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信息技术环境下生机无限的语文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生机无限的语文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也快速进入学校课堂,给教学手段添上了强有力的翅膀,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丰富了语文内容的感性天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准确的认识,使语文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全新面貌。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够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开阔我们的视野,优化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资源大大优化了各学科课堂教学,对文本、图形、静止图象、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进行处理,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一个学习信息环境,在资源下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互动和和谐变得更加丰富。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改变了过去以书论书,以本论本,教师说教,课堂沉闷等现象,展示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主动积极、兴趣盎然的景象,它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给师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带来了无限的捷径和生机。在基础教育的行业里,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积极实践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课程设计、优化课堂教学,努力追求语文教学的生动活泼、生机无限。

一、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现代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强、声画并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小学生好奇、喜新的年龄特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有意识心理活动的有机结合,达到精神集中与愉悦并存的境界,从而,把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这样,激发了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庐山的云雾》一文,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庐山没有感性认识,也不具备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庐山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使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借助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庐山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眼睛。然后,我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庐山。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庐山的美丽景色和奇丽的云雾,并配以流畅、优美的音乐……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庐山的雾真浓呀,庐山真像仙境一样美啊……学生们置身于庐山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

再如,《美丽的南沙群岛》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介绍了南沙群岛美丽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南沙群岛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以美丽的传说导入对课文的学习。接着,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到南中国海(即南海)、南沙群岛(包括最南端的曾母暗沙),了解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群岛密布的概况。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配有背景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再引导学生观看有关南海的录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课文的欲望。最后,在充分读、品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搜集的有关南沙群岛的景色、物产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流,从而丰富对南沙群岛的认识。

多媒体与课程的有机整合,能够把语文文字所描绘的场景直观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能把学生的非注意力因素集中起来,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感受语文文字描绘的“美”景、“奇”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多媒体课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无限制地展现古今中外的客观事物和自然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展现事实,创设情景,寓教于乐。

二、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资源,带领学生置身于生动的情境中。

新兴的多媒体技术综合了视听与计算机的优势,借助现代化的声光手段、摄制技术、动画技巧、音响效果,为教学过程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情境。这种教学手段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图、文、声立体输出,因而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例如,《荷花》一课的教学难点是想象荷花的动态美。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运用录音、录像,创设了令人心驰神往的意境,使学生入境动情,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随着悦耳的水乡曲声,屏幕上微风轻拂,荷花起舞;轻风稍停,荷花便悄然玉立,蜻蜓点水,小鱼遨游……一派令人陶醉的荷塘美景。在优美的轻音乐中诱导学生:“我忽然觉得自己怎么了?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又怎么了?风过了,我又怎么了?蜻蜓飞过来告诉我什么?小鱼游过来又向我诉说些什么?”学生便会生动地叙述:“小蜻蜓闻到我身上的清香,飞过来停在我身上,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在我身边游来游去,告诉我它昨夜做了一个好梦”。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印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知生活、理智地思索生活、动情地揭示生活,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升华,并从中获得真知。

这里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再如,教学《海底世界》一文,让学生感受这一陌生世界的奇异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学时,我一边放映海底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峡谷的多媒体动画,一边播放摹拟的声响和舒缓、优美的音乐,使学生的视觉、听觉都能感受到这份奇异。在此基础上,再让孩子们来朗读课文,他们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那份激情和对大自然的那份热爱之情就油然而生了。

三、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环境。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插图精美别致,构图新颖逼真,让人爱不释手。插图与文字珠联璧合,恰到好处地展示了课文中的主要情境。而多媒体能向学生提供声像,将无声的插图画面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变静为动,将复杂的过程以生动逼真的教学信息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了他们的读、背兴趣,因此,老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画环境,适时引导孩子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如《春笋》一课最后一句“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描绘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姿态,更表达了春笋积极向上的精神。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把插图制成动画内,先放映一个笋生长的动画镜头,使孩子们理解笋生长的动态变化,然后,再放满地的春笋从地上陆续冒出来的情境。有了动画场景,孩子们体验了春笋的生长变化,朗读时身体一晃一晃地做起动作来,他们已经领略到了文字的意境美。

小学生生性好动。多媒体常以其活泼有趣的故事、赏心悦目的动画、独特优美的旋律、别具匠心的创意,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能使学生在欣赏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这对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无疑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如在结合写景课文《烟台的海》开展“我是小小导游”语文实践活动时,我用多媒体画面向孩子们展示烟台的海的四季风景。在轻松愉悦的音乐中,孩子们被烟台的四季美景所陶醉,被烟台人的勤劳勇敢所感动,于是个个跃跃欲试,都想随着媒体画面镜头的定格变化,上台过把“导游瘾”,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烟台海的喜爱,对烟台人的赞美之情。

这种借助对多媒体动画场景的欣赏,寓语文学习于实践活动之中的形式,能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表演欲,彰显自己积极的创造才能。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言语交际能力,又充分发挥了他们创造思维的个性优势,还拓展了语文学习的渠道。

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化解他们认识活动中的难点,增强他们的内化体验能力,合作、创新、自主、探究的语文能力也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悄然形成,愿语文课堂的生命之花日趋精彩、无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