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纸千年 第6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纸千年 第6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韩国导演林权泽在自己第100部作品《千年鹤》之后,以一部《月光升起来》将镜头再次对准韩国传统物质遗产——韩纸。

为了拍摄这部片子,他用了两年时间在全州地域进行调查,并与多位韩纸专家和韩纸工艺从事者交谈、学习。为了如实反映冬日在水中制作韩纸的过程,剧组亦选择寒冷的隆冬实拍。

影片以一个被调到“韩纸部”工作的公务员宗浩为主线,讲述他被调到“韩纸部”工作,其任务就是利用传统造纸复原壬辰倭乱时期烧毁的《朝鲜王朝实录》中的《全州史库》,他从为工作而给政府寻找韩纸匠人,到真正为韩纸的精深内涵所感动,自掏腰包参与不为政府所认同的重造千年韩纸的计划,和一位高僧、一位疯疯癫癫的纸匠、一位纪录片导演一起前往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月光的照耀下,重新造出了千年韩纸。

这部片子与其说是讲述韩纸的工艺,不如说是讲韩纸对一个普通韩国人生命的影响。转到“韩纸部”工作的宗浩原本对韩纸一无所知,在了解韩纸的过程中,他才发现自己的妻子居然来自造纸世家。而这正是韩纸的魅力所在:它虽然是一项静物,却与山、水、树木相联系,充满了改变生命的力量,通过制造、使用,甚至仅仅是触摸和了解,它便成了许多韩国人与自己的过去连接的纽带。

这里提到的韩纸,就是韩国传统纸——又称高丽纸。

韩纸的技术来源于中国,造纸技术最初传入朝鲜半岛,是在两汉交替之际,当时大批中国百姓为避乱涌入朝鲜半岛,造纸技术随之传入。中国的造纸术从汉至明清历经不断的变革,韩纸技术亦然。三国时代朝鲜半岛的造纸主要是麻纸为主。公元7世纪,由“亲唐”的新罗统一半岛,唐文化和科学全面传入新罗,造麻纸和楮皮纸在南部发展较快,还作为贡物输入唐朝。公元918年高丽政权建立,皮纸成为广泛流传的纸种,《宋史》卷四八七《高丽传》谈到高丽特产时列举白硾纸、鼠狼笔等,白硾纸就是楮皮纸。

明清时期李成桂王氏高丽,统一半岛,改国号为朝鲜,正是在这段时期形成了成熟的皮纸制造技术,中国仍然沿用习惯叫做高丽纸,也就是如今所称的“韩纸”。明人沈德符说:“今中外所用纸推高丽贡笺为第一,厚逾五铢钱,白如截指玉。每番揭之为两,俱可供用,以此又名镜面笺。”

高丽纸纸张厚重、强韧、洁白,《负暄野录》卷下说:“高丽纸类蜀中冷金,缜实而莹”。北宋人喜欢用高丽纸做书画卷子的衬纸,以其质地坚实。文人还以之做赠友礼物,如韩驹诗云:“王卿赠我三韩纸”,即指高丽纸。

千年纸艺

在全州的正统韩纸院宽阔的空地上,一张张柔韧洁白的纸静静地悬挂在院子里晾干,随着微风轻轻摇摆,好像无数洁白的翅膀。

这,就是用传统方法刚刚制好的韩纸。这种造纸技术有中国魏晋南北朝的北方麻纸遗风,又掺入唐以后的皮纸技术。其特点是厚度在0.25-0.5毫米,是中国纸的两倍有余,多为皮纸,质白,纤维较长,有绵性、韧性,纸面上帘纹较粗。

韩国有一句话说“绢五百纸千年”,意思是丝绸(绢)寿命五百年,但韩纸寿命可达千年。来源于现存新罗写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用纸即为韩国楮皮纸,卷尾题款写明写于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已保存1200年之久。

韩纸的坚韧耐存,与它颇为繁复的生产工艺密不可分。从获得原料楮树皮,到制成一张洁白的韩纸,中间共需二十多道工序:剥皮-出青-晒干-初选-浸泡-蒸煮-中选-腌料-洗涤-踏揉-洗涤-精选-舂烂-压平-踏料-入笪-下槽-耘槽-抄纸-湿压-牵纸-晾晒-收边-整理等,要从树皮原料到晾干的皮纸,其间需要历时三个月左右。

位于全州市的纸张博物馆,以现场演示和图片讲解,详细介绍了韩纸的制造过程。

朝鲜半岛四季分明,盛产楮树且楮皮质量上佳,因此韩纸的制作材料主要是楮皮。匠人首先将采集到的楮木枝干放在水中浸泡大概一天,之后在太阳下晾晒;干燥之后,将楮皮放在铁锅内蒸煮,蒸煮之时,可以添加苏打或者烧碱,以提高造出韩纸的硬度。

蒸熟之后,剥下厚厚的楮树皮,就能看到纤维质。将蒸煮后的楮树皮水分挤干,放到石臼里捣烂;再将捣烂的树皮放进池中冲洗,这样处理后便会得到纯粹的楮树纤维质。

由于楮树纤维质比水重,具有沉淀和聚集的特性,因此需要一种分散纤维质的物质:黄蜀葵。在韩国医药文化中,黄蜀葵本来是治疗妇科病或肠胃疾病的药物,1475年李朝派朝鲜使团去北京,沿途使团所带纸匠在辽东学习生麻及生桑皮造纸之法时,得知在楮树纤维内加入黄蜀葵黏液可以使纤维质分散。

接下来,纸匠用竹质的帘子将这些混合体捞起,同时不停地前后摇动。这个环节可以筛选出纵横交错的楮树长纤维。经过反复摇动后,楮树纤维便会附着在竹帘表面形成纸浆,抄纸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重叠,就在两层中加入细线,把两层纸区分开,这叫做纸枕,因为是放在纸的头部位置,所以这样称呼。

纸张抄好后,一张张挂在室外晾干,待干燥之后,将干燥纸张与湿纸张相叠,进行“捣砧”的过程,使得纸的质感和内部构造更加完善,最后整理成叠,纸张的制作过程才算全部完成。

李朝中期学者徐命膺曾谈到纸的槌击加工法:“我国之纸最坚韧,可施槌捣之功,使益平滑,而他国纸不能然耳。”可见对纸张进行“捣砧”的方法由来已久,这种方法使得工人不必对纸张逐张砑光,相对省力。之所以令干湿纸相间叠起槌打,是使每张纸湿度适中,呈轻微润胀状态,易于承受外力,令表面纤维结构紧密。

纸张的质地是否精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抄纸帘的构造,因此清代浙江南部有一个唐氏家族将抄纸帘的制法当作家族秘密。而韩纸的坚韧也很大程度来自抄纸时使用的帘子——朝鲜半岛盛产楮树,却少产竹,编竹帘技术没有中国南方优秀,因此沿袭下来的抄纸竹帘常常为粗条帘,这种帘子过滤水快,但只能抄出较厚重的纸张。

此外,韩式帘子是单帘,上下左右自由移动的单帘纵横带动物质,纤维形成“井”字形,因为是手工操作,手艺前后左右可能不完全相同,纤维可能出现不均匀的状态。为了弥补这种不均匀的状态,就要将纸交错放置,使得两张合成一张,这样制作出来的韩纸比普通纸张更厚更结实,更坚固,但生产效率很低,技术也更为困难。

日本的抄纸方式和韩国最相似,但日本使用的是双帘,朝向一个方向抄纸,抄完一张就完成一张,强度虽然略差,但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中国的主流抄纸方法也是双帘,韩国的单帘是一种独特的造纸方法。如今中国的故宫博物院所存李朝贡纸,也有不少厚重色白的楮皮纸,即为以“单抄双晒”法抄成,可以揭成两张,这样厚度的纸张吸水不吸墨,极适于写字。

韩纸厚的另一原因是韩国传统处理楮树皮料的方法是一根根剥去青表皮,用木棍打成分散纤维,然后并不切得很短,即用于抄纸,用长纤维抄造只能造出厚纸,无法抄成薄纸。

以这样传统方法制造出来的韩纸,韧性十足,是制作书本的必备材料。近年来韩国政府文书或者其他需要长期保存的文书,都是用传统方式制作的韩纸。传统的韩纸制造技术不用药物处理树皮,因此韩纸呈中性,较之酸性纸更耐久存。

传统纸的复兴

首尔仁寺洞大街坐落着许多传统的韩纸工艺店。这样的小店大多几平方米见方,架子上密密地叠着一层层各色韩纸,橱窗里还摆设着各种韩纸手工艺品——玩偶、纸伞、灯笼、韩纸灯具……如同一个缩微版的韩纸世界,店中往往坐着一个微笑的女老板。

如果说卷卷韩纸印刷的书籍代表了韩纸的过去,那韩纸工艺品便是韩纸的现在。而它们背后,亦有传统为支撑——很早以前,韩纸就不仅被用于写字,还被拿来制作家用物品,如扇子、灯笼、篮子、衣箱,甚至可以制作罩衣和士兵的盔甲。

20世纪以来,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廉价纸张大量涌入,传统韩纸业遭到了很大冲击。原本韩国各州有水又有楮树之处,便有韩纸作坊,现在却大多消失了,曾有千名纸匠的大作坊也仅留存数位工匠、摇摇欲坠,并且在市场的压力下,无法完全按照传统方法制造韩纸,多少都在某个步骤选择了更为方便的措施——比如在楮皮中加入化学制品,减小气候对造纸的影响;使用日本的双框抄纸法,以增加产量等。

为了保存韩纸的传统,韩国在韩纸名产地全州举行“全州韩纸文化节”;举办“韩纸文化集市”,邀请来自原州、安东、槐山、全州等地方的韩纸工匠们携带他们亲手生产制作的韩纸出席,切磋技艺;骊州郡还将一所小学改为韩纸文化体验学校……

同时为给“因洋纸失去立足之地的韩纸”赋予“现代特质”,韩国工艺设计文化振兴院还举行了“韩纸商品开发设计锦标赛”。在新的设计理念下,为了制造出多样的褶皱和色彩,匠人把纸折了又展开,然后又折叠,引入了天然染色的概念,就像给布料染色一样。以前会被当作废纸处理的纸张,现在也被精心设计成艺术品。

据韩国工艺设计文化振兴院的负责人柳英美介绍说:这次为韩纸赋予的设计理念都超越了“韩纸只适用于传统房屋的门窗”的固有观念,而是为了体现韩纸的各方面用途。在法国巴黎举行的“2012年家居装饰博览会”上,在挂着“韩国工艺品与设计”招牌的韩国馆里,摆出了7件韩纸商品。其中有为晚上给孩子喂奶的母亲和婴儿设计的照明灯;放在桌子上可用作篮筐和纸巾盒的韩纸筐;用韩纸卷成的笔盒和铅笔灯。最受瞩目的是设计团队“Ross”用传统韩纸制作的韩纸休闲鞋。这项作品在“韩纸锦标赛”上也荣获得了大奖。设计师金琳和崔贞雅将韩纸纤维和棉纤维以2比8的比率混合编织,让两种面料的特质产生“扬长避短”的效果。混合的棉纤维保留了棉的吸水性,同时用韩纸纤维又弥补了棉纤维透气性不好的缺点。

这些韩纸的守护者中也包括导演林权泽。他的前几部作品通过韩国清唱艺术(韩文特定称法为“盘索里”)以及朝鲜画表现了韩国人的生存情致,从这以后他一直在思索新作品要拍些什么,当他发现曾经在韩国人生活中举足轻重的韩纸如今变得微不足道时,决定拍一部影片让大众理解这项传统手工技术。他在接触韩纸之前,却并不了解它的丰富和细腻。然而,随着拍片深入,他和韩纸越走越近,才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对象那么简单,韩纸文化是一个悠久且细腻的存在,如实再现这个制作流程绝非易事。

他最后通过电影中纪录片导演的口,这样陈述自己的心声:“韩纸更像一种精神,而非简单的物质。韩纸称为‘百’纸,制作它要一百道工序,如果工匠不够仔细,自然造不出纸来。这样看来,纸张比大米还厉害,因为韩文‘米’的意思,是要经过88道工序。大米是身体的食粮,而韩纸却是人心灵和思想的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