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腹腔镜在异位妊娠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腹腔镜在异位妊娠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应用异位妊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2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开放手术,40例)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80例),对两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均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

【关键词】

腹腔镜;开腹手术;异位妊娠;临床应用

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显著,但是具有创伤大、恢复慢、美观性差等缺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范围,而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微创手术的诸多优势,逐渐应用于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中,并得到了普遍认可[1]。本研究中,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异位妊娠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至2013年2年期间,我院诊治的12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开放手术,40例)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80例)。40例对照组患者中,平均年龄(27.0±4.5)岁,停经时间(110±4.0)周;80例观察组患者中,平均年龄(27.0±5.0)岁,停经时间(11.5±4.0)周。在年龄、停经时间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常规实施下腹纵形切口,腹内探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切开取胚术、输卵管挤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在直视状态下,利用腹腔镜,快速吸出腹腔积血,查明出血部位后,快速止血,并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手术处理方式。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均明显缩短,P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镇痛、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

3 讨论

异位妊娠作为妇产科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以输卵管妊娠为主,其发生率可占异位妊娠的90%以上,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造成急性大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随着异位妊娠发生率的逐年增高,以及人们对手术切口美观性需求的增加,所以,治疗异位妊娠不再是单纯终止妊娠,还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的损伤性、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切口美观性[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治疗以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异位妊娠的治疗中。腹腔镜治疗尤其适用于高度疑似异位妊娠患者,早期异位妊娠患者,以及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少数异位妊娠患者,能够在输卵管没有破裂前,尽早诊断和治疗,最大限度地保留输卵管[3]。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时,能够提供更清晰的术野效果;通过患者调整,腹内积血能够暂时流至上腹,并且在视屏下能有效放大输卵管,有利于迅速查找妊娠部位,彻底清除输卵管绒毛组织;利用腹腔镜进行切缘内止血,能够有效避免输卵管狭窄,同时避免了开放手术时盆腔脏器的暴露及组织损伤,防止纤维素的渗出、沉积,从而有效降低术后粘连、输卵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4]。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均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

对于急诊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盆腔探查和快速止血,并且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有利于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与开放手术相比,缩短了观察时间,对于患者的抢救和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所以,对于危重的急诊异位妊娠患者,应积极术前准备,通过腹腔镜进行探查和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并发症少等微创治疗的诸多优势,明显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朱清利.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68例治疗体会. 吉林医学,2012,33(17):3725.

[2] 刘海琳.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对照研究. 河北医学,2012,18(5):663.

[3] 邹霞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加术后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防止持续性异位妊娠研究.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1,7(1):56.

[4] 石丽萍.宫内宫外复合妊娠腹腔镜手术治疗10例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