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汽之赌 第9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汽之赌 第9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7月下旬上汽集团获得韩国双龙优先收购权消息的公布,上汽集团成功跨出了海外收购的标志性一步。就在此时,坊间传出上汽集团将整体上市,随着汽车业竞争的加剧,上汽举整体上市之力扩大投资,近乎一场赌博。

上汽集团左手托“大众”、右手托“通用”的平衡术一度为业界乐道。然而,十几年下来,除了获取代工(OEM)利润之外,上汽并没有自主研发技术。种种迹象表明,两年来的汽车价格战正在威胁着“与跨国公司合资分羹”这一盈利模式。

可以关注,面对已站稳脚跟的跨国巨头,上汽之赌将走向何方。

摆脱配角地位

推动国内三大汽车公司与跨国汽车公司合资、以市场换技术,是近20年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缩影。上汽依托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需求,扮演了帮助海外汽车巨头实现中国本土制造与销售的角色。

2003年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的轿车产销量(60多万辆),是当年全国轿车的产销量(201万辆)的近三分之一。其中,上海大众作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2003年共销售轿车39.6万辆,实现销售额5 0 0多亿元;上海通用2003年生产轿车20多万辆,销售额300多亿元。这一组数据,不仅表明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尴尬境地,也从侧面反映了三大汽车集团每年的销售数字的真正含义。

凭借长时间一枝独秀的“桑塔纳”以及近两年推出的“帕萨特”和“POLO”,大众产品在中国市场保有量多达200多万辆,无一对手能出其右。2004年6月,上海通用月度销量首次超越上海大众。未来一段时间,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有望继续为上汽集团赚取利润。日渐明显的是,上海汽车越来越成为逐渐站稳脚跟的跨国公司在华战略的配角。

“尽管目前中外双方的股权都是50%,但是在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中方的话语权很小。实际上,跨国公司已从知识产权、品牌、产品技术来源、管理、配套、销售网络、售后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实际的控制权。”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表示。

今年8月6日,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和上海汽车集团财务公司共同合资组建的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获得中国银监会开业批准,这是国内第一家汽车金融公司。上汽与美国通用的新一轮合资,成为改变自身过多依赖一家外资的配角地位的重要砝码。

合资模式危机

2004年,国内车市持续降价已成定局,这可以看做是对2003降价趋势的演进。此中,以南北大众第一次主动降价为标志的价格大战,显示了境内该行业暴利的终结。

来自高盛的一份报告显示,大众2003年在华取得的利润占大众汽车利润总额的80%。随着关税的进一步降低与配额取消日期的临近,以及主要跨国汽车公司全线以合资的方式入华,中国汽车市场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逆转,汽车业暴利逐渐向合理利润回归。

海通证券汽车分析师顾青认为,2004年汽车降价将使上海汽车这样的公司遭受利润双重打击。首先,上海通用整车销售价格的下降,直接体现为上海汽车投资收益的减少。而下游整车企业的降价也将传递到上游产业链,上海汽车作为主营零部件企业,其利润将受到巨大的威胁。

国外的一些整车生产企业利润很薄,汽车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干汽车服务、汽车金融、汽车维修及二手车市场等环节上。今年年初德国大众就表示,2008年前,将向中国投资数十亿欧元,以提高在华的汽车产能;美国通用也决定与上汽集团向卜海通用增资数十亿美元以扩大产能。合资汽车公司的产能扩张,表面上看是为实现规模效益,但利润在产业链上的重新分配有可能使使中方分享不到利润。

此外,大众高层一直对外宣称,对包括整车投放的选择以及零部件的共用有绝对的话语权。大众从去年就表示出要整合南北大众的愿望。大众汽车的销售权一直控制在合资中方手中,此次南北大众走出联合降价,也将挑战合资小方销售权。以南北大众联合降价为导火索,2004年中国汽车业的洗牌将危及类似上汽集团的合资盈利模式。

通过合资而初步完成资本积累的国内汽车企业,必须寻找新的突破方向。

仪征阴影

近来,吉利、奇瑞等国内品牌突飞猛进,不但逐渐站稳了脚跟,而且挑起了自主研发大旗,这对包括上汽在内的三大集团不失为一个警示。观察家指出,即使上海大众的国产化率达到100%,也不能改变上海汽车寄人篱下的局面。

为打造自主品牌,2003年5月,上汽集团下属上市子公司上海汽车首先收购江苏仪征基地99%股权,开始生产赛宝汽车。今午1月9日,上海汽车进一步收购仪征汽车1%股权,仪征已成为上汽全权控股的一个自主品牌的整车生产基地。

2003年12月11日,首批共16辆“上汽赛宝”装船出港,赴叙利亚等中东国家。这是上汽集团自主品牌车型首次进入海外市场。根据合同规定,在未来的五年里将有1000辆上汽赛宝续出口到叙利亚等国。谈到上汽仪征所具备的现实优势,上海汽车董秘张锦根表示,最明显的是公司有人才储备优势,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培养了大批擅长开发、质保和管理上的人才,可以充实到仪征汽车。但上汽仪征的亏损,给上汽集团希冀借助这一平台推动自主品牌蒙上了阴影。

2003年,上汽仪征公司亏损近9000万元,上汽集团设定,2004年上汽仪征的亏损不超过亿元。上海汽车为仪征谋划的目标是,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乘用车和小型商用车的整车基地。

收购双龙价值何在

上汽集团7月23门宣布,已正式获得对韩国双龙的股份收购权。上汽集团成功收购韩国双龙,开启了十国汽车企业首例海外收购案之光河。在上汽集团看来,收购韩国双龙无疑是其加强自主品牌研发的重要一环。

为了加速推动自主品牌车的进程,上海汽车早就计划收购一家国外的汽车设计公司,目的只有一个―一尽快拿出真正的自主品牌汽车。

双龙是韩国第四大车辆生产企业,截至今年5月份,双龙汽车在韩国轿车市场的占有率约为1l%。以生产销售越野车与高档房车为主的双龙汽车,年产量达18万辆,在共母公司大宇集团于1999年被800亿美元债务压垮后进入破产程序,后经过债转股与业务重整,由此待价而沽。

经过与中国蓝星数月的激烈争夺,上汽集团得以如愿以偿。知情人士透露,上汽集团在与蓝星集团竞争中胜出亦是中国政府协调的结果。批准上汽集团收购双龙汽车,再次反映了中国政府的关爱。

但双龙汽车在韩国市场占有率与韩国现代、通用大宇相比,叫显处于弱势地位。上汽仪征在国内汽车市场的不佳表现,平添了上汽通过双龙推进自主品牌的悬念。

双龙汽车的技术优势,与国内汽车相比,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上汽集团收购双龙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韩国是个成熟而狭窄的市场。中国进口汽车的高关税,则使双龙汽车无缘中国这个高增长市场。生产成本的高企可能是上汽经营双龙汽车的又一困难。中韩文化的差异,则增加了上汽管理双龙的难度。

有关人土称,收购韩国双龙对于上海汽车来讲,很可能数年内不会带来利润,但是有可能成为其进行自主品牌研发的平台。此次上汽集团成功收购韩国双龙,更主要的是向国人传达上汽集团对自主品牌的态度。

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注定是一场冒险。如果运作失败,昂贵的学费对于致力于突破自主品牌短板的上汽集团是否值得,是可探讨的。但无论如何,上汽集团在推进自主品牌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整体上市新“赌资”

如上所述,大众和通用都拟大规模增加在华投资以扩大产能。为保持“50%对50%”的合资底线,中方只能和外方掏出同样多的资金追加。就此而言,上汽用于增资的投入至少分别为15亿欧元、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共400多亿元。

这无疑将是有史以来国内汽车业金额最为庞大的投资计划。2003年,上汽集团总资产754亿元,资产负债率49.6%。但可动的资金将很有限。

不仅如此,上汽刚刚与朝兴银行就收购韩国双龙汽车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如果按照去年双方协定价,估计耗资2648亿至4413亿韩元,折合人民币18.88亿至31.47亿元。另外,上汽集团与英国老牌汽车生产商罗孚的合作也已报送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最后审批。如国家发改委批准,上汽集团将至少拥有50%的罗孚汽车的股权。

按如上所述的发展规划,未来一段时间上汽集团需要资金为500多亿元。

上海汽车是上汽集团的控股上市公司,截至2003年底,总股本为17.64亿股,流通股本为7.56亿股;公司总资产121亿元,净资产98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为18%,资产质量比较优良。作为上汽集团融资的惟一通道,如果采取配股(通常为10:3)形式的融资额,显然是杯水车薪。那么,整体上市可能是上汽集团的惟一选择。

在上海汽车2003年度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曾表示:“上汽集团正在酝酿集团整体改制上市。”上汽集团从资产规模、效益以及增长速度而言,都是相当优秀的上市资源。

“上汽集团整体上市的计划早在今年2月份就已经提出来了。”一直关注上海汽车股份及上汽集团的知情人士透露。有关部门此前亦希望上汽集团能够选择A股市场上市。

由于受制于融资规模、企业未进行改制等方面因素,上汽集团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面临很大困难。专业人土认为,上汽集团必须先行改制、重组,进而寻求辅导,然后才能申请发行上市。胡茂元表示,如果按照目前正常的途径,谋求集团在A股市场整体上市,就要三年以上的时间。

目前,上汽集团赴香港上市的大方向越发明朗,同时,整体上市也成为其他两大汽车集团近期的工作重点。但各方深知,汽车行业的变故,资本市场的漂浮不定,都给整体上市带来不确定性。

连续不断的汽车降价,有可能使上汽集团的收入与利润受到影响。但未来趋势已经很清楚,只有建立在雄厚资金和高端技术上的规模效应,才是取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