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游牧生活中的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游牧生活中的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蒙古族文化是游牧文化的历史集大成者,一方面是蒙古族文化浓缩了自匈奴以来所形成的、以游牧为基础的草原文化的所有基本要素;另一方面蒙古族文化的形成是草原文化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是草原文化逻辑进程的延续。特定的历史造就了蒙古族特有的文化,特有的文化又成就了蒙古族腰带丰富和独特的功能,使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蒙古族 腰带 魅力

蒙古族草原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地理单元,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交织,决定了这一区域又是一个社会冲突十分激烈的地区。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斗争锤炼和造就了包括蒙古族在内的所有草原民族坚毅的性格。历史上有匈奴、鲜卑、突厥等民族成功地实践了游牧的这种生存样式。只是到蒙古人那里,他们不但继承了这些生存式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还使其发扬光大,成为了草原的“集大成者”。从历史的横向坐标上来讲,草原民族游牧文化的生态功能是通过文化内部的调节机制产生和发展的。

蒙古民族这种相互融合的和谐生态观也体现在腰带上。北方草原的气候条件是冬季较长,春夏秋季较短,所以蒙古族服饰所运用的面料大多以皮毛、毛织物或者比较厚实的织锦、绸缎为主。草原游牧生活长年风吹日晒、草长水深,也只有那些即保暖又厚实耐用的服装才比较合适。蒙古族服饰的帽冠、窄袖袍、腰带和靴子构成的着装形式,是由北方草原的马背生活而形成的,这与其自身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极其协调的。

对力量的崇尚和对和谐的生态环境的关怀,是蒙古族的思想意识的核心,这种意识也决定了蒙古族腰带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一、蒙古族腰带的造型演变

夏家店下层与上层文化以及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北方青铜文化,也同时造就了北方游牧民族腰带饰的雏形。那个时期服饰品以腰带饰为主,腰带饰由各种动物纹为装饰图案或者以动物为造型的带扣、饰牌、饰件等构成,这种腰带饰就是文献中记载的狄―匈奴民族特有的“胡带”。 它是匈奴文化历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具特征、最出彩的部分,是早期北方民族聪敏智慧的结晶。

据史料记载,匈奴男子的服饰为,“身穿长度齐小腿、两边开衩的宽松长袍,腰上系有腰带,腰带两端垂在前面。宽大的裤子,裤口也用一条皮带在踝部捆扎紧。弓箭袋系在腰带上,垂在左腿的前面,箭筒也系在腰带上横呆在腰背部,腰带两端垂在前面”。[1]这说明对匈奴族而言腰带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存在与当时的生活生产方式、服饰、自然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王国维在《胡服考》中说:“其带之饰,则于革上列置金玉名曰(铰)具,亦谓之环。其初本以佩物,后但致饰而已。”[2]这段记载,大体反映了带扣的所指以及带扣使用上由最初的实用功能向最后重装饰功能的发展变化历程。

以鸟形、兽头形、变体鸟形、连珠形、兽头连珠形以及管型饰等为代表的青铜饰件,也是腰带饰中的一大门类,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特征鲜明。

推断它们是缝缀在腰带上的。一般都是形制相同的饰件互相连缀成一列,饰件与饰件之间的结合处彼此相互吻合,圈围、折叠自如,既起到美观、装饰性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类似于铠甲的防护功能。这些饰件或单独构成腰带,或与带扣、动物纹饰牌等组合而成。

早期北方民族虽然使用带扣,但同时也借鉴和使用了大量的中原农耕民族使用的带钩,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把自己特有的动物纹装饰作风融入了带钩的制作中,形成了具有强烈北方草原气息的带钩制品。

鲜卑人的服饰原本为褊窄袖、圆领右衽左右开衩、上紧下宽松的长袍,在此基础上逐步汉化,增加了宽衣大袖的款式。腰带作为时装配件已成为服装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服装整体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文献记载中可以了解到,鲜卑时期女式腰带的特有风格,多以丝绸、布料或皮革制成。纺织品束带以柔美、飘逸的形式于腰间打结,或于腰侧、或于腰后结出蝴蝶结,飘带下垂,使服装尽显女性柔情。若为皮革所制的腰带应尽量细窄些,装饰上精巧细致的饰物,色彩雅致,同样能够展示出淑女柔情。男式腰带多用的风格,以皮革带为主,造型宽大、强硬、厚重,强调力度、粗犷和夸张的手法,双层及多层重叠、交叉并可加饰金属镶钉或其他饰物,突出阳刚之美和雄健的风格。

鲜卑历史中所记载的“腰间加饰束带”,它与革带区别之处为腰带柔软而较长,一般在腰间绕一两圈后再打结。这个时期的腰带不仅是青铜器与革带的组合,而从壁画中也可以看到有使用布腰带,也出现了延续至今的蹀躞带,这些演变都与当时的经济、政治、生活生产方式密切相关。

契丹的带饰是其服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款式上说,包括传统的蹀躞带和汉式的腰带两大类;质料上说,有金属带、革带和丝带三种。其中,金属带用为冥器,属殡服带饰。现实生活中的腰带,主要是革带和丝带。

蒙古帝国时期蒙古人把腰带看成是最高贵的礼品。腰带是人格和尊严的象征。古时曾用腰带区分品级和地位。蒙古人系上腰带就表示自己是神圣的人,不可侵犯。未婚女子系腰带也显示男女平等的一面,不受侵犯。妇女婚后的一段时期内不系腰带,表示对丈夫的忠诚和顺从。一般来说,成年妇女的腰带要比其他年龄段的女性腰带宽一些。未婚女子系腰带时要留出腰带头,已婚妇女则把腰带头藏匿好。

这个时期除了王宫贵族的金腰带,普遍佩戴的就是布腰带。腰带的质料多为布或绸缎,蒙古腰带讲究宽长适度,长度为3-5米 ,宽是布或绸缎的幅宽。腰带要与袍子的颜色相搭配。

北方民族历来就十分重视腰间的革带,在元代这个习惯得到了延续。在元代传统的革带上面有一些小孔,这些小孔是用来垂挂刀、箭及一些生活用品;妇女也在用各种绸、绢做成的腰带上垂挂一些针线包、香囊、手帕等。也就是说,传统的腰带不只是为了保暖,更具有实用的功能,是方便行军打仗与生活的需要而存在的。伴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及审美观念的改变,革带、绢带又增加了更多的含义,即装饰美化自己、显示身份地位。

二、蒙古族腰带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