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小学强化本土音乐教育的可行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由于民族音乐工作者的长期努力,音乐教育理念渐趋成熟,传统音乐理论、内容、师资、教学设施等的基本完备等,使得中小学强化本土音乐教育具有了可行性。
关键词:中小学:本土:音乐教育:可行性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历史的、时代的召唤。民族音乐工作者的长期努力,音乐教育理念渐趋成熟,传统音乐理论、内容、师资、教学设施等的基本完备,是中小学强化本土音乐教育具有可行性的充分条件。“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最要紧”。我们应该把中小学强化本土音乐教育作为国民音乐教育基础来抓,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刘天华先生“中乐与西乐并驾齐驱”的夙愿。所谓“本土音乐教育”,是指以本地域(本国、省、市、县、乡镇及其它各级区域)的音乐文化作为课堂内容对少年儿童进行的音乐文化教育。
一、强化本土音乐教育的理念已被许多学者所认识,并已得到相关领导的重视
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第八条阐述(见前述)和“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第四、五条阐述:“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以上两条阐述均体现了教育界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高度重视。
赵宋光先生指出:“民族传统音乐已濒临失传绝灭的危局边缘,要解决这个问题要靠调整教育制度,保证受普及教育年龄段的一辈又一辈儿童少年,有机会受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精品的熏陶濡染。”并提出“扎根办学”的建议。冯光钰先生提出:“到了现代,传统音乐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过去恰恰相反。首先是有意识传播,其次才是无意识传播。虽然一些民族或某些地区仍存在无意识传播的情况,但有意识的传播方式则成了今天的主流。以学校为阵地,向青少年一代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就是有意识传播的重要途径。”周凯模提出:“在当代文明转型的跨世纪建设过程中,自觉地继承本土传统,清醒地认识历史局限,努力地打通层层封闭,使民族音乐教育的主体价值重建有实质性的、根本性的推进。”不管是“扎根办学”还是“有意识传播”、“继承本土传统”都反映了学者们对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视。这种认识已逐渐形成一种力量,它会极大地推动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因此,中小学强化本土音乐教育也必然是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内在要求。内因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思想上的解放往往是行动的前奏和继续,其可行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民族音乐学者已为加强本土音乐教育做好了理论上的规范
我国的民族音乐工作者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已对我国各族人民的民族民间音乐作了较系统的整理,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全面论述。自从1964年3月由人民音乐出版杜出版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以来,涌现了一大批的有关民族民间音乐方面的专著和文章。对中国传统音乐作全面概述性描述的还有王耀华、杜亚雄编著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袁静芳主编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等:对中国传统音乐做专项研究的成果有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方音乐学会编写的《中国民族音乐大系・民歌音乐卷・曲艺音乐卷・戏曲音乐卷・民族器乐卷・宗教音乐卷・少数民族音乐卷》,周青青著的《中国民歌》,袁静芳编著的《民族器乐》、《乐种学》,李民雄著的《民族器乐概论》,高厚永著的《民族器乐概论》,杜亚雄著的《少数民族音乐》,首届中国民间鼓吹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民间鼓吹乐研究》,张振涛著的《笙管音位的乐律学研究》和《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吹乐音乐会》等等。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及相关文章已逾数千篇所研究的领域已覆盖了几乎所有民族民间音乐,并逐渐走向深入研究。可见,在民族音乐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已基本形成自身体系,并足以用来指导中小学进行本土音乐教育。
三、民族音乐学工作者已对民族民间音乐做了较系统的整理,这为中小学强化本土音乐教育作了内容的准备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其内涵丰富多彩。中华民族有着广阔的疆域,众多的音乐品种。仅从目前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所收集整理的有关民间歌曲、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舞蹈音乐、民族民间器乐集成工作来看(全部收集工作尚未完成),民间歌曲的歌种有千余种,精选曲目两万余首:民间舞蹈音乐的品种有近1500种,精选舞曲约8000余首:曲艺音乐的曲种有300余种,精选唱段有3000余首:戏曲音乐的剧种有200余种,精选唱段有6000余首:民族民间器乐除《琴曲集成》(已出版近20部)外,独奏音乐曲目近千首,民间乐种近百种,曲目已逾万余首。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一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为中小学强化本土音乐教育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也是内容上的保证。
四、专业音乐教育已为中小学强化本士音乐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支持
二十世纪末以来,我国专业音乐教育院校蓬勃发展,目前已有九大专业音乐学院,每个省、直辖市的师范大学都设有音乐学院或艺术学院,各地级市的师范学院也都设有音乐系或艺术系,各综合大学也逐渐开设了音乐系或艺术系,加上艺术学校、师范学校的艺师班,每年将培养出几万音乐人材。这保证了中小学强化本土音乐教育的师资需求。
五、全国各省、市、县、乡镇的教育、文化宣传部门以及文化馆(站),可为中小学强化本士音乐教育进行政策性、理论上、实践上的指导
建国以来,我国建立了文化部、宣传部来主管文化宣传工作。目前全国各省、市、县、乡镇的教育、宣传、文化部门也还起着重要作用,全国的“四大集成”工作就是依靠这些部门的努力来完成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以社会民间音乐社团为主体,由文化部门的文化馆站系统扶持,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些部门当中,有着一大批科研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学者和实践家,他们长期实践于民族民间艺术,有着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为中小学强化本土音乐教育提供政策性、理论上、实践上的指导。
六、现存的歌舞、说唱、戏曲、
器乐团体可为中小学强化本土音乐教育提供艺术上的指导
我国各省、市、县目前都设有歌舞、说唱、戏曲、器乐等艺术团体,他们本身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强有力的生力军。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优势,为中小学强化本土音乐教育提供艺术上的指导,不仅能更好的发挥这些团体的作用,而且能形成文化、教育、宣传各部门之间的良性循环与互补。
七、民间艺人、以及还留存的民间歌种、曲艺、戏曲、乐种为中小学本士强化音乐教育提供了活生生的教材
建国以来,我国文艺舞台上涌现了一批民族音乐造诣深厚的民间歌手和乐手,其中有的享誉世界,仅民族器乐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人物就有:华彦钧(1893-1950,人称“瞎子阿炳”,江苏无锡人。他为我们留下了六首他自己创作并演奏的作品,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杨元亨(1893-1959,小名小白,河北安平人。幼年即能演奏管子、唢呐、笛子、笙、板胡等多种民间乐器。曾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的管子老师,其代表作有《放驴》、《拿天鹅》、《小二番》):吕文成(1898-1981,广东中山人。自幼学胡、扬琴等,是最先在二胡基础改制“粤胡”的创始人,又是当时演唱粤曲的名家之一。代表作有《步步高》、《平湖秋月》、改编曲《梅花三弄》、《下山虎》等。其他民间艺人举不胜举。民间音乐虽然受到种种冲击,但活跃在民间的民间艺人还是有成千上万,他们默默无闻地耕耘在民间第一线。特别是现存的民间歌唱、民间歌舞、民间曲艺、民间戏曲、民间乐种的活动,既是民间艺人的摇篮,又是民族民间音乐的无尽宝藏。民间歌唱活动主要有:对歌、福建的盘诗、苗族的游方、仫佬族的走坡、布依族的赶表、广西壮族的歌墟、甘肃青海的花儿会、瑶族的会阆、侗族的歌堂、流行于四川东部及北部和湖南南部的坐歌堂、侗族的行歌坐月等等。民族民间歌舞活动主要有:河北的花会、广东连南瑶族的耍歌堂、维吾尔的麦西莱普等等。民间乐种的活动主要有:河南大调曲子板头曲、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洲弦诗、福建南音、晋北笙音乐、浙东锣鼓、山西绛州锣鼓等数十个。各歌种、曲艺、戏曲、器乐等音响资料可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选用。这些民间艺术活动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它是中小学强化本土音乐教育的活教材。这些内容不仅是本土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中小学强化本土音乐教育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持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可以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
(原载《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