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视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的体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视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的体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计量单位虽然在小学数学教材里所占比例不大,但几乎每个年级都有内容,如人民币的单位、时间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容积单位等。而课标中对孩子的要求不仅仅要认识建立计量单位的表象,还要能换算,进行简单的估测。每次学到这些内容,学生往往不容易建立清晰的表象,导致含糊不清。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因为生活经验匮乏,更是对抽象的单位产生惧怕。

问题出在哪里呢?除了我们的孩子生活经验的匮乏外,在教学中,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我们老师让孩子的体验也只是浅层的、匆忙的,只让孩子进行单一重复的练习,让孩子看课本上的插图,而没有真实的体验。

计量单位和生活的联系是最紧密的,是需要孩子去体验的,没有生活的体验,一切只是纸上谈兵。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学习这部分知识,只有增加孩子的相关生活体验,才能变抽象为具体。把抽象的单位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从孩子身边的数学问题着手,为他们提供体验感知的材料。把计量单位的学习和生活应用结合在一起,孩子们就会兴趣盎然,可以去感受、理解和应用。

那么,如何在生活大课堂里教学计量单位呢?

下面我就谈谈教学低年级教学计量单位的一些体会。

一、重视预习,激活孩子的已有经验

许多课都是学习完新课后,再带领学生到生活情景中去感受,我感觉计量单位需要让学生经历大量体验活动。但课堂时间有限,而学生本身对一些计量单位在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接触。因此可以设计一些课前的生活调查活动,让孩子走进生活大课堂。这样也能激活孩子的已有生活经验,在最接近孩子认知的发展区学习,孩子就可以在已有的经验上进行新知的建构。

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我在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供现实背景,改变呈现方式。在课前先让学生到菜场和超市去了解,通过看一看,问一问,摸一摸,拎一拎。下面是我设计的课前调查表。

课前生活调查表:

1.你见过哪些秤?请学会使用一种秤。

2.你知道哪些重量单位?你对千克有何了解?

3.请和家人到菜场去了解一下,并拎一拎,感觉一下。(注:1千克=1公斤=2斤)

4.1千克鸡蛋大约有( )个。

1千克西红柿大约有( )个。

1千克( )大约有( )个。

1只鸡大约是( )千克。

1个西瓜大约是( )千克。

5.请你带上相当于1千克重的物品。(要求:小组成员带的不一样)

6.你的体重是多少?你爸爸、妈妈的体重分别是多少?

7.请到超市调查下列物品的重量,并在后面填上两样你所喜欢的物品的重量。

通过课前调查,学生初步感知重量单位千克,虽然是零碎的,不系统的,甚至是带着疑问的,但总算不是纸上谈兵了。相信在一定实践活动基础上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先实践,再通过新课学习把不完整的认识系统化,学生能自发地进行自我完善。

二、多种方式体验,帮助建立表象

在上课时,教师要注意提供丰富的材料,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事件操作活动,还要多让学生说说感受。这样才能留下深刻的体验,从而形成客观准确的表象。

比如,在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时,让孩子找自己身上的尺子,1厘米宽的手指,1米到自己哪里,一步的数据,10米走了几步,这些数据既可以在课堂上体验记录,也可以在课后的生活大课堂里体验。比如,说吨的认识是听重约1吨的学生一起跳下来的声音,去感悟1吨是很重的。

又比如,时间单位的构建比较困难,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孩子的多种器官参与,如背口诀、跳绳等,体验一分钟的活动。多种感官和不同的体验进一步形成表象。

三、和民俗数学建立联系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计量单位都是国际统一单位,但在生活实际应用中,我们中国有自己的特有的计量单位,比如现在用得最多的重量单位――斤。时间单位――点。长度单位――里、尺等。比如在千克的认识中让学生说说在课前调查时候,卖鸡的人告诉你的单位是千克还是斤?你会换成千克吗?我们来演戏,我是卖鸡人,我说鸡几斤你换成千克。我们再来看看1只鸡大约是几千克。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的重量单位还是以斤为主,设计这部分练习主要是不想让学生学到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民俗文化脱节,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同时能使新知更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去。

四、寻找估测的策略

在计量单位概念的建构中,有一个活动可以巩固建构,那就是估测,估测是一个综合要求很高的能力。在这个活动中,很多学生仅仅是瞎猜,而没有策略。比如在秒的认识中,可以先让学生跟着秒针的走动打拍子数数,尽量跟上秒针的节奏,之后可以设计让学生猜猜穿好一件衣服等活动用了多少秒,学生就会用打拍子数数去估测时间。

学习了长度单位后,也有先估再测的活动。一开始学生是乱猜的,让猜的准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让学生知道还可以用身体尺子,和生活中一些熟悉物体的长度去对比猜测。让学生学会用已知数据估测。估测完之后让学生测量,差距大的同学要反思原因,并且及时调整估测的方法,总结估测的策略,可以让学生回家利用记录的一步距离,和10米走了几步这些数据学会步测。比如近的同学步测学校到家的距离。我还带领学生去步测学校篮球场以及操场的长度。为学生提供先估测后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之间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通过这些在生活大课堂里的实践活动,学生对计量单位的认识进一步增强。

总之,计量单位的教学,尤其是类似时间、质量等相对比较抽象的计量单位的教学,只要我们把教学放在学生的生活大课堂里,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丰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就一定能够准确建构概念。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区东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