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藏彝走廊地区嘉绒藏族高碉的产生渊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藏彝走廊地区嘉绒藏族高碉的产生渊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藏彝走廊地区是历史上我国高碉建筑极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这一区域内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都以丰富的高碉建筑文化遗存而久负盛名;此区域内的高碉遗存上都堪称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泛,功能类型及外型形状最齐全,历史发展脉络最清晰、最久远的地区。本文试从历史文献梳理的方式探讨高碉的产生渊源问题。

关键词:高碉;邛笼;神性;渊源

1高碉建筑产生的历史背景

嘉绒藏族的先祖源自上古时期当地土著人群发展而来的蚕丛氏,蚕丛时期建筑形制只见于章樵注《蜀都赋》引《蜀王本纪》云:“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 ] 即指蚕丛最早居住在岷山中的石砌房屋里。扬雄所作《蜀都赋》中也有“王基既夷,蜀侯尚丛,并石石屏栖,岓倚从。”[ ] 同时,现今考古发现的理县佳山发现的大型“石棺葬”文化居住遗址,遗址中有许多碉房残基。[ ] “石室”虽不能等同于现今的高碉,但可见藏彝走廊地区的石文化起源甚早,石砌碉房的历史虽然大约可以追溯到夏代以前,这与此地区盛行的新石器时期文化密不可分。从建筑技术发展史的角度看,其出现年代应晚于石碉房的产生年代。

2高碉建筑产生的年代分析

汉文史籍记录下来嘉绒先祖的居址环境的《后汉书·南蛮西南蛮夷列传》,这也是迄今为止史籍中最早的对高碉的记载,其记:

冉駹夷者,武帝所开。元鼎六年,以为汶山郡。……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 ]

“邛笼”的确切含义今已不详。从字面看,此非汉语词汇,应为建碉的冉駹夷人称呼高碉的汉字记音。对“邛笼”一词,孙宏开先生曾从语言学角度作过考察,足证“邛笼”当指“累石为室”之碉。[ ]

其中最重要的信息当属唐人李贤为《后汉书》作注时于“邛笼”下所注“按今彼上夷人呼为雕也”一句。[ ] 这句注文为理解“邛笼”的真实含义提供了重要而准确的信息。倘若从唐以前汉文文献的语境来考察李贤这句注文,可发现一个出人意料的事实:汉文史籍中最早以“雕”这一名称来称呼高耸的人造建筑,正是始于李贤这句注文。在李贤注文以前的汉文史籍中尚未发现以“雕”来称呼高耸石砌建筑的记载。

既然“雕”并非“彼上夷人”直呼石砌高碉的音,而是“彼上夷人”指称高碉的一种大鸟名称汉文的转译,那么,当地人称呼高碉的“大鸟”究竟是一种什么鸟?

与碉的发达相对应,嘉绒地区的另一突出特点,则是普遍盛行的“琼”(藏文作khyung,民间又称“大鹏鸟”或“大鹏金翅鸟”)崇拜。

绝大多数新老民居住宅的门楣上均以“琼”,即大鹏鸟图案为基本装饰。就数量与普遍程度而言,目前在藏区以琼鸟图案装饰民居住宅门楣,嘉绒地区可谓首屈一指并形成深厚传统。前文已叙述,嘉绒地区各土司及嘉绒人关于其祖先的来历,都有从“琼部”因地贫瘠而迁至康北与四川西北的说法。

可见“琼”在嘉绒文化中意义非同寻常,既是其祖源之所出,也代表了其历史与迁徙记忆。“琼”是嘉绒地区最重要的祖源符号。以上事实给我们一个启示,按唐人李贤的注释,“邛笼”的含意既然是指一种大鸟,而“邛笼”之“邛”(音“qiong”)的发音正好与嘉绒地区作为祖源崇拜符号的大鸟“琼”完全相同,这就预示一个重要的事实:“邛笼”一词的“邛”(qiong)的真正含义就很可能正是指“琼”。就史实背景而论,至少有三点对此构成了有力支持:

1.“邛笼”与“琼”均指一种大鸟。

2.“邛笼”的“邛”(qiong)与藏语中“琼”的发音完全相同。

3.建碉为汉代冉駹夷至现今嘉绒一脉传承的特征。东汉时冉駹夷已有建碉(即“邛笼”)传统,今嘉绒地区则正好是高碉分布最集中、最密集的地区。

目前可总结为:专指高耸石砌建筑的“碉”一字,根据嘉绒藏族崇拜“琼” 的习俗,应由“雕”发展而来。且按逻辑顺序,应先有“雕”而后有“碉”,即先出现以“雕”来称呼高耸石砌建筑的情况,其后汉人为避免混淆(因为“雕”字在汉语词汇中仅指大型飞鸟),才创造了“碉”字,用来特指高耸的石砌建筑。值得注意的是,专指高耸石砌建筑的“碉”字最早出现同样是在唐初。据检索,汉文文献中“碉”字最早始见于《隋书》见:

《隋书·崔仲方传》记:

后数载,转会州总管。时诸羌犹未宾附,诏令仲方击之,与贼三十馀战,紫祖、四邻、望方、涉题、千碉、小铁围山、白男王、弱水等诸部悉平。[ ]

从书中所载“千碉”部落的地区看,当在今川西北及甘南一带。很明显,“千碉”这一部落的得名当与其地多碉有关。《隋书》虽成书于唐朝初年,但所记史事为隋代。这反映了隋代中原史家对川西高原一带存在有“高至十余丈”的“碉”这一事实已有所认识或记录。

藏彝走廊地区嘉绒藏寨的高碉建筑至晚产生于汉代,更早时期的高碉建筑尚无踪迹。其出现的历史背景源于新石器时期石砌建筑的雏形,经历该地区石棺葬文化的影响,形成汉代“邛笼”的建筑形制。

3结语

高碉建筑是藏彝走廊地区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建筑,是嘉绒藏区石砌建筑的最高表现形式和艺术形式,更是该地区石砌建筑中技术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千古绝唱。高碉建筑作为珍贵的少数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理清其历史脉络对后续深入研究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章樵.蜀都赋[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362.

[2]扬雄.蜀都赋[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114.

[3]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理县文化馆.四川理县佳山石棺葬发掘清理报告[R]//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西南地区石棺葬文化调查与发现 1938-2008,2009:162.

[4]范晔.后汉书,卷八十六[M].北京:中华书局,1965:2858.

[5]石硕.“邛笼”解读[J].民族研究,2010,06:92.

[6]范晔.后汉书,卷八十六[M].北京:中华书局,1965:2858.

[7]令狐德棻、长孙无忌、魏征等.隋书,卷六十 [M].北京:中华书局,197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