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材料作文“珍惜话语权”评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期以来,在电视节目里、博客微博中,一些公众人物“语不惊人死不休”,或“曝光”他人私下言论,以他人的“阴暗”反衬自己的高大;或以自己的社会声望撑腰,蛮横地给他人扣上异类的帽子;甚至“脱下西装”,与网友爆粗对骂……这些现象引起人们的思考: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新媒体时代,作为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公众人物该如何珍惜自己的话语权,用好自己的话语权?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要写好这个材料作文,首先需要把握材料的内涵。材料中有三个关键词:公众人物、电视或博客、语出惊人。围绕这三个关键词,我们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展开思考:公众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公众人物应该怎样做?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在传媒中正确的做法是什么?针对这种现象你有什么看法?等等。为此我们可从以下角度来构思立意:(1)“乱”语只能添乱。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突出,浮躁浅薄解决不了问题,社会需要更多的理智者。“乱”语不能成为社会的减压器,“乱”语只能添乱。(2)网络言论应理性。网络世界的理性,需要全体网民理性意识的启蒙和培育,但首先需要公众人物成为网络言论的理性榜样。更理性的网络言论才能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和作用。(3)公众人物应珍惜话语权。公众人物对自己的话语权负责,既体现为尊重自己在公众中的社会名声,更体现在用自己的名声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4)剔除污言秽语。和谐社会绝不容许污言秽语的嚣张与泛滥,更不允许公众人物依仗自己的社会声望行使特权,否则将会成为对“和谐”的一种玷污与扭曲。(5)网络需要“绿化”。在网络风靡世界的新时代,一些公众人物不负责任地在网络上爆粗对骂,这样下去,网络将会成为生活中的垃圾场,因此,提倡“绿色网络”已势在必行。(6)公众人物应担责。公众人物之“名”,自然会使其言论被更多的人所关注,被更多的人二次三次多次传播,使更多的人受到影响。因此,名声对于公众人物来说,是一种权力同时也理应是一种责任。(7)言与名应一致。公众性,决定了名人之言必须与身份吻合。名正言顺也意味着名之正则言须顺、言之不顺则名之不正。名与言之间,如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一样应该一致。言与名的一致,不仅体现在名人之言应该与自己的身份吻合,同时也要体现为名人应借自己的身份去自觉地主动地传达真善美的知识、价值和情感。
例文一
怀念那些骑士
戴禹臣
华灯初上,霓虹点燃了整个城市。夜风微凉,我站在城市的边缘,喧嚣的浊浪一次又一次地敲打着心灵的堤坝。面对那些华丽的、低级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如涨潮般飞快地在各种媒体上出现,我只能摇摇头,希望能远远抛开这浮华的热烈。
仰望夜空,那是另一个世界,一个平静、安宁的世界,星星在唱着音调低沉婉转的歌。我感到一种空旷幽深的寂静慢慢渗透进身体,平息了对这纷乱世界的厌倦。恍惚间,我仿佛看见了丁聪的微笑。
丁聪只有一个笔名,那就是小丁。这位经历过太多悲苦的老艺术家,本该对这个不公的世界有同样的怨恨,但是,他却没有。过去,面对嘲讽、怒骂、皮鞭,这位生于1916年的老人永远都是平静的淡然。他可以去咒骂,去抱怨,但这样世界上便不会有那张朴实而善良的笑脸。不论年岁多大,这位漫画家总将自己叫做小丁,这两个字里,满含着积极与乐观。丁聪说过:画笔就是我的话语权。于是,我们从不曾看到他与他人无意义地争吵,因为,他喜欢用一种更平和却更有力的方式去影响这个社会,影响这个世界,顺便也影响一代人的精神家园。2009年5月26日,这位默默的同时也是伟大的漫画家去世了,但他的漫画还在,他的人生态度还在,他的高大人格还在。我怀念他――这位用画笔描绘世间百态的老人。当闪闪发亮的电脑屏幕上充斥着诬蔑、充斥着粗话的时候,我便想起一句话:画还在,话还在。
也许有人会说,话语权,终究还是要靠更简洁明白的话语来体现。我,不禁想到另一个人的名字――罗京。无须赘述他的荣誉:中国播音主持界最高奖项“金话筒”终身成就奖,中国最权威的新闻平台《新闻联播》主持……工作25年主持3000多次节目无一差错,无疑比很多人有着更高级别的话语权。他,并非完人,他也会愤怒,他也会疲惫。曾有人听到过,在录完一期《新闻联播》后,罗京在空荡的走廊上感叹:的累啊……是的,他也会说脏话。处在那种压力如山的环境下,他心中的弦紧绷欲断,他需要释放,即使这次释放转瞬便消失不见。罗京明白,有些话,永远不能堂皇地说出口。君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并不是真正的无情无欲,而是懂得用礼将俗压在最深最深的心底。于是,他吝惜自己的话语权,有人用来称赞柏杨老先生的一句话形容罗京也恰如其分:只为苍生说人话。除了表达国家的感情同时也是他自己的心声之外,他并不爱热闹地闲谈。他像一名骑士,默默地走过自己的战场,偶尔哼唱几句故乡的歌谣。
在这微凉的夜里,我深深地想念这些已经逝去的骑士。是的,他们都是在我的记忆中纵马奔腾的骑士。他们放歌,他们微笑,他们用平和、用宽厚去迎接这个世界,无论来临的是春风还是暴雨。他们,此时此刻,正在无垠的夜空中注视着我,也注视着这喧嚣的大地。我想,那些现在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的人终会翻开他们的书,一字一顿的如小学生般品读他们的人生态度,终会如我一般,如此强烈地怀念他们的骑士风度。
评点
张宏斌
这是一篇考场作文。本文角度比较独特。文章借助自己的联想来构思全文,选取丁聪和罗京的人物事迹来阐释材料的内涵,通过丁聪与罗京珍惜自己的笔与口来反衬当今某些公众人物的信口雌黄。另外,文章以叙代议的倾向严重,暴露出作者长于叙述、怯于说理的弱点。
例文二
名人,请名德双馨
张琪
如果说名望是一座山,一座众人用崇敬的心情垒成的山,那么,品德就是高山的基石。美好的品德构成稳固的基石,可以让名望巍然屹立;恶劣的品德犹如掏空了的地基,越高的名望越容易摇摇欲坠,毁于旦夕之间。所以,名人请名德双馨。
这是一个娱乐混乱的时代。艺人可以成为明星,“草根”可以成为明星,就连本该安心授业传道的学者、教授也被包装成明星。但是,无论是娱乐名人还是文化明星,都应该学会用品德为名望加分。或舞艺精湛,或歌声嘹亮,或演技逼真,抑或是讲解通俗生活,这些才能或技艺可以成为星星之火,速成燎原之势。但当疯狂的粉丝们的热情渐渐退去,什么才能保持火苗的旺盛?是绯闻?是“雷”语?是“”事?不,这些只是娱乐的兴奋剂,或许一时能提高关注度,但也会瞬时消逝,只有美好的品德才是永远的保鲜剂,
不少人崇尚“越骂越红”的炒作传说,但他们不曾想过,即使火了,他们也是背负骂名;即使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知道了,他们恶劣的品行也只是遭到更多人唾弃,只不过是丢人丢得更远一些罢了。为何不用美好的品德来为自己争得荣誉呢?提高自己的素质,锤炼自己的修养,这样才能让人们从内心接受你,喜欢你。名人,请名德双馨。
回想刘德华从艺的艰辛历程,是什么让他三十年长盛不衰?是他勤奋的态度和真诚的笑容深深打动观众的心。即使是迫于无奈隐瞒婚姻被曝光后,他也是立即真诚地向粉丝们道歉,换回粉丝们的原谅。名德双馨,让刘德华成为演艺圈中“不老的神话”。“功夫之王”成龙和“功夫皇帝”李连杰在创造了事业上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之后,不约而同地开创了自己的慈善事业。他们的技艺为他们赢得了名望,他们的慈善之心又为早已高不可攀的名望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比之下,如今在网络上“爆粗口”的那位清口艺人和“不讲理讲暴力”的个别相声名家,只能算是“小人”,庸俗、低俗、媚俗的言行折射出他们的灵魂。名望不大,便靠哗众取宠争夺人气;德行不高,便靠惊人之语吸引眼球。这样的人,是不可能长久活跃下去的。如果这些人不赶快提高自己的修养,早晚会被众人踢下所谓的“圣坛”,打入不可复出的冷宫。
名人,应用美德提高名望。把美德留给公众,有如阳光斜洒大地的灿烂,有如微风抚摸树林的清爽,有如夕阳燃烧天空的炽热,有如浪花冲刷礁石的激情……把美德留给公众,公众也将回报给名人声望。名人,请名德双馨!
评点
张宏斌
这篇议论性的散文,切合题意,立意较高,且思路明晰,语言富有变化。作者在名望与品德的对比观照中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提出了“名人,请名德双馨”的观点,批评了那些德行不行靠惊人之语吸引眼球的人。文章语言富有诗意,文章一开始就用优美形象的语句点出名望与品德的关系,接着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诠释文章的观点,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继续用优美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来诠释二者间的关系,并再次强化文章的观点,使得文章题旨十分清晰。
例文三
公众人物应该怎样?
王涵
社会是一片沃土,若是种上文明与善良的种子,盛开的则是和谐之花;若是种上野蛮与邪恶的种子,结出的则是丑陋之果。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片土地的耕种权,而公众人物却对这片土地有更大的控制权。那么公众人物应该怎样呢?
公众人物应是一个标志,一个能代表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善能传善,所以社会可以和谐;恶能导恶,所以社会可能混乱。作为能够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公众人物的言行已不再仅仅能够反映他自身的修养与素质,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风气的一面镜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内心,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塑造着一个社会的形象。一个公众人物,他所说出的一句善言,有时可以唤起一个社会的良知;他所道出的一句恶语,有时也同样可以毒害一个社会的心灵。所以公众人物应更多地拿出自己心底的真善美,使他们汇成一条富含社会所需营养的河流,让这条河流在不知不觉中,流经社会的每个角度,流入每个人的心田。到那时,到处开遍了和谐之花,文明之花,我们的社会也会健康地成长。
公众人物应是一盏明灯,一盏能指引方向,防止人们误入歧途的明灯。当一个人成为公众人物,他就应该对他人、对社会怀有一份责任。这份责任不是苛求公众人物必须以天下为己任,或者为社会为他人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一个公众人物至少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与素质,不让自己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同样作为当时的公众人物,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虽没有做官,却四处讲学,致力于向四方传播“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他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做官的能够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道路,他用一生的行为实践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高标,他的恩德泽被子孙万世,让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根植于每位中国人的内心。若公众人物做到如此,也真正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所以公众人物应成为一面旗帜,一面招展在社会时代的上空,标志着文明、和谐的能引领人们向前迈进的旗帜。
社会是一个生命有机体,我们在修饰它的外表的同时,更应美化它的心灵。社会是一条河流,我们在向其中注入水源的同时,更应保护它的澄澈!
评点
张宏斌
本文开篇妙用比喻、对比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提出了公众人物对于土地的控制权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公众人物应该怎样”的问题。全文围绕着这个问题,从“公众人物应是一个标志,一个能代表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公众人物应是一盏明灯,一盏能指引方向,防止人们误入歧途的明灯”两个不同的方面来展开分析论证,结尾部分再次运用比喻的修辞,再次强调了人们对于社会的正确做法,使得整篇文章结构严谨,观点鲜明。
例文4
剔除污言秽语
张蓓
荧屏上的他们光彩夺目,万众瞩目之下闪动着耀眼的光辉,可台下的他们又会脱掉怎样的“伪装”,语出惊人?那些微博中的污言秽语不禁让我们寒心。
“请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真无法评论那些脱下“西装”与网友爆粗对骂的聚光灯下的焦点是否还可称得上是传说,或许那是对社会知名度的一种变相的索取吧!看到网络中那些被污言秽语玷污的名人博客,我们已没有勇气探身其中寻找享受与崇拜了。此时心里不免多了一抹浅浅的无奈与悲哀,为那些只顾及台上风光,却从不修饰幕后仪表,乱爆粗口,从不珍视自己话语权而施加不良影响的公众活跃分子感到一丝心痛。
和谐社会绝不容许污言秽语的嚣张与泛滥,更不允许公众人物依仗自己的社会声望行使特权,否则将会成为对“和谐”的一种玷污与扭曲。网络是人们交流的平台,不是用来传播污言秽语的途径,更不是那些不知趣的名人爆粗口的工具,网络应由大家主宰,由文明与道德掌控。社会亦如此,舆论是正义的化身,那些敢以自己声誉当赌注而在网络上爆粗口的名人终将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中销声匿迹。我们不可低估舆论的压力,更不能轻视公众的力量。剔除污言秽语势在必行,它是名人找回尊严与名望的唯一途径。
剔除污言秽语,撑起一片文明的蓝天,我们早就应该这样做了。然而信息愈发达,物质财富愈丰富,人们的“口臭”现象就越来越严重。人性的退化、文明意识的削减不禁让人寒心。我们该如何拯救现代文明,修补这一道道裂痕呢?或许我们唯一的选择便是剔除污言秽语,别再让它侵蚀着美好的网络世界,更不要让它摧残了人性的美好与纯真。
那些万众瞩目的焦点,那些公众崇拜的名人,请你们珍惜自己的话语权,用好自己的话语权,让自己的博客微博中多一些清新亮丽,少一些肮脏污秽,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多值得回味的地方,让社会也因为你们的文明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剔除污言秽语并不只是名人的责任,它需要我们共同携手,创造一个更加多彩纷呈的美好世界。
评点
张宏斌
这篇文章紧密结合作文材料,鲜明表达了“剔除污言秽语”的观点。围绕着这个观点,作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努力分析,既分析了污言秽语所带来的影响,又阐明了剔除污言秽语的势在必行,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整篇文章点题意识强烈,使得文章的观点鲜明突出。但是综观这几篇文章,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分析论证平面化,停留在材料本身所揭示的层面上,缺乏透过材料深入开掘的能力。这应该不是这几篇作文的问题,而是当今中学生普遍缺乏思想深度与独立思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