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实行后,我们对于教学过程中也采取了更多新的教学措施,对于教学进行积极的反思,采取新的教学策略,逐步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通过课前关联复习,课堂上循序渐进的知识编排、举一反三的讲解,以及课后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和评价等步骤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程序设计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数学 课堂教学 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我们要能够将课堂教学作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树立学生科学的思考方式,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本文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浅析课堂教学设计

一、对准新课程改革中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数学教学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数学教学也可称为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我们要坚持执行以下两个教学原则:

(一)秉持全体性、开放性原则。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更加全面的投入和发展,其决定性因素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群体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形成教师和学生的良好情感交流情境,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思考问题,加速知识的内化过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考虑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梯度性原则,注重课堂提问的反馈评价。

(二)坚持教学中的主动性原则。

所谓主动性原则,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采取灵活的方式,比如采用作业形式多样性,增强讲解的趣味性等,最终实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则,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点,知识点的连贯性比较强,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把握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更加的有利于学生在未来时期的发展。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对待知识的辩证关系认识。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学生只有在遵循认识规律的情况下,才能更快更好的学习和掌握阶段内要求的数学知识。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少年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才思敏捷。他们具有发展的联想、推理、抽象、创造性思维等特点。思维能力向深化和扩展方向发展,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强且比较快,容易通过形象思维方式认识新事物。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中将抽象的概念、定义、推理具体化,使学生更加的易于接受,并通过循序渐进的知识编排和举一反三的讲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逐渐内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纠正错误,发散思维,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课堂教学实践中程序的设计

(一)在课前关联性复习。

结合数学知识的结构性特点,在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中,我往往会安排课前关联复习一个环节.课堂开始时,我们可以首先带领同学们回顾前面章节中学到的相关知识点,为接下来同学们更好的接受和理解知识做好准备。教师首先要明白一个良好开端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是否能够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有更好的突破性的进展,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动机。

(二)循序渐进和师生互动。

结合上述我们的认知规律和青少年学习的心理特点,课堂教学程序设计应更多的体现循序渐进原则,使学生在科学的认知活动过程中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相应地数学知识,同时对同学们养成正确的思考习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也是很有帮助的。

除了讲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情感交流,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还有其它的很多形式,例如例题讲解结束,老师可以安排5分钟时间,将备课过程中选取的一两道典型习题让学生课堂练习,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时间灵活把握,可以采用提问,抽查的方式;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轮换的选取不同的同学在黑板上演练,其他同学在座位上练习。练习结束后,老师带领同学们逐步分析每一题的思路正误,做题过程,结果是否正确。

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每个同学都希望在同学们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了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顺利的解答习题,对被选中的同学来说,既是一种表现自己的机遇,又是一种挑战,督促同学们更专心听讲,无形中变成了一种鞭策机制,同时增强了课堂讲课效果。

四、结束语

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剖析问题,最终来实现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给学生的能力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丹.新时期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2,(8).

[2]胡尚奎.浅谈初中数学互动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1).

[3]项移云.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