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效生成:朴素的追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效生成:朴素的追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小学语文课堂正从重预设向重生成转变,从封闭、僵化向开放、灵活转变,从教师本位向儿童本位转变,师生互动共生,课堂不断焕发出生命活力。然而,认真审视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不难发现,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生成”而“生成”,教学中的“生成”呆板、牵强,缺少智慧与灵动,着重表现在以下方面:

――偏离教学目标。从本质上讲,不管是预设中的生成,还是预设外的生成,都应指向教学目标,指向学生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形成,指向学生的发展。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缺乏“点石成金”的智慧与技巧,面对课堂上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或放任自流,或纠缠不清,使得教学越来越偏离教学目标,浪费了师生宝贵的课堂时光。

――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文本解读首先应当逼近最初始的意义,然而,一些教师认为,新课程应关注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于是,课堂信马由缰,任由学生体验,陷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无目的、无组织的状态,情感凌驾于文本之上的结果往往是解读文本时的片面与单一。

――无视学生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一方面,有些教师在一些与文本价值取向关系不大的问题上纠缠不清;另一方面,教学中不能抓住课堂对话中出现的可贵的、有价值的信息,白白让好的生成性资源从身边溜走。

――课堂沦为少数优生表演的舞台。老师虽然预留了生成的时空,但缺乏整体性的调控,课堂成了少数优秀学生表演的舞台。课堂上所谓的民主与互动,仅仅属于老师与优生,大多数学生并不在其中。

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它的生成也一定是有效的。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小学语文学科,有效生成应该成为朴素的教学追求。课堂上学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师悉心聆听,适时点拨。师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情趣横生的空间里展开心灵的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让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成更有效,更富有生机。

一、 精心预设:一切从儿童的角度出发

强调生成并非少数教师理解的教学设计越简单越好,甚至不用备课。相反,高效的生成对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窦桂梅说:“课堂就是战场,预设如同战前部署,而生成就如战斗的结果。要有丰硕的‘生成’成果,不敢想象可以没有充分的战前谋划。”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两者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精心预设,并非以师为本,越细越好,恨不得将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都写进教案。这样的课堂只会沦为机械、僵化,甚至让学生窒息的课堂。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中,还有太多的问题设计、教学环节包括教学语言、教学评价等依然站在成人的角度,缺少儿童视角。

李吉林老师说:“我,长大的儿童。”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应该怀揣一份儿童的情怀,坚决摒弃对儿童的控制与“驯服”,把儿童作为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来交流与对话,用充满“童味”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想方设法对接儿童的经验,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给儿童一个自由的语言学习的空间。我们的教材分析、课堂准备、教学设计、课堂练习等都应该基于儿童并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余文森说:“这种预设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反映学生从旧知到新知、从已知到未知、从经验到理论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这样的预设,应该既有针对性,又有开放性。说针对性,是指要紧扣教学目标,缜密思考,精心谋划;说开放性,是指教师应给教学活动留下足够的拓展、发挥的时空。

一位教师教学《穷人》第一自然段时,围绕“温暖而舒适”这一可能成为思维焦点的语言,精心设计了一条清晰的递升思路,引导学生拾级而上。第一层,否定“温暖而舒适”的准确性。教师设计:“大家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两个词语似乎用得不够恰当?”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学生深思。第二层,肯定“温暖而舒适”的准确性。引导学生丢弃已有的绝对标准而采用相对标准衡量小屋的环境。第三层,从“温暖而舒适”中体会渔家生活的艰难和贫穷。“温暖和舒适”是和幸福生活相连的,而在这里却和艰难而贫穷的生活相连了。学生在思考、想象中得到新的拓展。第四层,书面表达――“渔家的小屋能算温暖而舒适吗?”让学生的精神活动和语言因素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新的生成。

二、 鼓励质疑:培植敢想敢说的课堂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学贵有疑,创新最初总是从怀疑开始的。创新学习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因势利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之生成新的教学资源。然而,观照当下的语文课堂,可以发现少数教师仍然有很多的顾虑和担心,正如雷夫艾斯奎斯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所讲的:“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教师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面对父母的盛怒。”“害怕”的结果,是教师不敢放开,只顾自己讲,不敢让学生提问,唯恐这些提问或是质疑让课堂没法收场;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更别说提出问题了,因为错了老师会不高兴,同学会笑话……

充满着动态生成和生命活力的课堂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说,去质疑,去表达,教师所需要的是宽容、耐心、信任、鼓励和欣赏。一位教师教学《最大的麦穗》时,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大概的了解后,对他们提出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这篇文章,让学生开始独立思考,自此开始了他的引导过程。当一位同学认识到:“苏格拉底上课的地点和工具与他们不同”时又给了另一个同学灵感,这样在不自觉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讨论、探索的课堂氛围。接着又有同学提出:“苏格拉底的教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老师对于这样挑战权威的想法并没有予以驳斥而称其精神可嘉,激发了学生向更远探索的积极性,于是又有同学指出了苏格拉底的话的矛盾之处,最后由另一位同学得出结论:“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不敢怀疑老师,盲目行动,最后落得两手空空。”在这样的课堂里,老师像一根红线始终引导着学生,在心灵交融的平台上构建知识,提高能力,生成思想。

三、善待错误:让课堂充满生长的力量

“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成长过程。学生学习上的错误,不但是教师教学的立足点,也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尝试发现、创新的宝贵资源。错误往往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生知识的生长点。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出错时,教师可以不直接给学生纠错,而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次教学《林海》,当一位学生读到文中重点句“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不大一样”时,教师意识到一个字的字序有错,意思就会差别很大,于是就运用认知错误,生成价值,体现活的动态的教学。

师:这两个词意思相同吗?

生:意思不同。“大不一样”是说差别很大,“不大一样”是说差别并不大。

师:读读课文,想想秦岭与兴安岭差别大不大?

生:它们差别很大。秦岭“云横”,而兴安岭则是“那么温柔”。

师:谁到黑板上来画画?看看各是什么样子的。(生作画)

师:(指图)一个险峻,一个温柔,看来,二者确是――

生:大不一样。

四、 节外生枝:未曾预约亦精彩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当美丽的图景出现后,教师应用自己的教育底蕴、教学智慧及时捕捉并灵活驾驭,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因生成而精彩。”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教者更应该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随时抓住并利用“课堂意外”带来的生成资源,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深化教和学探究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的情趣。

教学《麋鹿》(苏教版第十册),当老师朗读:“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里饲养的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时,一名学生在下面嘀咕:“麋鹿是被英国人掠夺去的,贝福特公爵还想把麋鹿占为己有,小人!”这时,部分学生也露出赞同的神情,老师没有忽略这一细节,于是停止朗读,请那位嘀咕的学生再说一遍,并随即引导学生讨论:“你有着敏锐的语言感悟能力,敢想敢说,那么其他同学是怎样想的呢? ”一“问”激起千层浪。在思考、讨论中,学生对贝福特公爵在麋鹿漂泊不定的生涯中担任着重要角色,让麋鹿得以迅速繁殖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而这正是本课应让学生理解的重点之一。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了这一“旁逸斜出”的细节元素,巧妙点染,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 平等参与:相信野百合也有春天

课堂上,教师应坚持把平等思想渗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努力创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智慧和潜力得到充分开发。不能让课堂生成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舞台,让一部分学生成为“贵族”,另一部分学生则成为看客。教师应学会调控自己,清除偏见,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平等对待学生,甚至“偏心”地为一部分“差生”多创造一些机会,哪怕是“浪费”比较长的课堂教学时间!“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寂寞山谷里野百合也有春天。”其实,差生比优秀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在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堂上,你经常会看到他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反复朗读,直到读好为止。对这些孩子,于老师总是在耐心地等待、鼓励:“别紧张,老师相信你,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读好这篇课文的,是吗?”当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把课文读得又通顺又流利时,于老师的眼里总是露出赞许的目光。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是没有优生和差生之分的,只是相对而言某个学生某方面具有优势或处于劣势。当我们面对在学习的某一方面处于劣势的学生时,要会用“显微镜”,放大他们的优点,及时地给予鼓励:一个赞赏的目光、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及时的表扬,都会激发他们的自信,鼓起他们的勇气。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应当成为我们老师教学生涯的自觉追求。只要我们从儿童的立场,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理念,认真审视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我们的课堂一定会优质高效,充满智慧的灵光,彰显师生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