阀门”

心脏置换人工瓣膜以后,心脏因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的问题解决了,病人的心功能也得到了改善和恢复。但是,新的瓣膜安装到心脏中去后,常因瓣膜周围有小血凝块附在上边,从而又影响了它的正常工作,并且会给病人带来其他一些不良后果,病人只有长期服抗激药物才能避免。这又是一件麻烦事。何况有的瓣膜用几年后又损坏了,还需要再换。

近年来,各国的医生采用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就是把已粘连的瓣膜分离开,把缩短了的肌放长,再把放松拉长了的肌素缝合缩短,将已扩大的“门框”――瓣膜环口用线贯穿好,收紧到需要的口径。这样,就相当于把原来心脏中已损坏的“房门”和“门框”进行了一次大修,实际上等于给心脏这个血泵重建了新的“阀门”。这种瓣膜重建术避免了置换人工瓣膜带来的弊病,病人易于接受。上海胸科医院已为20多例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人做了这样的手术,并且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