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国际货运课程改革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国际货运课程改革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国际货运》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学生货代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但是该课程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材体系未能紧贴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基于国际货运人员六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应构建以工作为导向的知识体系、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创新考核机制。

关键词:职业岗位能力;国际货运;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ers as the core curriculum of the major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 major supporting role on occupation competence cultivation and occupation quality cultivation for students of freight forwarding. But teaching mode,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are failed to close to the occupation competence demand. Based on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agency personnel six occupation post ability requirements, the teaching goal is repositioned and teaching process should be constructed with the job oriedted knowledge system, integrated teaching design and innovation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occupation competence;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er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针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群)能力为本位”,培养适合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全面素质教育为目标。《国际货运》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学生货代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如何深入贯彻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如何有效与实际工作岗位对接,如何培养与国际货运这一职业热点相符的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值得探索。

1 高职国际货运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

1.1 教学模式以理论为主,以实践为辅

《国际货运》是一门理论性、实务性都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明确国际货运的基本知识,更应熟练掌握国际货运的相关业务操作流程,具备从事国际货代订舱、国际货代单证及国际货代报关等职业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配套设施、教学资料等硬性条件跟不上,或缺少富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造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地位明显颠倒,实践教学往往被忽视,不能有效实施。

1.2 教学组织缺乏对职业能力培养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方针来看,应以岗位能力为本位。为落实这一方针,对于《国际货运》课程的教学组织应从职业能力培养着手,教学过程的组织应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任务来驱动,以工作流程为主线。而当前实际教学中,多停留在一般知识性的介绍上,脱离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不能合理设计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符的教学体系,对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1.3 教材体系陈旧,不利于组织教学

市场上出现的教材,大多内容陈旧、雷同,不能紧密结合国际货运的实际情况。甚至某些教材中出现的单证,是前几年使用过的单证,致使学生毕业后发现所学知识与实际偏差较大。另外,目前绝大多数国际货运教材的体系结构是“国际货代基本知识――海运货代――空运――铁路货代――国际多式联运――报检报关”。这种模块化的结构,虽然比较容易理解,但课程学习重复性大,无法体现能力、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

针对上述问题,为符合国际货代行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避免《国际货运》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国际货代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国际货运是在国际贸易交往中接受货主委托,组织、实施和协调公路、铁路、海路、航空等运输过程,办理有关货物报关、交接、仓储、调拨、检验、包装、转运、定车皮、租船、定舱等业务的综合性国际物流人才。国际货物运输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国际货运人员只有具备专业水准才能适应岗位需求。国际货运人员具体的岗位能力可概括如下:(1)业务操作能力。能熟悉航运信息,根据货主要求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及运输工具、能合理进行货物配载、货物跟踪;能熟悉不同运输方式运作流程和操作环节,能顺利完成订舱、进出口报关、换单提货等;能进行有效的运输成本核算等实际业务操作能力。(2)风险防控能力。由于国际货物运输环节多、手续复杂、时间长,再加上货物自身性质不同,会使货物在运输途中随时可能发生各种风险。货代人员应密切关注,积极采取措施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3)单证处理能力。国际货物运输中涉及单证较多,流转过程也较复杂,国际货运人员应掌握缮制、审核、签发各种货运单证的技能。(4)纠纷解决能力。能在货运事故发生时应能采取专业的措施进行处理,不仅能防止损失扩大,还能及时取证便于索赔;也应熟知不同国家货运事故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异同,并能按照运输契约,参照国际惯例,调查研究准确做出判断。(5)市场开拓能力。能与承运人和托运人进行磋商,进行预定和销售服务。能掌握货运市场客户开发的方法和技巧,具备设计运输方案,确定交易条件,签订货代合同的能力。(6)客户服务能力。能及时解答客户咨询;及时、准确、有效地处理、满足客户的需求;能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资源整合方案。

3 国际货运课程教学目标定位

《国际货运》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应本着工学结合的方针,以上述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国际货运业务流程为基础。课程目标可细分为职业能力目标、职业素养目标、职业知识目标。

职业能力目标。根据上述对国际货代人员岗位能力要求分析,该课程应达到的能力目标包括:了解航运市场信息,如货物信息、航线情况、船舶信息、承运人信息、港口情况、运价情况等等;能进行各类运价的计算与相关成本核算;能进行国际货运业务的实际操作,如订舱、报关、配载装箱、拆箱分拨等待;能熟悉单证流转,审核、签发各种单证的能力;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妥善解决货物运输纠纷;能对各类风险做出识别,有效规避风险。

职业素养目标。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具有较强的现场事务处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职业知识目标。扎实的职业知识是提升职业能力的基础,通过《国际货运》这门课程获取的职业知识应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符,也即职业知识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应相一致。

4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国际货运课程教学实施

为有效实现岗位对接,培养国际货代行业所真正需要的人才,《国际货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都要紧扣新的教学目标定位,尤其是职业能力目标定位。

4.1 构建以工作为导向的知识体系

如前所述,当前《国际货运》课程所用教材内容体系多以不同运输方式划分若干模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以教材为纲,也是采用此种模块化设计,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块状的,无法有效融会贯通。教学内容的设计,也即知识体系的构建应转变思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设计,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项目任务为主线”培养模式的指导下,集中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从国际货运人员的工作过程来看,大体划分三个过程:货代合同的准备――货代合同的磋商、订立――货代合同的履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此脉络来构建知识体系,其中,货代合同的准备是课程的基础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查询航期、设计航线、选择合适集装箱箱型等基础内容;货代合同的磋商与签订是课程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货运市场客户开发的方法,通过交易磋商环节,设计运输方案,确定交易条件,签订货代合同;货代合同的履行也是课程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做箱、单证缮制、货物配载、跟踪货物等操作环节,并培养学生处理货代业务纠纷的能力。

4.2 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实际教学中,教学设计往往是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一般是先讲授理论,再进行实践,这种教学设计方式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是不相适应的,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是相悖离的。《国际货运》课程,应当以具体直观的职业活动为导向,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设计:(1)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理论知识应融于实践操作中,以实践操作为主绳,以理论知识为补充,二者要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2)教、学、做一体化,真实达到“学中做、做中学”。(3)时间、地点、内容、教师一体化。在学习单元设计上,每项学习任务的内部都应遵循“树立学习目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的学习思路,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求知,对培养职业能力产生积极作用。

4.3 设立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考核机制

为适应新的教学目标,考核评价机制也应有所创新。第一,课程考核应注重平时考核,而非期末考核。第二,考核方式应是多样化的,改变传统的试卷考核的方式,如采用课堂陈述、随机抽查、学生评比等等。第三,考核内容应紧贴国际货代职业能力需求,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彩凤. 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国际货代能力目标定位[J]. 广西社会科学,2010(9):152-154.

[2] 陈晔. 浅谈国际货代实务课程的改革――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J]. 科教文汇,2011(4):68-69.

[3] 王贵斌,朱惠君.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国际货运课程标准建设[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3):104

-106.

[4] 沐潮. 基于工学结合的《国际货运》课程改革实践[J]. 企业家天地,2009(8):26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