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微博给纸媒加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微博给纸媒加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微博的独到之处是只会给报纸加分,而不像其他新媒体那样给报纸减分。报纸开微博不会造成独家内容的提前泄露,也不会有因读了微博不再读报纸的担心,更不必畏惧由此造成读者的流失。

这些年来,报纸开始积极使用新媒体、利用新媒体、创造新媒体,发展了数不清的新媒体业态。

社交网络的兴起为报业利用新媒体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比如,很多报纸都在开心网开设了账号。但由于开心网的娱乐性质,报纸的开心网账号并不能给报纸带来多少收益和影响力。直到微博出现,成为报纸运用得最好,也是运用得最有效的新兴媒体。

用微博给报纸加分

微博的独到之处是只会给报纸加分,而不像其他新媒体那样给报纸减分。报纸开微博不会造成独家内容的提前泄露,也不会有因读了微博不再读报纸的担心,更不必畏惧由此造成读者的流失。微博百余字内容的限制决定了读者只能是“浅阅读”,在信息索取和思维形式上是一种“碎片化”的存在,而报纸则是“深阅读”和“全面化”的集成,而且微博会在一定程度上将读者的关注引向报纸。

据《新周刊》执行总编辑封新城透露,微博“@新周刊”的人气的确提升了纸版《新周刊》的销售量。微博对《新周刊》有几个效果:第一是《新周刊》在网上名声大振,在国内现有注册微博的杂志里排名第一;第二是《新周刊》有些老读者,本来已经不看《新周刊》了,杂志注册微博后,又引起了他们新的兴趣,他们又来买《新周刊》;第三是年轻一代的读者,也许他们从来不知道《新周刊》曾经的辉煌,但现在也对《新周刊》产生兴趣,引来新的读者。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开设微博,对品牌影响力的线上打造也是大有裨益。除了发行和广告,微博也让《新周刊》的品牌价值实现了核裂变,带来预想不到的增长。

报纸能用微博干什么?

虽然报纸的微博相对于那些明星微博来说,粉丝数量少得可怜。但由于自身媒体的品牌影响力,以及长期依赖积淀的公信力,相对于微博这个才一两年的新生事物来说,人们更相信拥有多年历史的报纸说的话,即使是报纸的微博说的,人们也更愿意相信。

形成社区凝聚力。在报纸的网站中开设的微博,像一个由报纸编辑、记者、读者等组成的小社区,不仅用户比较集中,而且讨论的话题也相对集中。如《齐鲁晚报》微博中的用户以山东省内的为主;大家发表的信息、交流的内容也是以山东省内的事情为主,甚至是围绕《齐鲁晚报》报道所涉及话题而展开。像《齐鲁晚报》微博首页中的“拍泉城”、“晒被之争”等专题,如果不是《齐鲁晚报》读者,对这些话题的关注可能没有多大兴趣。同样,《广州日报》的大洋微博中“西关小吃”、“广州房产”、“高温”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获得新闻线索。这是很普遍的用途,在很多事件中,报纸都将微博这种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2010年9月16日,南昌昌北机场,准备去北京的江西宜黄拆迁事件两位当事人遭遇围堵,两人躲进女厕,双方上演40多分钟的“女厕攻防战”。《凤凰周刊》和《新世纪周刊》两位记者及其他网友,在新浪微博等平台上对此事进行了直播。《现代快报》记者在微博上发现了直播内容,立刻意识到这是宜黄拆迁事件后续进展中的重大事件。于是,记者一边关注、梳理微博直播的内容,一边找到当事人的电话进行了解核实。微博直播结束时,《现代快报》记者已经通过电话了解到所有细节,并与一位当事人进行了对话。当日,《现代快报》的报道和社评在微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被大量转发。

微博的私信报料,比起纸媒传统的热线电话报料相对专业和有效。报社以前每天接到的上千个电话中,真正见诸报端的有效报料仅一二十条。大量电话不是与新闻线索无关就是报料人道听途说的假线索。而微博报料首先得是微博用户,即网络对报料人的身份进行了筛选,其线索的有效性也相对可靠。这也是纸媒借助网络开通QQ、MSN和网络论坛报料平台之后又一个全新的网络化报料平台。而且,微博远比一部电话的触角更广。

进行真正意义的互动。网络诞生之初,报纸就想借网络与读者互动,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网络很方便,但是反馈仍然不及时,互动很少。手机报诞生后,纸媒想,手机报也可以互动啊,读者看了手机报发个短信,互动也就实现了,但是手机互动非常麻烦,现实中利用手机进行互动的情况仍然很少。

事实上,在现实中,任何媒介形态都不缺少互动的技术和条件,而是缺少受众互动的需求。如果从技术条件上讲,报纸也是完全可以互动的,来信、来电、来访,都是报纸与读者互动的一种方式,关键是这种互动,有多少读者会真的去实施呢?

当读者面对的是一个单位的时候,他真的是没有互动的需要与欲望的。只有当他认为,或者潜意识地认为,他所面对的交流对象是一个人,是一个跟他一样的人的时候,互动才成为可能的需要和欲望。微博是个人化的媒体,于是互动成为可能。隐藏在微博背后的都是人,即使是单位,粉丝也在潜意识里把它当成是一个人。这就是微博的互动有效而又盛行的原因。

微博成为报纸报道的内容,微博关注点大多是网民当前最关注的东西,有些新鲜有趣,可读性很强。很多报纸都在报纸版面上开设了微博专版或者栏目。如《新京报》的“微博大义”栏目,《青年时报》的“微言大义”栏目,《都市快报》的“微生活”版面。虽然大多数报纸并没有将微博定为固定栏目或版面,但是微博内容已成为报纸内容的一部分。尤其是涉及社会热点话题时,微博的内容更显突出,比如两会微博、世界杯微博。

新闻或活动推广。报纸开微博,可以将记者正在采集素材的过程进行实时直播,让微博简短的文字告诉“粉丝”今天正在发生什么、报纸正在关注什么、明天的报纸将要刊登什么。这样,“粉丝”对新闻的关注就实现了前移,而这种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报纸出版周期的不足,使读者在微博上对正在发生的新闻“先瞥一眼”、“窥见一斑”,而后在报纸出版之后尽兴阅读。

也就是说,因为有了微博的介入,读者对报纸新闻的关注不再局限于第二天早上,而是贯穿于整个采写与出版周期中,形成了一条“关注链”,拉近了读者、“粉丝”和报纸之间的距离,也在心理感觉上缩短了新闻出版周期。当然,除了在微博上与“粉丝”进行新闻通报和互动外,精美的报纸版式也可在第一时间传上微博,让“粉丝”先睹为快,吸引“粉丝”购买第二天新出版的报纸。一些媒体利用微博及时跟进,报道活动的进展情况,使活动引来更多的关注,也营造了“现场直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