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BP神经网络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概述
BP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神经元相互联接而成的自适应非线性动态系统,具有强大的非线性处理能力,因其广泛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映射能力,在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的建模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神经网络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金融、保险、证券等领域,用来进行证券分级、市场预测、信贷咨询等。BP神经网络所擅长的是处理那种规律稳含在一大堆数据中的映射副近问题,其非线性高度逼近能力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将神经网络应用于绩效评价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和进展。
二、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综述
我国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是参照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而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大致经过了以下几个发展时期。
一是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借鉴苏联的做法,形成了一套与计划管理相应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该体系对企业财务业绩评价所采用的指标主要有:固定资产产值率、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利润总额完成率、销售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这一指标体系主要以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为主要内容。
二是1992年,国家计委、国务院生产办和国家统计局提出了6项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这6项指标是:产品销售率、资金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净产值率(后改为增加值率)。这一指标体系主要是从企业各项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对比关系以及工业产品满足社会需要等方面进行设计的。
三是1993年财政部出台了《企业财务通则》,该通则规定: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由8个指标组成。这8个指标分别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资本金利润率、营业收入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这一指标体系分别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方面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四是1995年财政部在反复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这套指标体系由10项指标组成,即: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
五是1999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和劳动保障部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及《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对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进行了重新规范,对企业的业绩评价共设计了32项指标,分别从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将这32项指标分为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专家评议指标3个层次。2002年2月对此又做了修订,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32项指标改为28项,具体指标见表1,该指标体系是对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具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国内的一些研究机构、咨询机构和学者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绩效评价模型。其中有影响的评价模型有:一是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与《中国证券报》合作提出的上市公司业绩综合评分模型,其方法为综合指数法,所选取的指标为: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总额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和全部资本化比率;二是中国证券报和亚商企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从1999年开始公布的每一年度“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其评价指标主要有财务状况、核心业务、经营能力、企业制度、管理层素质和行业环境等六个方面;三是思腾思特管理咨询公司的“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EVA/MVA排行榜”,主要评价指标是企业的增值价值;四是美国《财富》杂志在2002年1月公布的“中国100强上市公司”排名时采用的主要评价指标是企业的年营业额、净利润和市值;五是徐国华等人提出的经营业绩综合评价模型,主要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股本扩展能力及主营业务鲜明状况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的历史演进可以看出,企业绩效评价经历了从采用单纯的财务指标到包含非财务指标的综合指标,从单一指标到多维指标的发展历程。但由于受到评价方法和数据收集的限制,我们认为依然未能形成科学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是存在财务指标权重过大、非财务指标权重编小的评价倾向。其次是以定量指标为主,而定性指标很少涉及或几乎没有涉及。
(一)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绩效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根据知识经济时期中国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特殊经营环境、战略目标和价值取向,评价指标构建应遵守以下原则:
1.可操作原则
可操作性主要是指指标体系本身的可行性以及指标项目有关数据收集的可行性。如指标体系过于详细则会导致繁琐,同时如果某项评价指标虽然有用,但为获取该指标数据所花费的成本大于其所能带来的利益时,一般应放弃该项指标转而选取其他可替代的指标。
2.系统性原则。在确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时,一要注意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协调,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协调。财务指标主要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非财务指标体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态势和竞争力;定量指标主要以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和统计资料为依据,定性指标则从其他方面反映企业的运作状态,因此需要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进行有机结合。二是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协调。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一套综合的绩效评价体系,对能够反映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各个方面要全面考虑,关键性指标要互相衔接。
3.重要性原则。这里重要性原则是指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强调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因为它有助于从不同侧面显示企业的经营业绩。但过于面面俱到的评价指标会使整个评价体系变得模糊不清,不利于围绕核心问题来展开评论。因此在选取指标时,应按照重要性原则的要求,选择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方面,而不是每个方面。
4.社会效益原则。根据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下,考虑到中国上市公司大多数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国有控股公司,因此在评价中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时,必须考虑其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即社会效益原则。例如上市公司在提供就业岗位、上缴国家税收、诚信程度、环境保护、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等方面,都是衡量一家上市公司整体绩效的重要因素。
5.激励性原则。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为中国上市公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奠定基础,因此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应将评价范围限制在管理者所能控制的范围内,非可控指标要尽量避免出现,否则会引起管理者的抵触。此外,指标水平应是平均先进水平,这对管理者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激发其工作潜能。
(二)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绩效评价指标内容
根据系统管理理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内外部一系列因素,因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既要的考虑上市公司内部各种影响战略经营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更要考虑外部环境对上市公司经营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特别是要考虑中国上市公司所处国情特点和环境的特殊性。在设计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体现以下几个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结合、过去业绩评价和未来发展能力评价的结合、内部层面和外部层面的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具体来说,即要有财务层面的评价指标,也要有如顾客层面的评价指标、内部流程层面的指标、创新与学习层面的指标、社会责任层面的指标等非财务指标;即要有定量指标,也要有如公司治理结构、管理者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发展创新能力、经营发展战略、基础管理水平、社会综合贡献、信用操守情况等方面的定性指标。整个体系完整反映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避免评价内容不全的弊端,我们在对财政部颁布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补充完善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06D01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郴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