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孩子睡眠无障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谈到失眠或睡眠障碍,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是中老年人,或工作压力大的都市白领。
其实,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存在睡眠障碍,儿童与婴幼儿也不例外。细心的父母会从宝宝出生时就开始培养其良好的睡眠习惯。
有的儿童由于存在不良睡眠卫生习惯而引起失眠。9岁的亮亮正在上小学三年级,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睡眠也挺规律。但近两周却开始失眠,每晚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有时到半夜两点钟还没睡着,白天上课没精打采,甚至打瞌睡。
亮亮在父亲陪同下来睡眠门诊就诊,医生对她进行了相关的身体检查和情绪测试,发现她并没有明显的身体异常或情绪障碍。经过反复询问其既往睡眠情况和睡眠习惯后,才发现了亮亮睡眠的“秘密”:她自小有个习惯,每晚睡觉前都是由妈妈在床上搂着,有时甚至要用手摸着妈妈的才慢慢睡着。而亮亮妈最近两周到外地出差,亮亮就开始失眠了……
亮亮的这种失眠,是由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引起的,其平时睡眠都是在一种人为的情境下启动,当这种情境不存在时,就表现出不适应,导致失眠、入睡困难。因此,为了避免儿童出现睡眠障碍,特别是亮亮这类失眠,年轻的父母应该从宝宝出生起,就开始重视他们的睡眠问题。
首先,应该了解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和儿童的睡眠特征。然后,要根据这种特征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从出生后到周岁期间――
新生儿出生后至6个月,这段时间大部分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每天除了进食时清醒外,另外约16-20个小时都处于分段睡眠中。6个月至周岁时,睡眠时间稍有减少,白天短睡3小时左右,晚上睡11小时左右。
从出生后到周岁期间,年轻父母就应该帮助婴儿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当婴儿醒着的时候就当做白天,灯光尽量明亮,让其可注视周围环境;当婴儿睡觉的时候,就应当做晚上,灯光尽量昏暗,并尽量避免跟婴儿玩耍。
此外,应使婴儿意识到床是用来睡觉的地方,尽量避免让其睡在父母手臂上或沙发上,同时还应避免婴儿养成含着奶嘴或奶瓶才能睡着的不良习惯。如果婴儿睡眠时连续哭闹超过几分钟,则可能存在不舒服的情况,如饥饿、寒冷、潮湿甚至生病。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不要急躁,可轻轻地来到婴儿床边,轻拍婴儿,并观察是否有发热或其他问题。尽量不要将婴儿抱离床上,且不要发出吵闹声或把灯开得太亮。
另外,父母夜间常规给婴儿换尿布或喂食时,应特别注意动作要尽可能快和安静,不要带来不必要的刺激,如谈话、玩耍和开灯等。
1―3岁时――
这段时间,小孩开始学习走路、说话、自己进食、穿衣服及上厕所等。此阶段的睡眠时间约为10~13小时,应该注意培养儿童晚上自己入睡及半夜醒来时能够很快睡着的能力。
父母可以注意观察孩子每晚出现睡意的大概时间,并将这个时间作为孩子常规的上床入睡时间。同时帮助孩子建立入睡前的活动习惯,如看故事书、沐浴、听轻音乐等,这样可让孩子放松及作好入睡准备。在这些活动中,可以让孩子有选择权,如选择穿哪件睡衣,拿什么样的布偶上床,听什么样的轻音乐等。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出牙,睡眠中开始有比较活跃的梦,就算平时睡得很好的孩子都可能因出牙和做梦而偶尔半夜醒来。对于很小的孩子来说,有时做了噩梦,又不能区分是现实还是梦境,容易受到惊吓,从而哭闹。若孩子半夜出现觉醒,父母不一定要去察看,可暗中观察孩子能否自己再入睡。
总的来说,尽量不要做出各种不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睡眠卫生的举动,如半夜把正在哭闹的小孩抱起来,唱歌给孩子听,提供食物或讲故事,甚至把孩子带到父母床上一起睡等。
另外,有些父母可能习惯让孩子边看电视边睡觉,再把孩子抱到床上。这些使孩子睡着的方法都有一个特点,要么是有一个特定的情境,要么就是需要父母在场。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孩子独自入睡的能力,还会导致其他类型睡眠障碍的出现,如入睡的相关障碍和适应性睡眠障碍。
4~5岁时――
此阶段的孩子,睡眠时间有10~12小时就已足够,大多不需要午睡。有些小孩常想跟父母讲话、玩耍或一起看电视,或不愿意待在床上而想走出房间,此时父母应态度明确地告诉孩子,现在是睡觉时间,有任何事情都等明天早晨醒来再说。或拿些玩具或布偶给小孩,让其安静地玩耍,或给孩子讲个故事(避免恐怖性内容),以使孩子更容易入睡。
6~12岁时――
6~9岁的学龄儿童每天睡眠10小时左右,9~12岁时则需9小时左右。此阶段的儿童,大部分容易入睡,且睡得很深、很沉,隔天醒来精力充沛。
不同儿童的某些睡眠特点在此阶段会逐步表现出来,有些人早睡早起像只百灵鸟,有些人晚睡晚起像只猫头鹰。如果此阶段儿童上课时经常打瞌睡,千万不要随便指责他。应该仔细了解与分析儿童的睡眠是否存在问题,是不是有发作性睡病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睡眠障碍,或是晚上睡眠时间不足导致白天嗜睡等。
总之,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的睡眠障碍是与睡眠卫生或行为问题有关的。儿童出现失眠时,并不主张一开始就使用镇静催眠药,而应该先仔细分析发生失眠的原因,进行确切的分类,然后再进行综合性治疗(如调整睡眠卫生习惯,在必须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时,认真评估其利弊得失,即使使用也应该是小剂量、短期或间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