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打通古今之屏障 吟咏诗词之精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打通古今之屏障 吟咏诗词之精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但由于我们在进行诗词教学时受传统思维的限制,所以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呆板,导致很多学生对诗词学习缺乏兴趣。面对这样的教学局面,在诗词教学中通过构建体系、设定情景、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体系 情景 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6-0059-02

诗词给人带来的审美情趣是显而易见的,当我们在闲暇中品读中国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珍品时,我们的心情也会随之变得舒畅。在笔者看来,品读中国古代诗词是一种享受,所以,我们的学生也需要通过学习古诗词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同时要将这种习惯一直延续下去。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学习好古诗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品味诗词中的深沉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艺术气质。

但是,由于我们在进行诗词教学时受传统思维的限制,所以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呆板,从而让很多学生对诗词学习缺乏兴趣。面对这样的教学局面,笔者在诗词教学上有以下尝试:

一、形成体系,方便学习

诗词看似无序,实际上也是有教学规律可循的。将抒发同样感情的诗词放在一起进行学习,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情感,同时比较不同诗词的写作手法和技巧;或者将同一作者所写的诗词放在一起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个作者,了解当时的文化。

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六册课本中,编入了不少诗词,但通常是乱序,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自建体系,帮助学生减少系统记忆的障碍,将诗词教学由此及彼,扩展延伸,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例如课本第一册第一单元中收录了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第三单元收编了他的另一首词《水调歌头》,笔者认为可将这两首词纳入一个体系中,便于学生对苏轼乐观旷达的个性有更深刻的理解。笔者认为这两首词的编排顺序不太合理,可以根据诗词创作的时间先后,将这两首词的教学顺序调换一下,即先讲《水调歌头》,后讲《浣溪沙》。因为《水调歌头》写在苏轼41岁被贬到密州时,他政治上不得意,与其弟子由也数年未见,由此才有了“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情感抒发,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当时抑郁不欢的情感。词的最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又表现了苏轼最终释然的情感,通过前后对比,可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苏轼乐观、积极的态度。接下来可以再联系《浣溪沙》一词,这是作者再次被贬到黄州去时,在政治上受挫且身体不适、大病初愈的状况下所作,他在这样的情况下仍写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样富有积极向上情感的句子,体现了其热爱生活、乐观进取的性格。

所以,我们教学古诗词时,应该将其体系化,这样就可以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性格,然后深入诗词情境,对诗词有更深入的了解。当学生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方式以后,他们在学习诗词的时候就会变得轻松,进而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情景设定,调动气氛

中国古代诗词是非常注重营造意境的,如果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忽视了对诗词中意境美的讲解,那么,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也很难感受到诗词的美感。所以,我们在教古诗词时应注重强调诗词中的意境美,同时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努力渲染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到诗词的情景中,这样学生在学习诗词的时候才会感到有趣,老师在教学时才会更有激情。

如陶渊明的《饮酒》中所展现出来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意境,通过这一句诗,我们能感受到陶渊明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这也是我们所向往的。但是,对初中生来说,如果老师在教学时只是简简单单地描绘这句诗的表面意思,那么,学生很难感受这首诗所展现的意境。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设定相应的情景,比如通过播放音乐或讲故事,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让他们通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来想象陶渊明的生活状态。再如,当我们学习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时,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将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放给学生听。在学生听歌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词的意境,并描述自己所想象的画面,同时老师也需要鼓励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这样整个课堂的气氛才会被调动起来。

学习古诗词并不是一件难事,如果老师在教学时能注重渲染课堂气氛,让诗词中的意境美充满课堂,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感觉自己走进了诗词的世界中,从而不知不觉地感受到诗词所带来的美感。

三、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课本因其容量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名家名篇收入其中。书本中的诗词内容只是对学生起一定的引导作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书本上诗词的学习来了解更多相类似的诗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诗词增加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去鉴赏诗词以及欣赏诗词之美。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触摸到古诗词的精髓,我们应该注重课堂延伸,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古诗词。

比如苏教版第二册中辛弃疾的词《破阵子》,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辛弃疾的故事:辛弃疾少年时就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之下的屈辱生活,心中早怀有报国雪恨、收复中原的大志,并毕生致力于抗金大业。这首词创作在江西一带,通过描写抗金队伍的壮大和金戈铁马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大志。但无奈“可怜白发生”打破了词人的幻想,抒发了作者虽有志却难实现的悲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辛弃疾这一著名的爱国词人,教师可以补充讲解辛弃疾的其他作品,例如词人归宋后被任命做官,登赏心亭,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想到自己收复中原的大志,百感交集所作的《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的英雄末路之感;再如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当时词人已年近六十又被朝廷重用抗金,他意识到朝廷的无作为,满怀忧国忧民的心态,抒发其爱国之情及壮志难酬的感慨。

通过以上拓展延伸,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不只局限于课本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拓展,同时学生在了解了这些知识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才会感到更加轻松。这是老师应该做到的,因为学生的思维是扩散的、活跃的,我们不能扼杀学生灵动的思维,所以,老师必须注重课堂延伸,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

四、总结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奇迹,当我们学会欣赏诗词的意味时,我们会感到自己的生活也变得那么多情。品读古诗词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品读古诗词的过程就是享受生活的过程。同时,古诗词中所传达的思想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当我们能够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时,那么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在逐渐地形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努力探索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努力将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文学素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