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和中国中医医院的效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和中国中医医院的效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研究2004年和2011年中国中医医院的效益及影响因素。 方法 根据医院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应用比较分析法、比率法和年均增长速度分析法分析中国中医医院的效益及影响因素。 结果 2011年与2004年相比,中国中医医院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病床使用率上升到86.3%。人力资源利用充分,职工平均业务收入和医生平均年业务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4.23%和15.84%。经济效益有待提高,偿债能力增强,营运能力不断加强,总资产周转率提高12.58%。整体中医医院发展速度较快,6项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6%。 结论 中国中医医院运营状况良好,医院经济管理能力逐年提高。应进一步引导中医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调整中医医院资产结构,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各种资产的利用率,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关键词] 中医医院;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7.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c)-0154-04

以往的研究显示,2005~2009年全国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进行效益分析,发现三类医院呈正向发展。2009年与2005年相比,其中中医医院的职工人数(人)、100万元以上设备(台)、诊疗人次数(万人次)、入院人数(万人次)、总资产(万元)、净资产(万元)、总收入(万元)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是5.70%、14.38%、8.91%、16.21%、30.48%、26.87%和20.51%;中医医院运用外部资金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进一步提高病床利用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技术和行政管理的水平[1]。本研究拟通过对2004年和2011年中国中医医院的效率、人力资源、经济效益、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6类指标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找出影响中医医院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策,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中医医院的改革提供信息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05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表4-7《2004年医疗机构资产与负债》、表4-9《2004年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表5-2-1《2004年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表5-6-1《2004年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表5-9-1《2004年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和《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的表4-2-1《2011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资产与负债》、表4-3-1《2011年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表5-1-2《2011年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服务情况》、表5-3-2《2011年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服务情况》、表5-5《2011年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利用情况》。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中医医院效率指标情况

中医医院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d)在2004年分别是62.3%,20.3次和10.4 d,2011年分别达86.3%、29.4次和10.5 d。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转次数提升幅度较大,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见表1。

2.2 中医医院人力资源指标情况

职工平均诊疗人数(人次)、医师人均年担负诊疗人次数(人次)、职工平均住院床日数(d)、医师人均每年担负住院床日数(d)、职工平均业务收入(万元/人)和医生平均年业务收入(万元/人),在2004年分别是498人次,1420人次,142.32 d,405.61 d,8.42万元/人和23.98万元/人,在2011年分别达603人次,1894人次,240.34 d,755.04 d,21.37万元/人和67.14万元/人,6项指标增长明显,人力资源利用率高。见表2。

3 讨论

通过全文分析,2011年较2004年相比,具体表现为:

3.1 中医医院效率指标分析

从表1分析,首先,病床使用率是评定医院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指标越高说明病床利用率高。8年间中医医院病床使用率提高24个百分点达86.3%,说明中医医院的病床使用效率和资源有效使用情况良好,仍有提升病床使用率的空间。其次,病床周转次数是从每张病床有效利用程度反映医院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指标越高反映病床利用率高。报告期较基期比,中医医院病床周转次数提高了9.1次,达29.4次,虽然比值有所增长但仍有提升病床周转次数的空间。再者,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相对该指标值低较好。报告期较基期比,中医医院平均住院日延长0.1 d,达10.5 d。综合前两项指标分析,中医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在不断提升,较好地发挥着社会效益,但病床利用效率仍可进一步提高,平均住院日仍有下降空间。

3.2 中医医院人力资源利用指标分析

从表2分析,首先职工平均诊疗人数和医师人均年担负诊疗人次数,2011年较2004年分别增加105人次和474人次,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77%和4.2%,反映患者就诊率高,医师工作量大。其次,职工平均住院床日数和医师人均每年担负住院床日数,报告期较基期比,分别增加98 d和349.43 d,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7.77%和9.28%,反映患者入院率高,职工与医师工作量、强度加重,应关注职工与医生的投入与产出结构合理。再者,职工平均业务收入是正指标,是医院职工创造价值的体现,是衡量医院经济管理、医疗服务工作和效率的重要指标,受职工人数和职工业务水平两因素影响。若职工人数超编则人均业务收入则低;而职工素质高、业务水平高则医院业务收入就高。医生平均年业务收入是项综合指标,反映职工的产出和医院整体效益,该指标越高越好。职工平均业务收入和医生平均年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2.95和43.16万元,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4.23%和15.84%。反映8年来中国中医医院职工的素质与产出,医院经济管理水平,治愈率和整体效益均在稳步提高。

3.3 中医医院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从表3分析,首先,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医院自有资金获利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自有资金获利能力越强。2011年较2004年提高1.9个百分点达4.14%,反映8年间中医医院自有资金的获利能力略升,应加强自有资金利用能力。其次,收支结余率反映医院依靠自身经济、技术和人力资源所获利情况。报告期较基期比,中医医院收支结余率由-2.27%降至-2.78%,降低0.51%,表明中医院医院获利进一步下滑,结合其他财务指标有必要深入分析下滑原因。再者,总资产结余率反映医院总资产的获利能力,与资产结构和利用率、医院管理水平相关,是医院经营效率的综合反映。经过8年,中医医院总资产结余率由-1.59%降至-2.23%,降低0.64%,应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加业务收入,减少成本支出。再者,业务收入结余率反映医院业务收入规模水平、节约成本程度和医院管理水平、技术状况的指标,该指标越高越好。8年间,中医医院业务收入结余率由-2.56%降至-3.11%,下降0.55%,提示中医医院应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提升医疗水平。再者,百元收入支出说明医院每百无业务收入所产生的支出。经过8年,中医医院的百元收入支出上升0.55%,达103.11%,说明每百元收入需要103.11元的支出,应加强医院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再者,人员经费支出比是反映医院配备人员的合理性和薪酬水平的高低。报告期较基期比,中医医院人员经费支出下降2.12%达24.58%,职工平均业务收入和医生平均年业务收入不断提高,总收入大于总支出,应适当提高中医医院人员经费支出比,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祖国中医事业的发展。最后,经费自给率是衡量医院收入能力和满足经常性支出的程度,是综合反映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的重要分析指标之一,是个正指标。8年来中医医院的经费自给率降低0.52%达96.98%,说明中医医院依然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和财政的补助才能生存;反过来说,中医医院是公益、非赢利医院,不以盈利为目的,经费自给率低于1为正常。

3.4 中医医院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从表4分析,资产负债率为限额指标,反映医院资产中借债筹资的比重,负债率高提示医院财务风险大,是衡量医院使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及反映债权人所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报告期较基期比,中医医院资产负债率提高6.6%,2011年达38.65%,即每百元资产中有38.65元的负债,较2004年提高6.6元,这个比值给债权人发放贷款安全程度提供了信息,同时也反映中医医院在努力克服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办事业现状,积极吸收、运用外部资金发展、壮大中医医药事业。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用举债经营比率验算,举债经营比率=(资产总额/负债总额)×100%=258.76%,即2011年中国中医医院期末资产总额是负债总额的2.58倍,提示中医医院有很强的借款能力。结合中医医院经济效益指标分析,建议中医医院将资产负债率不应超过40%。

3.5 中医医院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从表4分析,首先,固定资产周转率是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指标,是个正指标,周转率越高说明医院固定资产利用充分、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反之,说明医院固定资产利用率不高,营运能力不强。报告期较基期比,中医医院固定资产周转率提高24.63%达115.37%,说明中医医院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和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在不断提高,硬件投入增多并得到较好利用,反映国家对中医的重视及中医医院抓住机遇并努力发展着。其次,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医院流动资产周转的速度,周转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说明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2011年较2004年相比,中医医院的流动资产周转率降低8.53%,达197.13%,提示中医医院应注意加强流动资金的使用与利用,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推行基本药物制度,通过增加门诊就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增加业务收入,从而达到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再者,总资产周转率反映医院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该指标越高说明医院总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反之,低指标则说明医院经营效率差,盈利能力不佳。报告期较基期的总资产周转率提高了12.58%,达80.17%,表明8年来中国中医医院资产规模扩张速度快,医院规模呈正向发展,运营能力在不断提高,但应避免资产规模盲目扩张。

3.6 中医医院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发展能力是医院在生存基础上,壮大实力、扩大规模的潜在能力,常用分析指标有业务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总资产年均增长速度、净资产年均增长速度、固定资产年均增长速度和总收支结余年均增长速度。从表5分析,首先,业务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是衡量医院运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市场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之一。指标越高说明增长速度快,反之则表明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技术和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报告期较基期相比,中医医院收支结余增长速度达20.75%,发展速度极快,由于国家重视,中医医院均迅速抓住了中国卫生事业大发展的机遇。其次,总资产年均增长速度是从医院资产总量扩张情况来衡量医院的发展能力,反映医院资产规模增长程度对医院发展后劲的影响,指标高说明医院资产经营规模扩张速度快。8年来中医医院总资产增长速度达18.27%,说明中医医院发展及后续发展能力强,结合中医医院经济效益指标分析,提示应注意中医医院资产规模扩张的质与量的关系,避免资产盲目扩张。再者,净资产年均增长速度是衡量医院净资产的增值情况,是医院健康发展的标志,反映医院的发展潜力。指标越高则表明发展能力越强,说明医院积累越多,抵御风险及持续发展能力越强。8年来中医医院净资产年均增长速度达16.56%,说明中医医院总体呈健康、持续发展,并具有一定市场抵御风险能力。再者,固定资产年均增长速度是衡量医院固定资产规模扩大程度的指标。7年来,中医医院固定资产年均增长速度达16.68%,2011年较2004年,中医医院房屋建筑面积和万元以上设备台数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是3.64%和13.70%,再次提示中医医院固定资产规模扩张程度快,但应注意固定资产的结构、比例、质与量的关系,避免盲目扩张。最后,总收支结余年均增长速度反映医院经营成果的指标。报告期较基期相比,中医医院总收支结余年均增长速度达27.28%,反映中医医院在为社会创造价值、贡献的同时,又创造了经济收益。

2011全年较2004全年相比,中国中医医院运营状况良好,资产规模扩张快,具有市场占有、抵御风险及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职工的产出、医院经济管理和整体效益逐年提高。但应进一步引导中医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9-10],调整中医医院资产结构,增强各种资产的利用率,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促进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敏,顾俊.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之系列研究——2005-2009年全国综合、中医、专科三类医院效益分析[J].价值工程,2012, 288(31):300-301.

[2] 赵美君.浅谈医院财务分析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0):589-591.

[3] 鲜祖德.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94-98.

[4] 付焕新.浅谈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医药指南,2005,8(15):315-316.

[5] 田文华,段光锋,金春林,等.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经济监管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10):23-25.

[6] 鲍学曾.医院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254-266.

[7] 武广华,王羽,于宗河,等.中国医院院长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24-326.

[8] 曹荣桂.医院管理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499-509.

[9] Luka V,Tihomir S,Mario B,et al. Croatian 2008-2010 health insurance reform:hard choices toward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and efficiency [J]. Health care essay,2012,10:53-66.

[10] Joseph W. The 2010 U.S. health care reform:approaching and avoiding how other countries finance health care [J]. Health Economics, Policy and Law,2012,10:1-27.

(收稿日期:2013-02-19 本文编辑:卫 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