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印文化再生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印文化再生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世纪八十年代,担任中国佛教协會會长的赵朴初老先生,曾有一诗:信知此土有深缘,圣教三车独得全。誓续慧灯无尽际,时轮再转两千年。将中印两国深厚的渊源,阐释分明。并展望未来,书写宏愿,企望今后两千年,血脉相连,因缘不断,法音流转,慧明心系。赵朴老心音未远,新世纪中印关系更加密切,可谓哲人洞见,世运相应。

中国、印度渊源至为深厚。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可以说只有在印度这片土地上,才可能孕育形成。然而在印度形成的佛教,却在有大乘气象的中国,得其万丈光芒之鼎盛。新世纪之初,外界以“龙象之争”,比拟中印关系,意图挑动鹬蚌之争。坐收渔翁之利。然而东方智慧,圆融无碍,冲突之不同,在大同的和谐之下;中印文化,交辉相映短暂之纷扰,必将终归和平共处。中印民族,地利人和,辉煌前景,拭目以待。

中国性情与印度智慧

回想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开悟,这是人类历史上极为光明的永恒瞬间。芸芸众生无尽痛苦。佛陀在感同身受之中解脱,长年苦修恍然大悟,佛法在悠悠尘世之上传扬。释迦灭度千年后,佛教在印度不绝如缕。然而具有大乘气象的“东土”,却自东汉开始,历代高僧大德应运出世,度化众生,大兴佛法。其中原由,令人深思。

佛教在印度横空出师,教化劳苦大众如何离苦得乐。穷究人生真谛,探源宇宙奥义。中国文化,自黄帝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历代圣贤,造福生民。至孔子出,金声玉振,集文化之大成。光被四表,霑溉来叶。后世士人君子,莫不以天下家国为念,以苍生福祉系于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佛性般若,极高明;人伦礼义,道中庸。开示性天大道,莫过于佛;治理邦国天下,古圣传心。二者在中华神州运會相逢,风雷鼓荡,惊天动地。正因佛理精微,广大悉备,推生命意义之深,自然冲开个体局限,欲天下苍生离苦得乐;中华文化,经天纬地,求平治天下之道,必将反观自身心性,思智慧圆满希圣希贤。

中印文化,各造其极。又因其极所以能相互理解,因缘契合,互通所有,相得益彰。文化底蕴浅薄,则不能正视异己之事物;历史传承有限,则不免自大排他之心态;其结果必绚烂于一时,不能长治而久安。反观东方文化,静观万物芸芸,感怀兴衰悠悠,宣文明于万民,有大功于人类,所以能干百年传承不息,东西方尽受其泽。

民族性格与文化发展

中印两大文明古国,历经千载沉浮,至近百年间,可谓文化苦旅,国事辛酸。然而中印两大民族,以非凡之勇气与魄力,坚定的拼搏与努力,在新世纪重新将民族尊严,挺立世界东方。世界强国的综合国力,在只争朝夕的今天,其经济、科技、军事、教育等诸多元素,缺一不可。然而决定这些因素的背后动力,是为民族性格。

印度民族崇尚真理,抵制暴力,宽容仁厚,又极具理想主义和浪漫精神。与印度经常打交道的一些西方外交官,却对交流十分头痛。因为印度官员对其文化的自豪与政策的优越,使得西方同行在交往感到倍受轻视。其文化根源、种族制度、,使得民族具有超凡的凝聚力。从而社會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上升,引起世界高度关注。

印度民族团结一心,中华大地当予以沉思。今日中华,传统与叛逆并存,独立与另类不悖,文化之张力绵绵,极尽个性发展之自由。经济崛起,文化复兴,军事强国,教育树人。面对印度民族延续千年超凡的凝聚力,中华大地的年青一代,更需有志“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不偏执看待不足,不过度批判现实,光明而笃实,勤奋而坚忍,不负中国人之生命!

印度文化之传统,其智會通梵我;中国文化之传承,其情感通天人;印度之智慧,登峰造极。中国之情志,感怀苍生。穿越千年历史的智慧,于民族性格有造化之功;包容五洲四海的情志,对国运民生有承载之德。文化之功德,能提升个人能力,能凝聚国家人心。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关乎人民有深刻体會于华夏文明,挺立民族自信,尊重多元文化,自由发展个性,而和衷共济于国家!

日新月异,有待与时俱进;沧海桑田,唯有文化常存。中国印度,各有十余亿人民,两国文化,各有千余年历史。因缘深厚,自然期盼前缘匪浅;血脉相连,更加注目后世光芒。时轮再转两千年!而历史再过两千年之后,中印民族之交流,因缘注定愈加深厚,文明交流更添传世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