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在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学生探究问题中往往蕴含着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可贵的探究态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结论的获得及数学知识的应用。要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良好态度。

一、把课堂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

学生是知识信息的发现者、探索者、接受者。教学时我们应真正地把学生由被动的听课变成主动的探索,把课堂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如:我在教学《年、月、日》的竞赛课时,先问:“小朋友,今天是几月几日?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高兴吗?还有什么日子让你们高兴难忘吗?为什么?”生1:六月一日。那是我们儿童的节日。生2:X月X日。这天是我的生日……。

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难忘的日子还有很多。时间老人已为我们记录下来了。请看屏幕(出示班上活动的照片)。学生在观看活动中悟出了今天要学“年、月、日”的知识。接着我又问:“你们都知道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先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这一设计别开生面,又十分合理。既了解了学生已有知识,又调动了其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接下来我又设计了一个自学活动:你们知道了这么多年、月、日的知识,真聪明!现在大家看看书。看书上还有哪些知识你们没讲到;另外对书上讲的有什么意见提出来,比一比看谁是提意见的小能手,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进行全班交流。了解了学生已有知识后,我仍不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学,自己去发现知识。这里体现了一个重要原则:学生能自主而弄懂探究的知识,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弄懂。在安排看书时,又鼓励学生对书本提出疑问,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探究意识。

二、鼓励学生探究没有学过的知识

对于与所学知识有联系,而又没有学的知识,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去想,敢于去试。如:教学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一课后,学生突然提出:“比钝角大的角是什么角呢?”面对学生的提问,我不能绕开问题避而不答,而是以这一个问题为契机,为学生提供解决这一个问题的途径,鼓励学生以熟练的知识为载体,去探索新知识,以获取探究方法。

三、设计开放性问题情境

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探究心理态势,对数学的本质产生一种领悟。因此,问题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例如,认识了角以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从一点引出四条射线,你能从中找出几个角?学生在练习本上画的画,算的算,数的数,进行各种探索直至最后找到所有的角,才肯罢休。再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该怎么办?通过设计开放式问题的情境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不仅能回答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而且能回答思考、探究、发现了什么。

四、设计学生自主探究的研究活动。

皮亚杰强调: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发展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地创设有利于学生活动的教学情境,使他们有机会在活动中充分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尝试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如认识了厘米以后,我让学生在教室里找实物量,有的量课本封面的长与宽,有的量胳膊的长,有的量文具盒。量着量着,学生发现了问题。想量讲台的高度,却感到尺子太短。想量圆形的长度,又感到尺子不好用的困难。怎么办?我让学生一起来想办法,一起来研究。一时间,学生争先恐后想出了许多方法,用尺子一把一把接起来量,先用尺子量线的长,再用线去量等。有的学生还想到发明长长的软软的尺子,能更好的测量物体。再这一探索活动中,我让学生尽情地发挥潜能,体验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快乐。

五、养成探究数学实际问题的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应当努力培养学生有效地把理性知识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养成探索数学实际问题的态度和意识。例如:学习了“交通与数学”,学生对行程中的速度,时间,路程等理解往往只是停留在表层。其实,学生哪一天没有行走呢?他们上学走,放学走,在校内走,在校外走,而且经常骑自行车走和坐公共汽车,这种事对他们来说,可算是再熟悉不过了。那么学完这部分知识后,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这类事物,有意识地探索一些实际问题。如课后我布置了如下几个问题:①从家到学校大概有多少米,走了多少分钟,每分钟走多少米?②你了解了哪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别是多少?③外出旅行,请你帮爸妈设计旅行路线,并计算需要的时间。又如可布置几个在实际生活中学用数学的问题:“帮助自家计算每月电费,水费。”

总之,凡是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知识自主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都要让学生去实践,学生就会觉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教材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适当的教学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策略,并通过小组,集体教学等方式进行探究、验证,最后归纳出数学规律性结果。通过发展性情境问题使学生所学所学得以初步应用,课后通过创设实践情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得以升华发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就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