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疗效的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疗效的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与非感染期手术疗效的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94例先天性耳前瘘管不同时期手术治疗的愈后情况。结果 感染期与非感染期患者行耳前瘘管切除愈后无显著差异。结论 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与非感染期手术,术后临床Ⅰ期愈合率、复发率无显著差异,对感染期换药效果差的患者在炎症控制局限时立即采取手术切除,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相应费用。

关键词: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非感染期;手术;治愈率;复发率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常见的耳科疾病,为胚胎期耳廓形成时期,因第一、第二腮弓的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腮沟封闭不全所致,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瘘管多为一狭窄的盲管或窦道,深浅长短不一,可呈分支状,管腔内常有脱落上皮、细菌等混合而成的鳞屑或豆渣样物,容易发生感染并反复发作[1]。先天性耳前瘘管需手术切除才能根治,传统治疗感染期耳前瘘管方法是分两期手术,Ⅰ期手术即先切开感染病灶,将伤口创面暴露,引流排脓、换药,结合抗菌治疗,待病灶炎症控制、切口愈合后再行Ⅱ期手术,切除瘘管及肉芽组织,予以创面缝合。由于手术残留容易导致再次复发,故有学者做出一些如何提高手术技巧的研究,譬如做瘘管切除时用美蓝液注入瘘管或用探针探查引导下切除瘘管及其分支,联合耳屏缘切口术式较传统手术能更好暴露瘘管、切口瘢痕隐蔽的优点[3]。

本文将针对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患者与非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手术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对不同时期的耳前瘘管采取恰当的手术对其预后及治愈率的影响是相同的,从而帮助临床耳鼻喉科医师针对不同时期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选择较为合适的时期手术,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03年~2012年收治94例先天性耳前瘘患者病史资料,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51例,均为单侧发病。依据入院时耳前瘘管有无红肿、疼痛、流脓症状,分为两组。A组为感染期,共39例(已切开引流者21例、首次发病者18例),切开引流21例患者脓液行细菌学培养、药敏检测(见表1),患者年龄4岁~57岁,平均年龄20.6岁。B组为非感染期,共55例(切开引流后愈合者42例,经抗炎治愈未切开者13例),患者年龄8岁~51岁,平均年龄22.3岁。

1.2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后均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术前检查,局部毛发剃净,据患者情况及患者要求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术中局部予碘伏消毒,用去针尖的皮试针头于瘘口注入美兰,擦拭多余美兰,以免污染术野。术式为于瘘口至病灶周围行长梭形切口(66例),瘘口与脓肿各做一切口(28例)。术中切除美兰着色的囊腔及分支,瘢痕组织或肉芽组织一并切除;瘘管延至软骨者,切除瘘管周围部分软骨(29例)。术腔电凝止血,碘伏纱布擦洗、生理盐水冲洗术腔,间断全层缝合皮肤,张力较大者加用褥式缝合,术后加压包扎。

2结果

术后均予口服或静脉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1w左右。A组患者I期愈合36例,II期愈合3例,B组患者I期愈合53例,II期愈合2例。随访6个月~1年,两组病例中均有2例复发。

3讨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无感染或无任何症状者,通常不需要治疗。如出现局部瘙痒,有分泌物溢出者,宜行手术切除,对反复发生感染的瘘管或因感染引起皮肤溃烂者,应手术切除。传统的治疗需先控制急性炎症,局部有脓肿者先切开引流,待炎症控制后手术[1,2],局部脓肿切开引流至切口愈合一般需2w左右,有些可达1个月,甚至更长。部分患者切引创面尚未愈合,便出现再次感染,乃至长期不愈。此治疗方法时程长,需要每天复诊,换药过程中患者痛苦相对较大,时间及经济支出相对较多。亦有部分患者感染控制后又不愿手术致耳前瘘管感染多次发作,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给患者经济和精神上都带来相应负担。

耳前瘘管感染不能控制的根本原因是瘘管内分泌物引流不畅,同时感染的细菌通常为耐药性细菌(见表1),因此,只有摘除瘘管,彻底清除病变组织,配合应用抗生素,才是最佳的治疗方法。传统治疗中避免急性感染期手术的理由主要是避免局部感染的扩散和出现全身反应或加重全身反应[4]。

本文研究的39例感染期耳前瘘管手术患者术后Ⅰ期愈合率达92.3%、复发率5.1%,55例非感染期耳前瘘管手术患者术后I期愈合率达96.4%、复发率3.6%(见表2),经χ2检验,两组患者手术I期愈合率、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笔者认为感染期耳前瘘管切除手术成功的关键有以下要点:①虽然是在感染期手术,但还是要选择脓肿切开引流后炎症局限或脓肿较为局限者。②术中彻底清除病灶注意:?术中一定在正常皮下看清炎性肉芽组织范围,要在炎性肉芽组织包含瘘管组织一并切除,不能有任何的残留;?碘伏擦洗、盐水冲洗术后创面,其作用是破坏可能遗留的瘘管上皮组织,更有效地消除术腔的炎症;?术中尽量用电凝减少结扎止血之线头残留,减小炎性反应,促进伤口愈合。③术前脓液细菌性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常规检测,它可以在术后指导临床医师正确选择抗菌素,确保伤口的Ⅰ期愈合(见表1)。综上所述: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只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手术,行瘘管切除术,临床Ⅰ期愈合率及治愈率均可达到满意效果,尤其对于临床切开引流换药2w以上愈合不满意的患者,尽早选择手术切除,只要选择手术时机得当、术中彻底清除肉芽及病灶、术后选择正确的抗菌素,临床疗效是令人满意的 ,不仅明显缩短治疗病程(反复换药,久治不愈),而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支出,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黄选兆,任志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29-830.

[2]犬山征夫,本庄,森山.耳鼻咽喉及头颈部手术图谱上卷[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2005:38-39.

[3]田福年,刘征云,杨攀.联合耳屏缘切口非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切除术[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3):1592.

[4]汪琼,陈萁国,黄鑫.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的疗效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