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乡村浮世绘:城镇化要来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乡村浮世绘:城镇化要来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本文作者故乡的村庄位于长江流域中部的江汉平原,从2012年开始,这里终于迎来了“期盼”多年的征地拆迁。这不是城郊乡村的拆迁,而是城镇化对中国传统村落的一次冲击、改变与再造。

一切要从邻村征地拆迁说起。

2006年前后,市里搞大开发,建设城南新区。随着新区开发的加快和推进,我们这个本是靠山的边缘生产队竟越来越接近郊区。

随着5年前邻村的拆迁,队里的人心开始躁动、激动、焦虑、纠结:是不是也要拆迁呢?如果要搬迁,是不是现在就应有所准备和行动?

要不要动?要不要动?……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焦虑和矛盾。

磨人的等待

那几年,没有消息,到处都打听不到消息,谁也说不清楚生产队会不会被征地拆迁。

总体的舆论是:会搬迁的,只是迟早的问题。

但队里的人又有点底气不足:生产队靠山,且前面开通的一条高速公路直接把生产队隔离在一边,看不出有多大的开发价值。

这种等待的心情从邻村开始征地拆迁就开始了,只是随着邻村征地范围的扩大,等待的心情就更加急切。

2012年初,邻村全部拆迁完了,队里人的心已被撩拨得快要疯狂。

每天人们都在路上观啊、望啊,看有没有勘测队的车路过或来。有勘测队来就意味着有戏了。

当时,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全生产队的震动。

一次,队里有人看见一辆车停在一家门前比划半天,“分明就是勘测队的”。消息迅速传遍整个生产队。其实,那只是来查看高压线的。

有人甚至在网上查看电子卫星地图、查找市里的开发计划、跑很远去看在修的路。

老人们在焦急的等啊等,因为他们现在可不能随意死去,如果确定要拆迁,无论如何也要等拆迁完了再死,多一代人就会多补一套房。

留在村里的人,焦虑的心更是理所当然,如果确定会征地拆迁,那么他们就需要马上行动,该建房的建房、该种树的种树。

人们疯狂了

2012年,终于插标杆了。人们都去看了眼标杆才真正踏实安心。

队里的人松了口气,却马上又提起了更大一口气。漫长等待累积的焦急、期盼、忍耐、憧憬在这一刻终于爆发了,化作了无限的激情和干劲。

无人再打麻将了,全家动员,栽树,每天。虽只是修三条路,征地只涉及部分农户,但仍是全生产队总动员。

树苗价格涨了又涨,很快附近林场的树苗就被买完了,到了后来要托关系才能买到树苗。

征地迫在眉睫,再建房不现实了,但好不容易等到征地了,就这么干坐着?

队里人开始在家想方设法地、不引起注意地搭棚子。虽然搭个棚子仅能多补几百元而已,但至少能抚慰村民的心。

紧接着,不知是谁又想出了把稻场水泥化的主意。于是,紧接着家家户户都忙着水泥化稻场,短短一个月内即实现了全生产队稻场的水泥化。

冷硬的现实

2012年年中,终于到“拉尺”了,即丈量将被征地的面积、清点树苗以及地面建筑等。

“拉尺”由村里负责组织,但上面会派一个督察员。村里尽力想做到公平,把丈量队分成几组,每次丈量随机抽组,即让人们无法弄清到底会由谁来给自己丈量土地,也就无法事先请客送礼了。

但村支书还是交代,丈量时尽量松点,让每个被丈量户都满意高兴,这样到时候谈判搬迁时也就好说话。

每家在丈量完后都满脸笑意。

但很快,人们便都发现了这个游戏的另外规则,那是冷硬而残酷的——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陈家是典型的强硬者,据说去他们家“拉尺”的那天,他把一块空地插上四个桩然后说,你们把我这个算车库。“拉尺”的人说,你这还什么都没有,怎么能给你算成房子呢?然后他说,那你们今天别拉了,等我哪天建好了就通知你们来拉。

王家和村支书是亲戚,据说王家“拉尺”的那天,村支书亲自到场。“拉尺”的人把公共河道也算作他们家的鱼塘。

这每一瞬间,都让人们感觉到了差异,感觉到了挫败,感觉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一样。村民间的隔阂就这样产生了,甚至愤恨。

很快,人们便适应了游戏的规则。强硬是先天的,无法改变,但关系却是可以寻求的。

突变的人际关系

队里的人从未如现在这般看重钱,斤斤计较、分厘必争。

在疯狂栽树的那些天,人们把屋前屋后、田埂田边都栽上了树。为了几棵树,几十年的邻居闹僵翻脸变成了常事。

这并不是说那几十块钱就那么重要,而是与人们对就要搬走的预期相关。

以往即使发生了比这更严重的矛盾,大家都能忍让,毕竟抬头不见低头见。但现在不同了,大家都知道要搬了,以后即使住一起,也是像城里的小区,不用农业生产,不与你接触我也能过日子。

突然觉醒的产权意识,以及对产权的执着更让人惊奇。

这在公共堰塘争夺上表现尤为明显。

队里最大的一个公共堰塘属于一个湾子的住户们。

很早之前,湾子的人就在堰塘里开挖只属于自己、只灌溉自家农地的鱼塘,让堰塘逐步丧失了蓄水能力。

堰塘下游的陈姓住户,不是湾子的人,但其大部分农田都靠此堰塘来灌溉。于是,他不得不也在堰塘中挖了个属于自己的小鱼塘。对此,队里人一直未表示过异议。

然而2012年,就在他一如往年从自己挖的小鱼塘中抽水灌溉时,其电机插头被拔了。

原来,结婚后从湾子里分家出来已几十年、在别处居住的许姓住户说,陈姓住户没有资格用那个塘里的水,他挖的塘也不属于他。

许家只是想找个由头重新插手那个堰塘,否则如果堰塘被征,补偿款根本不会跟他沾上边。

协管员来调和,说,再忍忍吧,就要搬迁了。但两家斗殴不止,最后由村书记调节了事。几十年的邻居也就这样反目成仇。

“我将有钱…”

“我将有钱”的心理预期和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巨大的。

虽然谁也没有将“我将有钱”放在嘴上,甚至都没有放在心上,现在队里想的只是怎样才能多补点,还没有心思去规划拿到补偿后要做什么。但“我将有钱”的影响分明是有的。

2012年队里春节过年,就与往年有些不一样。

走亲戚走朋友拜年吃饭,队里的人不再用自家的碗筷,全改用一次性碗筷,来一次客人用一批。“啊,洗碗多麻烦啊!”

一个年过下来,屋前屋后全是白色垃圾。

人们不知不觉膨胀了、嚣张了,即使补偿标准不高,补偿的钱也就十几二十万(一亩的标准是一万三千多元),即使还没有补只是预计要补,即使标杆还没插到自家门口,自家会不会被征地拆迁也还是未知数,但人们心中自5年前邻村征地就已隐隐开始燃起的“我将有钱”的预期在去年时已然浮起扩大。

“我将有钱”改变的还有婚姻观。

近几年,村里年轻人的高离婚率让人惊讶。村里青年谈婚论嫁时,离婚已成一预定假设。人们听到谁谁离婚的消息时,一点惊讶也没有,很是淡定平常。这是因为他们对这里的姑娘找婆家和小伙找媳妇有充分的自信。

不想未来

春节过年,队里人多次谈论的是一件事——小区的人和事。

他们把搬迁安置居住区叫“小区”,把已被征地、被安置在小区的人称为“小区的人”。在他们眼里,这样一群人已经不能算作农村人,因为不再种地;却也不能算城里人,因为无正式工作。

事情引起大家这样的关注和热议是有理由的。什么事情呢?

村里有几户常去菜市场卖菜的人说,经常看到认识的“小区的人”去菜市场捡菜叶。开始时,大家碰见时都觉得尴尬不好意思,但慢慢,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到了后来,“小区的人”就直接跑自己的菜摊上去拿菜,说“我来装点白菜回去吃”,就往自己的袋子里装,如此情形,让人又生气又心酸。

人们说,那也是没得办法,住小区就一分地都没有了,一点菜也不能种,家畜也不能养,什么都要靠买,现在所有的东西都贵,而他们又没有什么收入来源,就靠那些补偿款。补偿款用一点就少一点,即使钱够,对于以前从未掏钱买过米菜吃的村民怎么舍得把钱用这儿呢?

队里人感叹完了后,只是一阵沉默。沉默是因为他们谁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保证自己以后不会那样。

他们现在还不想未来,其实也没有能力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