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化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础,加强大学生文 化素质教育切中了当前高等教育人文与科学教育分离的时弊。本文从观念转变、师资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完善、考试方式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对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等教育;途径;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普遍重视专业教育,人文教育受到了冷落。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过强的功利,过重的共性制约,导致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严重脱节;高等教育这种片面关注科学教育,冷落人文教育的后果将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越来越远离人文精神和道德世界,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病痛,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此,教育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深刻的思考。如何消除两种教育的隔阂,重建人文教育,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世界性课题。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切中了当前高等教育人文与科学教育分离的时弊。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转变教育观念,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复合型、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的关键。而加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要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文化素质教育,通过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打破学科界限与单一的授课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最终成为复合型的创造性人才[1]。具体到实施,必须从观念、师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试方式、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建设,才能实现人才的素质培养。

一、转变教育观念,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高校教育中存在重成才、轻成人,重功利、轻素质的倾向,主要是对教育观念的理解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要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必须转变这种偏重专业忽视创新培养的观念,必须树立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贯彻到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文化素质教育更多地潜移默化于各门课程教学之中,教师的言行等对学生是一种示范、一种教化、一种熏陶,它们的影响是无穷的。它要求教师既要有科学文化素养,又要有人文素养,全面发展,做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着力提高高校教师科学素质与文化素质的融合,由单纯的学科知识型教师向具有综合素质的智能型教师转变。其次,要极倡导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科教相辅相成,支持教师参与跨学科、有实践针对性的课题研究。以制度和机制推动教师"扬长补短",实现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双提高。同时,在考核工作方面,对教师素质的考核时需同时注重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社会、环境的人文关怀精神等。所以,学校必须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体制,并在职称评聘、岗位津贴等方面应给予政策鼓励,并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外出学习提高。

三、优化文化素质课程体系,促进学科建设

高校课程改革的重点要克服专业设置过窄、过专、过高的弊端,打破传统的专业之间缺乏沟通的局面,建立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涵盖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及人文社科领域。课程体系改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构建综合基础学科课程

可按照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重新构建几门精干的综合化基础学科新课程,课程应由专业课向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偏重,打通文、理相互隔离的壁垒,促进文理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使之有机地融为一体。

2、增加公共基础课程

着重进行文、理兼容的通才教育,包括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大多以必修课的形式进行。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开设大量选修课

开设更多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可依个人特长以及兴趣爱好自由选修,并规定学生必须选修一定门数和相当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四、完善教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甚至满堂灌的方式为启发、引导与讨论相结合,发挥各种形式讲座、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多种教学方式的价值与效用,从而实现由重知识传授到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建立融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打造第二课堂,拓展文化素质培养空间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有着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计划地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人文景点、高新技术产业、科学博物馆,进行社会调查、人物访谈等活动,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技意识、创新精神思想、和道德情操的教育。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开展科普宣传、科技扶贫、法律咨询等社会服务活动,如科技三下乡活动等,在为社会服务中接受教育、升华知识、增长才干[2]。

六、建设校园文化,加强文化熏陶

校园文化环境时刻对大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具有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形成价值观念的功能。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面向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主题各异的读书活动、学术讲座、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等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校园文化氛围,凸显校园活动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功用[3]。

通过实施读名著、赏名画、看名片、唱名曲计划,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影评会、歌咏比赛、书画展评等活动,促进和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这些经典作品的丰富内涵;通过举办音乐演唱会、书画摄影展、演讲朗诵比赛、辩论赛、艺术鉴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通过建模大赛、创造成果展评、学术论文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定期开展学术讲座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开阔学生视野。学术讲座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是教师经过精心"加工",不仅能够广泛涉及传统文化、文学创作、艺术欣赏、伦理道德、民俗风情、社会发展、科技前沿等各个领域,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大量的有价值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七、实施文化素质教育考核模式

对学生进行科学考评,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高校扎实有效地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有助于比较客观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建立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和文化素质为重点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文化素质的测评主要考察学生平时参加文化类选修课、讲座、活动、竞赛以及文化艺术创作等情况。

总之,文化素质教育是关系到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系统工程,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也是高等学校从更新的角度、更高的层而上注重自身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也是高校不断突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的过程。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还需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懈探索,才能构建出更符合中国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宏刚,范明.现代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方法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1,(11).

[2]刘礼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讨[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3]包丽萍,孟丽波.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和谐发展问题探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4).

作者简介:李颖(1981-),女,天津人,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系,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