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科学区促进幼儿主动探究的指导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探索是幼儿发现的重要途径,是幼儿获得发展的前提,也是幼儿自主性学习的重要表现。同时,科学素质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因素,幼儿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当科学区活动成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时,我们也越来越关注科学区活动的开展。在科学区活动中,我们教师应如何适应幼儿发展需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探究呢?
一、保护好奇心,点燃主动探索的火花
幼儿的天性是好奇、多问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使认知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因而,它是科学区活动内容的重要来源。
案例:在一次谈话活动中,贝贝小朋友向大家讲述了他随爸爸去上海“海洋世界”游玩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美丽的鱼的事情,得到了很多孩子的响应,他们异常的兴奋,争先恐后的向大家讲述自己喜欢的鱼、自己看见过的鱼,对鱼有着浓浓的喜爱之情。对鱼的兴趣和关注“引爆”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看着孩子们兴奋而热烈的争论,我突然想到海洋世界中鱼类繁多,我们何不依据孩子们的兴趣,在科学区提供一些关于海洋生物的书籍、模型等,展开一个“海洋里的动物”的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多了解一些鱼类的知识,懂得鱼的生存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鱼能在水中游泳的秘密等,培养他们关爱生命和呵护海洋生物的情感。
《纲要》科学领域提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是幼儿探索、创造的源泉,没有兴趣,幼儿产生不了好奇心,更谈不上主动探索学习了。在这个案例中,我顺应幼儿的好奇心,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了幼儿活动积极性和探究的热情。
二、“等待”与“点拨”,推动幼儿探索的深入
“等待”与“点拨”,从表面上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但实际上它们都是教师介入幼儿活动的方式。教师适时适度地采用“等待”、“点拨”等介入方法,是推动幼儿深入探索的必要手段。
案例一:在称一称石头重量的活动中,我要求幼儿利用自制的天平,找一找什么样的石头一样重,并为活动做好记录。活动近尾声,大家都在收拾整理,我发现瑶瑶还在寻找相同重量的石头,这块不行,又换一块还不行……我没有着急催促她收拾,只在默默观察她的举动,同桌的彬彬要帮她,她没有拒绝,可彬彬试了三次也没有成功。一直目不转睛注视彬彬操作过程的她突然眼睛一亮,她抢过彬彬手里的石头,屏住呼吸轻轻把石头放在天平上。一边是大石头,另一边是三块小石头,天平平衡了,瑶瑶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等待”是一种特殊的介入,在“等待”中,既有教师对幼儿的了解又更显示出教师对幼儿能力的信任。从上面的案例记录可以看到,当瑶瑶沉浸在思索的过程中时,她可能会暂时没有明显的行为表现,这时作为老师“等待”比“帮助”更可贵。
案例二:在科学区,有几个小朋友准备把小火车放在铁路上行驶,无论他们怎样拨弄小火车的开关,小火车就是不动。于是,吴梦翔走来对我说:“老师,小火车不动了,可能是电池没电了。”于是,我便提供了几节5号电池和7号电池给他。吴梦翔经过几番尝试,终于把电池装上了,可是打开开关发现小火车还是一动不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当然,他是没有弄清楚电池是有正极与负极之分的。我没有直接地将原因告诉给他听,而是鼓励他继续探索,通过多次的摆弄、尝试,他们似乎明白了其中的秘密,原来在安装电池时,必须看清“+”和“―”,电池上有“+”、“―”的标记,而小火车的电池盖上也有“+”、“―”的标记,只要按电池盖上的标记相应地放好电池,小火车就会动了。
幼儿在探索过程中遇到技能上或是超出了他们能力范围的难题,这都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案例中吴梦翔小朋友在尝试了许多方法都以失败告终,于是放弃了继续探索的勇气,我没有直接告诉她方法,而是鼓励她继续探索,最终她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那种成就感是无可取代的。
教师只有适时适度地采用“等待”、“点拨”等介入方法,才能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活动中感到成功的滋味,也只有感受了成功才能唤起他们继续探索的热情。
三、及时评价,强化幼儿的持续探究欲望
评价是科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幼儿听到“你真棒”、“你真聪明”的话时,都无一例外地笑逐颜开,但教师的评价仅仅是为了增添幼儿所谓的成功的喜悦吗?其实,评价的目的远不止于此。合理正确地进行评价不仅能帮助幼儿提升知识和总结经验,而且通过适宜的评价能捕捉到每个孩子的个性和闪光点,促进其富有个性地发展。就如下面片断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案例:在一次探究不同材质的物品遮光效果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三种材料:纸、布、塑料袋子,让幼儿自由结组分为三组让幼儿自由操作制作一个漂亮的窗帘,帮娃娃遮阳光。活动结束后,我把孩子们集中起来对活动进行了总结,总结的内容也极其简单。我请三组中的几名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分别让每组幼儿说说用了多少张纸、几个塑料袋或几块布做成的窗帘才遮挡住光。通过在集体面前交流使幼儿初步了解到哪种材料遮光效果好。最后,通过总结性的评价把个体的零散的经验扩大为群体的系统的经验,把感性的体验提升到较理性的认识,从而帮助幼儿提炼和内化了关键经验。
幼儿的操作往往是感性的、表面的、个性的、零散的,教师如能在合适的时机对幼儿的这些感性认识通过评价进行总结和提炼,使教学活动承载的意义和价值很好地为幼儿所理解,帮助幼儿提升关键经验,就能很好地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一定的关键知识。
总之,科学区的核心是让幼儿充分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发展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要求老师关注知识本身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让幼儿知道实践出真知。只有自己动手,探究解决问题,才会获取有益的知识和经验。
【作者单位:昆山市仁宝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