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好邻居能救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好邻居能救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搬到新居已经快两年了。新居靠近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视野开阔,空气清新;精心装修的房子宽敞,舒适,小区院子清静整洁,物业服务周到细致。关起门坐在家里真是很惬意,哪儿都不想去了。但时间长了,不知不觉心里常常觉得有些空落落的,好像缺点什么。缺什么呢?哦,缺少了熟悉的邻居。

我原来住在北京二环路边上的一幢高楼里,这是当年中国文联和作家协会的高知宿舍楼。住在楼里的有不少作家、画家、音乐家,以及各门类的文艺工作者。楼里邻居相处了二十多年,常常相互串门聊天,谈艺术,谈创作,谈儿女,谈家常,每天下午人们常聚到小花园,冬天晒太阳,夏天乘风凉。在那座楼里,邻居往来让人感受到友谊、亲情,体会到“远亲不如近邻”,而我更难忘的是:危急时刻好邻居救命,这是我的亲身经历。

那是2002年6月17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忽然听到老伴杜高叫我:“不好了,我胸痛得很难受!”我在迷迷糊糊中说,你吃一片硝酸甘油试试。然后听到他去书房里找药,听到他去厕所。忽然听到他喊:“我出了一身汗,这回是真的不行了!”

这一声,把我彻底吓醒了!我赶忙爬起来冲进卫生间,只见老杜坐在马桶上,头伏在前面的暖气上,浑身汗淋淋的,头上冰凉。我把他头扶起来,他软软地靠在马桶后面的墙上,面无血色,我心里这才紧张起来:出事了!

赶紧打电话吧!往哪里打?120?999?我拿起电话好像拨了一个号码,什么没说又挂上了。北京市急救中心在宣武门呢,20分钟都到不了。我一个劲地提醒自己,别慌!别慌!想想该怎么办?最该做的事是什么?

我决定还是要找人帮忙。

我们这个楼是三叉楼,一层六户,5号和6号共走一个大门。我住706,705住的是一对中年夫妇,女的是中医院的妇产科医生郗云霞。我跑出去敲隔壁的门,喊道:“郗大夫,快来帮帮忙,杜高不行了!”屋里很快答应:“好,我马上就来。”

几分钟以后,郗大夫和她的爱人卢雄就来了。郗大夫先给999打了电话,说了我们的地址,报告了病情,说可能是心梗。

救护车不能马上到,我们不能干等。我们3个人合力把老杜抬到门厅的沙发上,让他平躺着,后来发现,他这时已经大小便失禁了。郗大夫给老杜把脉,她凝神按了一会儿,说:“你要有思想准备,没有脉搏了。”说完还抬手看了看表,很职业地报告:“五点十分。”

我大吃一惊:“你说他死了?不会吧?不可能啊!”

卢雄是个电器工程师,曾用人工呼吸救过两个触电的工人。他这时当机立断,把双手叠加起来按压老杜的胸部,一下,两下,按了七八下,一直按着老杜脉搏的郗大夫忽然轻轻地叫了一声:“跳了!”卢雄停了按压,郗大夫赶紧说:“又没了,接着按!”卢雄又接着一下一下地按压,大概又按了十来下,随着郗大夫一声惊喜:“脉搏跳了!”只见老杜喉咙鼓动了一下,呼噜冲出一口长气,接着又吐出一口气,再一口气,呼吸均匀起来,脸也有了血色。他睁开眼睛,好像不知道他刚才经历了一次死亡。

看到老杜醒了,卢雄夫妇又通知传达室门卫打开院子的铁门,叫醒电梯工。住在20层楼上的蔡大夫闻讯也赶来了,帮着输氧。救护车来的时候,老杜已经脱离了危险,邻居们把他抬到车上,一直护送到医院里。

送到医院后,医生检查说,由于抢救及时,心肌一点都未受损。有的医生甚至还怀疑是不是发生过梗死的情况。于是,惊魂未定的我一遍遍地向询问的医生和护士讲述事发经过。医生护士都很感慨地说,要是这样的急救常识能普及,亲属邻居帮忙自救互救,多少人能避免猝死啊!近年来听到不少文艺界名人突发心脏病猝死,我真为杜高感到万幸。杜高能大难不死,不,是死而复生,多亏我有这些好邻居。

老杜后来到协和医院做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他的一根冠状动脉已经堵塞75%以上。发病的前一天他和两个朋友三个人喝了两瓶五粮液,后来又吹了风,这是发病的诱因。医生说,就是这个动脉狭窄处被血栓堵塞造成了心梗。根据医生建议,为他装了个支架。这以后,老杜坚持戒烟限酒,饮食尽量低盐少油,按时服药。过去了,他生活得很健康,朋友们都说他红光满面,一点不像已经年过八十的人。

回顾这个事件我有几点体会。

第一,现在很多家庭都是老两口自己住,老年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是常见而又最危险的,临时呼叫儿女肯定来不及。我建议大家,出现紧急情况首先找邻居帮忙。多一个人就多一个帮手,多一份智慧就多一分生存康复的希望。

第二,我对急救中心的认识原来也是错误的。一位医生朋友告诉我,现在北京市的120和999急救系统很完善,一般的居民区附近都有急救中心,几分钟就能赶到。谁要是感觉很不舒服,别硬撑着自己去医院,尤其是心脑血管病,还是要由急救医生处理护送更安全。许多老同志都有老传统,以为叫救护车是件很严重的事,生怕自己小题大作。前几年我们这个楼里就有一位老人,上午和邻居们打麻将感觉不舒服回了家,下午老伴陪他去医院,刚出院门还没走到大街上,就一头栽倒再也没有起来。如果及时叫救护车完全可以避免这个悲剧。我在这里转告医生朋友对我的嘱咐:千万别不好意思,120急救中心就是为大家服务的。

第三,要学习一点急救常识。建议每个社区都组织比较年轻而热心的居民进行急救知识培训,组建一个急救互助网络,在医生到来之前抓住“黄金五分钟”抢救。我在这里先报个名啦!

(责编:金燕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