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捐肾救老师,一百多名学生齐刷刷跪下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捐肾救老师,一百多名学生齐刷刷跪下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朱蕙蕙是河南省商水县一个偏僻农村的中学女教师。白天,她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夜里,她跋涉在崎岖路;深入家庭追回辍学的学生。一天,她突然昏倒在讲台上,被医生确诊为尿毒症,她有96个学生和156名学生家长一齐走进医院配型,要求捐肾!因配型不成功,绝望的孩子们想到了老师的母亲,于是让苍天落泪的一幕出现了:上百名学生齐刷届4地给老师的母亲跪下,求她为女儿捐肾,救救他们的老师……

无助的眼神,唤来乡村女教师

2004-年6月,朱蕙蕙即将结束在河南省南阻理工学院计算机系的四年大学学习。毕业前夕,上海大型合资公司“佳华科技”来南阳招聘计算机高级员工,看中品学兼优的朱蕙蕙,以月薪3500元、公司提供食宿为条件向她发出邀请,希望她毕业后去上海工作。消息传回,朱蕙蕙父母乐坏了,连夜打电话给女儿,嘱咐她千方不能错过这一机会。朱蕙蕙有些心动,去上海做白领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但她并没有答应招聘方的邀请,因为她的心里,有一个难解的教师情结。

这个情结,源于一次偶然的相遇。

那是2003年暑假,朱蕙蕙乘汽车回家乡河南省商水县化河乡。刚出站,她看见一个女孩跪地乞讨的同时,低头看膝盖上翻开的书。这一幕把心善的朱蕙蕙打动了,她递给女孩5元钱,并问女孩乞讨的原因。女孩告诉朱蕙蕙,她住在化河乡大柴庄村,叫魏字佳,读初一,父母患病卧床多年,她乞讨是为了给自己攒学费。

朱蕙蕙不由心头一热,连忙掏出口袋里仅有的230元递过去:“宇佳,你记住,无论如何要坚持读书!”魏宇佳接钱后连连磕头:“这下我的学费够了,我要记下你的名字。”魏宇佳一边抄下朱蕙蕙的联系电话一边说:“姐姐,你要是当老师,肯定是天底下最好的老师,你的学生一个也不会失学……”魏宇佳告诉朱蕙蕙,她班里几十个同学都快走光了,有的没钱上学,有的被父母逼着打工挣钱……

听到这话,朱蕙蕙心情陡然沉重起来,从此,一个难解的心结沉甸甸地压在朱蕙蕙心头:自己能不能为山村里的孩子做更多更实在的事情,又如何去做呢?

一年后,因牵念魏宇佳,朱蕙蕙打电话到她家询问情况,不想魏宇佳还是失学打工去了,她的父亲说,女孩子反正要嫁人,读再多的书将来也会带到别人家去,不如打工挣钱。听到这话,朱蕙蕙心情更加沉重,乡村孩子的命运牵动她的心。

终于临近毕业了,当同学们都在为找工作而奔波时,经过几天的思考,朱蕙蕙决定放弃到上海工作的机会,回家乡的乡村当一名教师。

2004年7月,朱蕙蕙拿到大学毕业证书。8月下旬,她悄悄参加了商水县教育局的教师录用考试并过关,当即要求去化河中学教书。化河中学是魏宇佳所在学校,也是商水县最贫困落后的学校。朱蕙蕙的要求获得许可,9月1日,她成了化河中学的一名新老师。

妈妈请谅解:我是女儿更是老师

朱蕙蕙不去上海工作,要回乡当老师的抉择,她的母亲孙桂兰一直蒙在鼓里,直到9月3日孙桂兰才惊闻此事。这天中午,朱蕙蕙在教室和学生一起玩耍时,突然听到母亲由远而近的喊声,起身一看,母亲正喘息着跑进校门。

家离学校好几公里,孙桂兰跑得一身汗。见到朱蕙蕙,她大声质问:“蕙蕙,上海的公司等你去上班,你怎么在这里当老师了?你都把我弄糊涂了。”朱蕙蕙低下头说:“妈妈,对不起,我不想去上海,我已经是这里的老师了。”孙桂兰大惊,指着女儿的额头:“不行!你得听妈的话去上海工作,我这就找校长说去……”

朱蕙蕙急了,一把拉住了母亲,孙桂兰急得直跺脚:“出去的人恨不能一辈子不回穷乡村,你却考走了还回来,脑子有病啊?你今后找对象都难!”孙桂兰越说越火,竟跪在地上,嚷道:“你不去上海工作,妈妈就不起来!”朱蕙蕙慌了,去拉母亲,可孙桂兰不肯起来。僵持半天,孙桂兰被激怒了:“妈不求你,我管不了你了,就当我没生过你这个女儿!”孙桂兰涕泪纵横,跌跌撞撞地走出学校回家了。

爱极而生恨,孙桂兰不理女儿了,甚至朱蕙蕙从学校回家看她,她也一次次将女儿骂回去,女儿提回的水果也被她丢得远远的,母女俩彻底闹僵了。

乡村中学条件十分艰苦,食堂的伙食很差,住破旧的房子,夏天没有空调,晚上常停电,靠点蜡烛备课阅卷,而且下大雨房顶总渗水,半夜要起来接漏。在这种环境下,朱蕙蕙忍受着孤独,承受着母亲的不理解,有泪吞到肚子里,安心教书。

2005年9月下旬的一天,四个学生擅自不参加长跑训练,朱蕙蕙问体育委员:“没有得到体育老师准假就不上课,要怎样处理?”体育委员说:“罚每个逃课的学生跑2000米。”朱蕙蕙听后沉吟片刻,让学生自习,自己走出教室,走向大操场,这时阴沉的天空下起了大雨。不一会儿,一个学生指着雨中的操场高喊:“朱老师在跑步!”学生们拥向窗户,看见老师在体罚自己。

班长王娜娜第一个冲出教室,跑上操场,追上去张开双臂:“朱老师,回去吧!”朱蕙蕙摇了摇头,继续跑。王娜娜没有再说话,跟在老师身后跑。不一会儿,班里的学生一个接一个从教室里跑出来,跟在老师身后跑……最后,全班96个学生,一个不缺地跟在老师身后在大雨中奔跑。没有人说话,更没有人嬉闹,96个学生拉成长长的队伍,在操场上形成一个大大的圆圈。

8000米跑完,朱蕙蕙喘着粗气走回教室,全身的衣服早已经湿透。学生都回到座位坐好后,她平静地说:“是我没尽到老师的责任,应该受罚。现在我宣布休课半小时,全体同学回家换衣服!”四名逃课的学生站起来:“朱老师,我们错了。我们下次再也不这样做了……”

2006年9月初,朱蕙蕙发现特困生周浩又没来上课。放学后,她走了7公里山路,去到三里长村周浩的家,苦口婆心劝说周浩父母,说周浩成绩很好,辍学会误他一生。她承诺分担周浩的部分学费后,周浩父母这才同意让周浩复学。半年的时间里,她陆续劝回30多名辍学的学生,她带的96个学生没有一个辍学!

老师不能死:爱照亮孩子的心田

然而此时,厄运降临了。2006年10月中旬,朱蕙蕙家访返回时双腿发软,蹬不动自行车,歇了好几次才回到宿舍;上课时她感到乏力,她以为是劳累所致,没有放在心上。

直到2007年4月18日,朱蕙蕙正在给学生上课时突然大汗淋漓,眼前一黑昏倒在讲台上。96名学生吓得哭叫起来,校长飞快赶来,与学生手忙脚乱地将她送往县人民医院。两天后,朱蕙蕙被转到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为尿毒症,医生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换肾。

不幸的消息很快传回朱蕙蕙家中。朱蕙蕙的父亲朱双喜揣上多年积攒的9200元连夜赶到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交了押金做了配型,朱蕙蕙的弟弟朱伟杰也做了配型,但均未成功。得知女儿得了绝症,孙桂兰

放声大哭,然而这位性格倔强的母亲宁可一个人躲在家里天天痛哭,也不去医院看女儿一眼……

朱老师重病的消息传回化河中学,整个校园都在颤抖,朱蕙蕙班上的学生更是抱头痛哭:我们的老师不能走,我们的老师不能死,我们要救她……

得知换肾可以救老师,当天中午,全班同学坐到了一起,班长王娜娜最先发言:“同学们,老师的病是为我们累出来的,我们要想办法救她。我们去捐肾吧,谁的肾可以用就用谁的。行不行?”全班同学一致响应:“我愿意!”

当天下午,在学校老师与家长都不知晓的情况下,50多个学生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钱,悄悄租了一辆很旧的大客车,由班长带领,乘车来到了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医生以为是学校组织做体检,问清缘由后,看着一张张稚气的面孔,医生含着泪说:“孩子们,你们是好样的。不过国家规定未成年人不允许器官捐献,你们只能回去……”孩子们蒙了,嚷成一片:“那怎么办?就眼睁睁看着老师死呀?”“没有了朱老师,我们就没有了一位好姐姐呀!”说着说着,孩子们哭了起来。

哭过一阵后,王娜娜回过神来,说:“别急,医生说未成年人不能捐献器官,我们有家长啊,家长是成年人,肯定行!”这话让大家眼前一亮:“对,爸爸妈妈是大人,我们找他们去!”于是,50多个同学随即赶回村里。

当天晚上,化河乡17条村子,朱蕙蕙的每一个学生家里都上演着相似的一幕:孩子们哭泣着向父母说起老师的病情,要父母去医院看老师,请求父母给老师捐肾。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心的付出就会得到心的回报――次日清晨,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门前,出现了更为动人的一幕:数百名家长和孩子来到朱蕙蕙的病房外,他们聚在一起,商议着救朱蕙蕙的办法……

“乡亲们,大家知道,小朱老师一颗心全放在孩子身上,这样的老师不能走!大家有钱的出钱,愿意捐肾的就捐肾!我保证做好我们村的工作,尽我们村最大的力量将朱老师救下来!”说这话的叫李志明,是双河村的村长。

“李村长,我们听你的!我先表态,我愿意捐肾!”凤山村的一名学生家长说话了。周浩的父亲也站了起来:“我第一个验血型!小朱老师是我儿子的恩人。我还表个态,如果我的肾配不上,谁的肾能救小朱老师,我就给他种一辈子地!”

淳朴的乡情再次感动了医务人员,医院领导获知此事后当场表态,鉴于村民提出为老师捐肾没有功利性,医院破例同意免费为所有村民做配型。于是这天上午,众乡亲一个个挽起袖子接受检查,前面的家长刚出来,后面的家长立刻挤上去,前后参加检测的人数竟达156名1

4月22日,在广州打工的魏宇佳听说恩人重病急需换肾,日夜兼程赶了回来,把打工七个月积攒的4500元放在朱蕙蕙的枕边,转身跑去找医生要求做配型检测……然而两天后,魏宇佳和化河乡参加过检测的156名村民都遗憾地得知,所有的配型检测结果都不匹配。

这些家长仍没放弃,不少人又去动员自己的亲友,让他们也来检测配型。第二天,李家村与范家坳的三名村民来到了医院,对医生说:“虽然朱老师没教俺的孩子,但她是为化河乡累垮的,我们不能袖手旁观!”但是这次配型仍不成功。

学生和家长没有离开医院,所有人都心情沉重,悄声叹息。

最善慈母心:25年后再生你一次

就在大家为朱蕙蕙的生命忧心如焚时,在朱蕙蕙家中,有一个人比任何人都焦急,她就是朱蕙蕙的母亲孙桂兰,因为病床上躺的人是她身上掉下的血肉。

女儿住院后,孙桂兰眼睛哭肿了,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有时心里太难过;她就半夜起来给丈夫打电话,不问女儿病情,只是对着丈夫哭泣。当朱双喜告诉她,女儿的96个学生及156名学生家长守着女儿时,她哭得更加悲切:“女儿病了,那么多人关心她,女儿是值得的呀!这时候当母亲的还生女儿什么气呢?得想办法救女儿啊!但我发过誓母女不相认了的,我不好意思去呀……”

就在孙桂兰寻思着如何救女儿时,4月25日,周浩父子及其他学生从医生的嘴里得知:肾移植配型最可能成功的是病人的直系亲属,而且术后最少排斥反应!医生的话让机灵鬼周浩灵机一动:“对呀,我们怎么没想到让朱老师的妈妈做体检?”大家也如梦初醒:“对呀!我怎么没有看到朱妈妈呢?”周浩流着泪说:“现在只有朱妈妈能救朱老师,我们无论如何也要把朱妈妈请到医院来!”学生和家长都赞同:“我们去请吧!集体下跪也要把老人家请来!”

很快,消息一传十、十传百,4月26日上午,化河中学初一(4)班的96名学生齐刷刷集合在学校操场,其他班的学生闻讯也自愿加入队伍,数百名家长更是不离不弃.拉着孩子的手排成长长的队伍,迈着匆匆的脚步,向朱蕙蕙家进发。途中,不少村民看到这么大一支队伍,人人行色匆匆,个个表情凝重,都纷纷停下脚步,当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无数村民也加入到队伍中。于是,一支长达数公里的队伍出现在乡村的山路上,沿途不断有人加入,队伍在扩大……

上午10时左右,朱蕙蕙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孙桂兰打开门,周浩“扑通”一声跪在她面前,随后100多个学生“呼啦啦”整整齐齐跪下了,跪成一大片;学生身后,数百名家长和村民默默注视着孙桂兰,向她投来焦急的目光。

孙桂兰颤抖着拉起周浩,问:“这是怎么回事?为何给我下跪?快起来告诉我!”周浩哭着说:“我们的朱老师等你去救她!你一定要去呀!只有你才能救她!我们的父母配型都不成功。我们等朱老师回讲台,我们不能没有朱老师……”

闻言,孙桂兰顿时泪如雨下,放声大哭,紧紧地抱着周浩,说:“我是她的亲妈妈呢,我怎么就没想到给女儿捐肾呢?谢谢孩子们,你们提醒了我,我这就去医院!走,孩子们,咱们出发!马上去郑州,我这就去做配型检测。不要说捐肾,就是女儿要我的命,我也一定给,眼皮都不会眨一下呀!”

当天下午,孙桂兰赶到郑州。见到女儿,孙桂兰心如刀割,一下扑到女儿床前,哭喊着:“女儿呀,妈妈来了,妈妈今后再也不生你气了……”母亲的哭泣让朱蕙蕙热泪盈眶,她喃喃地说:“妈妈,女儿从没生过你的气。我知道,妈妈永远不会不要她的女儿……”

医生过来安抚了好一阵子,母女俩才平静下来。孙桂兰当即找医生要求做配型检测,结果很快出来了,母女的配型五点吻合,配型成功了!

手术费用成了朱蕙蕙面临的最大难题。朱家本来就穷,朱蕙蕙一点微薄的薪水几乎全给学生垫了学费。朱蕙蕙的弟弟以1.7万元的低价卖掉了五间瓦房,再向亲属借了两万多元,朱蕙蕙所在学校校长送来了他在全乡各个学校和乡企业筹来的捐款8400元。朱蕙蕙的学生王新彦家刚盖好的五间房还没有上房盖,他和父亲王伟用苫布把砖墙一蒙,把上房盖用的1.35万元交到医院。魏宇佳从广东寄来了当月工资1200元,并在电话中对朱蕙蕙说:“姐姐,如果可以,我多么想上街为你乞讨一次!能讨到多少我不知道,但就算只讨到一元,我也要送回去……”

近8万元手术费凑齐后,2007年5月5日,医院为朱蕙蕙进行肾移植手术。清早,躺在病床上的朱蕙蕙深情地看着另一张床上的母亲:“妈!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孙桂兰拉住女儿的手:“不,是化河乡的众乡亲救了你,是你那些可爱的学生救了你!我现在给你的,是我以前欠你的――25年前妈生你时没给你一个好肾,现在我要补给你!”听妈妈这么说,朱蕙蕙再次泪流满面。

经过七个小时的紧张手术,孙桂兰鲜活的右肾移植到了女儿体内。经过两个小时的观察,肾脏工作状态良好。第二天,朱蕙蕙苍白的脸上有了美丽的红晕。2007年6月2日,朱蕙蕙与母亲同时出院。

得知朱蕙蕙出院回家,一大早,班上的全体学生来到村口迎接老师。见到老师时,学生们要求老师晚上一定要回学校看看。

当晚8时,朱蕙蕙回到魂牵梦萦的校园。当她走进久违的初一(4)班教室时,灯光忽然灭了,随后,她看到每一个学生手中都举着一支点燃的蜡烛,在教室正中央慢慢交叠成两颗“心”形,静静地燃烧。朱蕙蕙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这时,学生吟诵起动听的诗歌:

每一双忧伤的眼睛后面都有他们默默燃烧的希望,每一所寂寞的校园都有他们青春的光芒在燃烧,每一个荒凉的村庄都有他们的故事在传唱……他们是中国200万山村教师,他们是烛光,他们也把烛光点亮。

朱蕙蕙知道,这是她非常喜爱、以前经常在课堂上给孩子们朗诵的长诗(《山村的烛光》。听着这清脆、饱含深情的童稚之声,望着烛光后面一张张稚嫩而真诚的笑脸,朱蕙蕙只觉心里一股股暖流在涌动。她想:“是啊,烛光点亮了烛光,正是孩子们的烛光,把我生命的星空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