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泰国学生汉语成语俗语语用偏误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泰国学生汉语成语俗语语用偏误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对泰国清迈皇家大学学生使用汉语成语俗语、惯用语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泰国学习者的语用偏误原因,从教师、教材、学生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教学的策略。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把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要编写并使用符合泰国学生学习、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汉语教材;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扩充知识面。

【关键词】泰国学生;汉语学习;语用偏误;纠正

中国的成语、谚语、惯用语在中国文化里面是很独特的词汇,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隐藏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哲理,具有浓厚的色彩和浓郁的社会生活气息,语言凝固、凝练、幽默风趣。这是通过汉语的语音构词,特殊的修辞方法构成的。这些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他们在汉语理解中所产生的问题和障碍,其主要原因不是在于语言本身的差异,而是文化差异所造成的。

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学习者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到学习汉语的速度、成绩、水平。这个发现对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中有效地、有针对性地给学习者传授汉语技能和文化知识,对于学习一门语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如能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实现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完美结合,将会大大提高学习者目的语水平,也能使文化教学更有成效。

一、调查及分析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以清迈皇家大学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泰国学生中国文化知识水平和汉语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希望用科学的统计方法,研究其学习汉语程度与文化背景的关系,以期对研究语言与文化教学提供一定数据支持。我们将接受调查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是有中华文化背景的泰国华裔学生,包括入学前已学过汉语的学生,另一组是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泰国学生或者零起点的学生。共发放问卷79份,收回79份,全部有效。问卷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汉语背景资料调查问卷;二是中国文化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文化礼仪、社会习俗、日常生活、传统节日、成语、俗语、惯用语等各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学生汉语水平明显高于没有文化背景的学生。文化知识水平越高,汉语水平越高、进步越快;反之,文化知识水平越低,汉语水平越低、进步越慢;二者具有相关性。

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文化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文化差异会造成学生学习汉语的障碍,二是学生的文化背景也会对其学习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显然,文化对学习汉语之所以很重要,不仅是因为学生要对中国文化、风俗习惯、传统文化节日、生活方式有所了解,会影响到学生对语言的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而且还因为文化所蕴含着中国民族的人生观、哲学思想、思维方式等,这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行为、风格和步骤。

但在以往的对泰汉语教学中,我们往往意识到泰语对汉语学习的干扰,但是忽略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干扰。长期以来的汉语课堂往往只注意讲解语法和训练语言技能,在学习汉语时,从拼音到词汇,再到语法、句子,循规蹈矩。这种学习方式造成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有些脱节。学生往往掌握了整套语法系统,有上百个词汇储存在头脑里,可还是听不懂,说不出地道的汉语,不能理解成语、惯用语和蕴藏在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造成这种现象是由于教学中对文化、社会知识、文化差异没有足够的重视。

中国的成语、谚语、惯用语隐藏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哲理,具有浓厚的色彩、浓郁的社会生活气息,语言凝固、凝练、幽默风趣。他们真正的意思不能单从字面去理解,而要结合一定的文化背景去理解,然后再从学生母语中去寻找是否有能跟母语相对应的文化词语。比如“戴绿帽”,按学生的理解“戴”是动作、“绿”就是绿色、“帽”就是帽子。所以学生就理解成戴绿色的帽子,根本没想到是妻子或者丈夫有外遇。用简单的翻译,学生是无法理解的,必须讲解有关的文化内涵。在泰国也有相似的成语,但表达的方式是“牛角”。泰国人认为牛是很笨的动物,所以“带绿帽”就是“牛角”。但在泰国文化方面,“牛角”只是表示女的有外遇,所以才将那个男性比喻成“牛”,什么都不知道、很笨。因为在泰国“牛”是用来形容笨的意思。

“吃大锅饭”绝大部分学生都不理解真正含义是什么。原因是,中泰两个文化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生活条件、社会和经济制度,精神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和社会心态的制约。有些词语在汉语中有,但在泰语没有。仅用简单的讲解、翻译,学生是无法理解的。

二、解决策略

文化在汉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掌握好一门外语,成功地进行交际,除了要有语言技能、基本知识外,还要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我们建议从教师、教材和学生三个方面入手,实施文化教学结合语言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汉语的水平。

1、教师方面

既然文化在语言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首先教师本身要具备很强的文化意识和知识,必须注意到文化对学习语言的影响,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哪些文化知识、文化现象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汉语的,加强讲解。拿词汇、生词来说,汉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技能都以丰富的词汇、生词为基础。有了扎实的词汇功底,在运用词汇进行造句、交际时就轻而易举了。在进行汉语词汇教学时,很多老师偏向于对词汇的汉泰释义的讲解,而忽略了词汇本身的文化内涵。例如:“炒鱿鱼”一词,老师们只简单地用泰语解释词义,“是形容工作被辞退、解雇或开除。”,加上泰语中没有这样的说法,所以学生们很难记住,久而久之,他们只记得“炒”,是“烹饪的一种方法”,“鱿鱼”是“一种海鲜,是食材”,这么顺理成章,“炒鱿鱼”就是“做菜”了,导致学生理解错误。如果老师们能深入讲解其背景和来源、文化内容,就可能收到好效果。比如可以这样说:以前,到广东或香港做工的外地人,雇主多数是包食宿的。这些离乡别井的打工仔,身上带着轻便的包袱,顶多多带一张绵被或竹席。那时候的店铺,多是前铺后居,即屋前端是营业的铺面,店主与伙记同住在店后的房间或阁楼。当员工被老板开除时,他便需收拾细软离开,这动作便叫做“执包袱”或“炒鱿鱼”。“执包袱”,看字面也明白个中含意,“炒鱿鱼”便要靠想像力了。原来,广东菜有一名为“炒鱿鱼”,即炒鱿鱼片,当鱿鱼片熟透时,便会自动卷成一圈的,正好像被开除的员工,在将自己的被铺 (席或棉被)卷起一束时的模样,故此,被解雇又可叫做“炒鱿鱼”。”这样解说既生动,又能使学生联想到炒鱿鱼和收拾包袱离开的动作,学生就会记住“炒鱿鱼”这个词的涵义了。

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很多时候,老师对课文的教学计划不一定能充分地实施。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课后的时间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取,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大量文化材料,进而让学生自觉地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充实自己,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文化知识。教师在备课中也要适当导入与课文相关的文化知识。

2、教材方面

目前泰国大多数采用中国大陆或中国台湾编写的教材,其中,不乏教材内容陈旧,词汇老化,其实并不完全适合泰国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现实。据调查,“就目前泰国高等院校使用的汉语教材来看,主要还是从中国引进汉语教材,真正切合泰国汉语教学实际的并不多。从教材类型来看,这些教材一般适用于华人或华裔子女,而对一般的泰国学生来说,存在着一些不足。从教材的内容来看,除了民校的教育部规定教材外,很多教材涉及的内容大多不为泰国学生所熟知。”因此,教师们除了以规定的教材来上课,还要给学生们补充与课文有关的文化知识。泰国汉语教师协会也应向教育部提议组织编写符合泰国学生学习、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汉语教材。

3、学生方面

泰国的汉语教学,到现在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通过老师面对面的向学生授课,老师讲解,学生在下面听写、抄写。课本也成为学生唯一的学习内容、标准,也是学生主要的知识来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汉语教学方法,也应注入新元素,使用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网络、电子学习系统技术等,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增添自己的知识、课堂也变得生动有趣、多样化。教育理念也应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这样,学生的汉语水平、文化知识才有望得到提升。

三、结语

随着中泰两国的关系日益良好发展,在泰国,汉语也逐渐成了非常重要的一门外语。懂得汉语的人日渐增多,这也意味着竞争力也会进一步的提高。学习汉语在泰国不只是谋生的工具了,还能够用来与外界沟通,有效地在经济上与人合作,提高业务的竞争性。随着汉语学习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教材的编写、师资水平的提升、教学方法的改进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除了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外,还要互相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人际关系。在这前提之下,学生和老师都要充分意识到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及时并迅速地确定出教学策略与学习方法,克服困难,从而取得语言学习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陈记运. 泰国汉语教学现状.世界汉语教学,2006. 3.

[2]丁守和. 中华文化词典.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

[3]高剑华. 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文化学刊,2007.6.

[4]李欧. 泰国文化的中国源流.中国文化,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