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效即是减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效即是减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用“勤学、善思、实践、创新”概括这次“提效即是减负”课题研究课的活动。

一、勤学以修身

我把此次活动作为自己事业上的新起点,虚心学习,潜心研究,自觉反思,及时总结。反思和总结“提效即是减负”课题研究课活动,我们丰富听评课活动内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坚持教师的课题解读与分析――带领广大教师明确教学思想;“提效即是减负”课题研究课――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交流――引领教师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名师课例赏析――从名师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教学案例探究――从教师的亲身实践经历中理解预设和生成;教学专题研究――解决日常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在听课活动中,我深刻认识到“提效即是减负”课题研究课活动要做到以下几点:

1.解渴。通过参加课题研究课活动,满足教师的求知欲。

2.解难。课题研究课有针对性、实效性。研究的问题来源于课堂,植根于课堂,运用于课堂,是教师们在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难题,让作课教师感觉到课题研究课就像一场及时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很有帮助。

3.解思。开阔视野,改变思维方式。教育科研使教师学会自我反思,使教师能够站到更高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从而有可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同时教育科研中加强教师和教师的合作交流,使教师在和同伴的交流合作中,克服个人的局限性、片面性,拓展视野。

4.解问。解决教师的困惑和疑问,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形成教师发展的持续后劲。课题研究课为教师奠定广泛的知识背景,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科研,教师才可能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

5.解法。在课题研究课的过程中有效地指导教师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使教师能够运用这些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二、善思以笃行

《礼记?中庸》中提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提效即是减负”课题研究课创造性地组织了一系列科研活动,开启了我们一次次的思与行。“提效即是减负”课题研究课活动真正成为了课改资源的生成站、先进成果的推广站、专业发展的加油站和优秀教师的培养站。

1.古人说:“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之渔,则终身受益。”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提问,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更加深刻、灵活地理解运用知识,调动学生的主体创造性,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2.简单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理想的课堂,课堂教学是动态复杂的,我们要进行研究,但课堂教学又是常态生活的,所以,我们在显现时要简单,简单到不拒绝每一个学生,因为对于学生个体成长而言,课堂教学又是相对独立的。当学生学会从众时,他就会失去个性;当学生学会等待时,他就会忘记思考;当学生学会沉默时,他就会放弃创新。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帮助学生的时候太多了,我们担心学生不行,所以行也不行!

3.在本次“提效即是减负”课题研究课中,我拟定将“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切入口,围绕“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这一研修专题开展系列听课、观摩活动,借助“课堂教学观察记录分析表”进行课堂教学分析研讨,最终形成研究结论。

(1)关于学生的参与。我个人认为:观察学生的参与应该关注两个维度:一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即思维活动是否深入有效;二是学生学习情感的积极性,愉悦的心理体验。因为,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两个重要维度。积极参与侧重解决情感态度,是解决学生愿不愿意学习;而有效参与是侧重于解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是解决学生能不能、会不会学习。这两者是和谐统一、不可分割的。

(2)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学生的参与有效度折射出的是教师教学行为或策略的优劣,所以,我们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时,更应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因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主导着学生的参与度。

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就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策略调整。

①在潘丽娟老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中我们看到:创设愉悦和谐的情境,激发积极参与的心理倾向的课例。积极参与源于积极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是最佳的。但小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的产生需要通过一定量的外界刺激,引起心理的愉悦体验或是某种愿望,进而转化为参与教学的内驱力。熊瑛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以此为生长点,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以促进其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轻松愉悦的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积淀,而且产生了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参与的欲望,进而为有效地参与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②在房金艳等几位教师的课上设置有效的问题,引发参与的积极行为。问题是思维的核心,问题的精度和深度决定了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入性。可以说,问题的空间有多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参与空间就有多大。但学生的思维及学习活动不可能像科学家一样有序地持续性展开,可能是幼稚的、盲动的或是短暂的。这几位教师在教学中精心引导,用问题激发和调动学生。实践证明:一个有效的问题能创设出一个充满张力的情境,能造就一个充满诱惑的现场,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所以,学生的有效参与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问题作先导。

③王燕萍等几位教师的课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和参与机会,保证学生参与教学的全员性。素质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如果课堂教学中只有少数学生参与,那就不是素质教育。只有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的教学或是只有教师活动的“独角戏”只会降低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实效性。这几位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和参与的机会,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全员性。在认知活动中,由于学习材料的充足和机会的均等,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其中,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了知识的正确表象,使学生学得轻松,玩得高兴。

④王淑芬等几位教师在课上为学生保证充分的自由支配时间,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必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这里的自由支配时间,其实就是学生个体参与教学的时间、独立学习的时间。时间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学生参与教学必须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在教学中,这几位教师把自由支配的时间还给学生,千方百计地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中探求知识,培养能力,并获得情感上的成功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经验逐渐积累,认识不断深化。

⑤任琼等几位教师的课上指导学生获得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参与。学习策略的获得是有效参与的重要保证。有了学习方法就会学习,才能提高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这几位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作出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深度;这几位教师结合知识教学,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参与活动落到实处,产生实效。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们不仅获得知识,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方式提升为学习策略,这将是在学生头脑中铭刻最深的东西。

⑥绝大多数教师的课上,强化参与过程中的成功体验,促进有效参与的持续性。“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促使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如果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成功,必然会促使他们继续参与,以求得进一步的成功。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成功的机会,善于发现学生成功的亮点,使学生的成功体验成为促进其不断探索学习的催化剂。学生将会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无疑为他们继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三、实践以立言

“提效即是减负”课题研究课活动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而是扎根课堂,审视课堂,走近教师,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和欣赏课堂的精彩。每一次活动都以教学案例为活动主线,采用行动干预的研究方法,基于课堂、引发共鸣,实现一线教师执教能力的专业提升。充分发挥了在课堂教学、课改实验、课题研究、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示范、指导、引领作用。

1.优化课前准备,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保障。课前需精心准备的内容很多。第一,要为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环境。教师要进行科学分组和平等排座位。一个小组中要同时安排成绩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形成原生态学习环境,让后进生得到优生的帮助,受到优生良好道德品质、学习习惯的熏陶。第二,指导学生充分地预习,并模仿着做一些习题。重点是找出疑难之处,尝试解决后做好记录。这些预习将有力地促进学生自学。第三,课题研究课加强三级备课。三级备课指初备、集体备和细备三次备课。初备是指教师除系统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则,背诵学生该背的内容,写下小作文;典型题例自己先要做,相关的知识要充分学习。集体备是指参加课题研究课的教师提前一周集体研究下周备课时的教学方案。细备是指教师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各个环节的二次备课,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2.优化时间安排,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我们看到教师改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教师对新授内容包括各个知识点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精讲精练,多学多练。教师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教师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坚决杜绝浪费时间的行为,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安排环节等。教师上课要守时,不允许拖堂。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的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0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3.优化学法指导,探究最佳教学途径。学贵得法,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每一位教师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上,要向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自学。教师树立学生可以学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会的观念,帮助学生制订自学方案,解答学生疑难。对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讲,解决不了的问题精讲,遗漏的问题予以补充。以课堂反馈、来回巡视等手段督促学生自学,最大限度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各学科可依据具体情况确定自学内容。

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就学科学习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顺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发问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4.优化练习布置,巩固转化学生的知识。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课内外作业都要分层,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练习要精心设计,强调“四精四必”:“四精”,指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辅导学生,精心组织练习;“四必”,指练习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5.优化督促机制,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必须有约束的机制。每个学生的课堂练习必须按时交,哪怕是有问题的,完成情况不好的要反思学习过程。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个学生每节课至少举手发言一次。课堂上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写错的练习必须更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教师可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学风格制定相应的可行措施,督促学生全员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教师要听取学生对于本学科学习的建议,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要尽最大可能尊重学生意愿选取学习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要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氛围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教师必须主动地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

四、创新以发展

我们这次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它促进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让我们感受到要以创新的理念引领一线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参加“提效即是减负”课题研究课活动的经历是生动的、丰富的、全面的,更是深刻的。它带领我们一同成长、一同提升、一同分享。我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提效减负活动将日趋成熟,向众人传播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并将更好地带动和促进我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推动和实现我区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课堂展示体现了创新点:

1.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上充溢着一股浓浓的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气氛。无论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无论是学生代表小组发言还是个人发言,都充满了“我认为”“我的方法更简单”“你的看法有道理,但不够完善”“我认为他有一个小小的失误,我帮他修正”之类的平等对话、“短兵相接”的思想交锋和实质性的问题探讨。

2.学习内容“大容量”。这里的课堂不再“唯课本”,而是以课本为基本依托,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度的延伸。其中既有内容的延伸、知识点的扩展,也有过程的展示、思维的发散。学生们连珠炮式的发言,各种各样的感悟,多种信息的采集和运用,甚至奇思妙想,在愉悦的情绪、活跃的思维中迸发出来,令人“耳”不暇接,不独觉得学习内容“大容量”,还感到在这里似乎发生了一次次“思想交锋”和“知识爆炸”。

3.教师驾驭课堂颇具功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各方面还显“稚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从两节内容丰富、紧凑严密的展示课中,我们不难觉察出教师的“功夫”在“展示课之外”。一节展示课,如此密集的“群体参与”,如此“大容量”的内容,教师的“穿针引线”“起承转合”“点拨”作用及“临场应变”“即兴发挥”的能力,至关重要。从两位教师在展示课中的表现看,其沉着的态度、从容的教态、较为恰当的引导和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控制,都是颇见功力的。

思考一: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课堂?我们应该追求高效课堂。这一次在“提效即是减负”课题研究课活动中,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一堂课的成功不是看课热闹与否,活跃与否,有温度没有深度,有活动没有学习是不行的。应该看学生发展了没有,变了没有,说根本就是在于课堂的有效度。所谓“有效度”,我个人理解就是单位时间内的收获。课堂的有效性不应该仅是学生知识层面的,更应该达到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当我静下心来对教育进行一番思考的时候,总有一种“悬在半空”的感觉,悬在空中做什么呢?“理论联系实际”原本并不难,只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总以忙于琐碎之事而没有时间迈出实践的步伐。教学中,只有“想”和“做”、“做”和“想”紧密结合,才有机会实现有效课堂,也才能进一步追求高效课堂。

思考二:这一次在“提效即是减负”课题研究课活动中,给我的思想带来了哪些变化?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模式,一定要在课堂中坚持贯彻,并结合自己的工作风格,创新运用各种教法,努力成为一位个性化教师。对今后干好工作我更有信心了,增强了干劲,提高了自信。对继续学习,不断洗脑,接受新知识的愿望更加迫切了,其实就是继续学习、不断学习、终身学习。