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言为心声 意蕴纯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言为心声 意蕴纯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意识通过文学作品展现给世人,赞美、歌颂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俗话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同时作者通过自己对现实的亲身感悟,借助于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来反映每个时代的社会现实生活。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作品,最终达到美育的作用。

关键词:文学作品 美育

文学作品(literature,literary works)是指以一定的形式表达优美并表现出具有永久普遍兴趣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映生活。马克思认为: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它具有生动感人的形象,而不像哲学、社会科学那样,用抽象的概念来反映社会生活;它是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由此可见,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来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例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都是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能提高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由此看来,文学作品中的美育无处不在。

一、“美”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

文学作品展现的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每一篇文学作品都充满着美的魅力,像一颗颗闪光的珍珠,几乎涉及到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展现美的风姿。

艺术是人们有意识地根据美的规律创造的作品。文学作品是文学家们按照一定的审美观念,通过对自然社会生活的深切体验、感受,经过作者的选择、概括、加工、创造而成,它比自然和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美更高、更理想。所以说,美是文学艺术的生命之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诗人杜牧在《江南村》中描写的景象,这首诗呈现出一幅辽阔而秀丽的江南春色图,让学生们仿佛看到水村山郭一派桃红绿柳,酒旗在迎风飘展,重重叠叠的楼台掩映在烟雨中;仿佛听到了江南黄莺在欢乐歌唱,不禁陶醉于祖国美丽的山河之中。更让学生们在阅读文学作品中感悟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之情。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是朱自清的《春》中描写的大自然的春草之景,它激发着学生们对青春的渴望。

杜甫在《望岳》一文中描写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表现了作者壮志凌云、超然忘我的境界。

文学作品中的自然形象美可以给学生们带来美感,唤起学生的深思,使他们受到鼓舞,得到启迪。从嫩绿的小草可以看到青春年华的勃勃生机,从桃红绿柳、黄莺的欢唱中,可以创造出自然美好的境界,这就是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美的无穷魅力。

朱自清的作品《背影》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亲人间真挚的爱;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人后己的博襟,无不在学生们吟读的过程中渗透到灵魂中。同时,学生们在阅读文学作品中辨美丑、明是非、感悟先人崇高的精神人格,从而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学会坚强,克服脆弱,磨练毅力,乐观承受压力;在自己人生的旅途中,敢于面对困难,敢于冒险,敢为人先。此外,文学作品中包含的政治、历史、地理、风物人情等知识,犹如涓涓细流、绵绵春雨滋润浇灌着学生们的心田,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地充实着学生们的头脑,让学生们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受到美育。

古代诗歌更具有意境美、绘画美。如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伟壮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触景生情;陶渊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变化无穷等,这些生动形象的诗句都彰显了作者丰富的语言涵养。学生们仔细阅读品味文学作品,并以语言文字为中介,可以直接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并在体味语言魅力的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激发强烈的审美热情。如,在《中国石拱桥》一文中,作者紧扣中国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建筑风格特点,说明中国石拱桥跨水架桥,意境优美、雕琢装饰、千姿百态,体现出我国古代民族的审美观。赵州桥的栏杆、卢沟桥的石狮等,都是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在作者简朴的说明与淡雅的情趣中,处处洋溢着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赞美,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和新社会制度的歌颂。这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使学生们受到一次生动的审美教育。

二、美育渗透在文学作品的全过程

文学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感悟知识、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过程,也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美的过程。学生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可以学习善德善行,既可以激起师生与作者之间心灵善的共鸣,又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热爱心、同情心、事业心和报国情;可以在欣赏自然、生活、艺术之美的同时,陶冶情操和情趣,将积累的美德,最终升华为学生们对人生价值的豁然理解、对人生道路的断然决定、对模范榜样的倾倒膜拜、对自己未来潜能事业的踌躇满志。阅读文学作品,学生们可以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入情入境地去辨事非,别善恶,识美丑,从而不断积蓄理想道德和美感,获得丰富细腻的心灵;还能促使学生们树立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健康人生观。

例如,高晓声在短篇小说《陈奂生上城》中,成功塑造了陈奂生纯朴憨厚,又多少带点阿Q气的农民形象;用朴素、生动、形象、凝练的农民语言和娓娓道来的叙述,深刻剖析了主人公从喜悦、感激、到自卑、懊悔、气恨再到自我陶醉、自我安慰的心灵历程。既有现实感,又有历史感,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再次唤醒人们求善的心灵,使学生萌生对弱者的怜悯之心和对生命的尊重之情;《楚辞》《谈骨气》能够激发学生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的严肃思考。仔细品味文学作品,随处都能抓取到触点,学生们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深刻理解作品中字里行间渗透着的作者的感彩和深刻寓意。

文学家们创作文学作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培养和提高个人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解,最终得到美的教育。按照美产生的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用敏锐的目光去洞察、分析社会,从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美的浪花。

(孔令娥 曲阜 山东省济宁学院 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