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效激活教材的策略例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效激活教材的策略例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师与教材应是同构与异构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找教材中的“活性因子”,通过融入生活、把握时事,让学习内容平易近人、与时俱进;通过准确聚集、巧设活动,让学习内容立体鲜活、趣味盎然;通过有机整合、实践运用,让学习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关键词:激活;重构;策略

鲁洁教授曾经告诉我们:“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同构与异构的辩证关系。”

所谓同构,就是教师不仅要理解教材,将教材同化为自己的智能、智慧结构,还要和教材的内容具有价值观的认同,情感的共鸣,从而使之成为一种活性因素,在教师的生命体中活起来。

但是,由于教材具有普遍性、相对稳定性,而教学对象具有特殊性,时代具有发展性,这又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异构,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能够在具体教学情景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材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使之处于被“激活”状态,从而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产生超出预设的“溢出效应”。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寻找教材中的“活性因子”,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重构。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谈有效激活策略。

一、融入生活,让材料平易近人

鲁洁教授曾说:“品德课要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个好、知识背景,真正以每一个富有个性的、鲜活的学生为根本,以现实生活中具体、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为中介,使教材亲近学生,与学生的生活“同构”。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媒体连着我和你》一课“认识广告”板块,教材中呈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广告,旨在引导学生进行评判,并换位思考:应该怎样做广告?如果我们就直接让学生读读这些广告,说说自己的看法,学习就显得特别理性和呆板。教学时,我在把握这部分内容编排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构,引领学生结合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或亲身经历的故事给广告“把脉”。于是,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故事:

“我妈妈从电视里看到一种减肥药的广告,就兴奋地买回来吃,的确是瘦了一些,但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好长时间都在吃药打针,痛苦得很!”

“我以前看脆脆多的广告,看到里面的男孩把脆脆多高高抛起,再张大嘴巴接住,觉得特别有趣,就情不自禁地跟在后面学,结果被妈妈批评了一顿。妈妈还生气地说,这样的广告不健康,一定有不少孩子会像我一样跟在后面模仿。”

“我觉得电视里面的广告太多了,双休日,我们好不容易才能尽情地看电视,可看一会儿,就几个广告,真讨厌!”

……

倾听着这些身边的故事,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广告存在的不真实、不鲜活、不健康、泛滥等问题,从而使认知更为饱满,更为真实。

二、巧设活动,让材料立体鲜活

品德与社会教材,是以单元主题板块主题活动主题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的,但我们教者不能简单地让学生看看、读读、说说、写写,而要合理地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如辩论、访谈、展览、模拟体验、调查研究等,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真切体验,并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师生、生生之间展开平等、真诚的对话,产生思维的碰撞,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话谈清、理摆透、情交融、心贴紧的境界,实现从形象感知到抽象理性的顿悟。

例如,三年级上册《现在的我能做什么》中“自己的事自己做”板块,教材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想一想,如果自己能做什么,家人就可以怎样?”旨在通过这样的假想,让学生体会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家人带来的影响,即明白为什么做;二是想一想,哪些自己的事是自己做的,还应该做什么,旨在让学生反思生活,明白可以为家庭做些什么。教学时,我便将这一部分内容转化成现场体验活动:

1.在讨论中感受能做之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现在的我们能为家里做些什么?组长记录下同学们的主要观点。几分钟后进行交流,学生说出了为家里扫地、整理房间、叠衣服、洗小的衣服、擦皮鞋、洗碗等各种事务,从而感知到,从细小的事入手,所做的事情多着呢。

2.在活动中体验会做之乐。设置了八项活动(择菜、整理书桌、爸爸妈妈吵架了、削苹果、爷爷奶奶很孤独、叠衣服、剥花生、钉纽扣),让各组分别选择其中一项现场操作或表演,教师相机点拨——

师:(端起剥花生小组装花生仁的盘子)你们这么多人才剥了这么点花生,想想平时餐桌上那一碟花生米,家人需要剥多长时间啊!下次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剥,这样就快些了!

生:(迫不及待地)老师,不是我们剥得慢,而是这个花生太硬了。

师:花生也有硬和软?孩子,是我们平时剥得太少了。在生活中,有时难免会发生点小矛盾。这不,妈妈和爸爸闹别扭了,正坐在沙发上生气呢!(师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满脸不开心。学生在一旁窃笑。)妈妈难过,你开心了?

生1:妈妈,不要为一点小事生气嘛。

生2:家和万事兴。

师:我也不想跟他吵,可是你看,我又要上班又要忙家务,累死了。他呢?一回到家,不是打电脑,就是看报纸,一点都不帮忙。

生3:妈妈,以后我来帮着做家务吧。

师:你?每天上学做作业,哪有时间?

生3:有,我做作业迅速点,不拖拉就行了。

生4:不是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吗?你就别跟爸爸计较了,爸爸打电脑、看报纸也是在学习。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我这气还真消了不少。你们就像是爸爸妈妈之间的一座桥。

通过这样的当场展示、评价,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做的事情帮着做的快乐,并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不会的事情要学着做。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创设情境,提供“场所”,努力使学习材料的“静态封闭”呈现为由师生共同探究的“动态生成”,课堂上散发着善的芬芳、爱的光芒、美的韵味。

三、把握时事,让材料与时俱进

作为教材,其中选择的事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普适性,但也具有固定性,不可能经常更新,这就免不了与学生的生活脱节,产生距离感。作为教者,我们应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教学目标出发,捕捉新鲜时事,引领学生感知、探究,从而在呼吸时代气息、把握时代潮流中学会过有责任、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